吴忠凌
摘要:自主探究以变“教我学”为“我会学”为核心目标,它的教学理论建立在“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的职责是组织、帮助和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的基础之上。自主探究学习是将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转化为“主动学习的探究者”的有效途径。本文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自主探究学习作探讨。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自主探究学习
“灵活才能兴趣,巧妙才能高效,快乐才能极致。”自主探究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运用自主性、探究性学习态度和创新精神,通过学生能动的创造性学习的活动,发挥自身优势和潜能、自主获得知识和创造的本领,实现自主性发展,使自身素质优化。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应将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权归还给学生,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主动探索,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从而实现学有所获。
一、开启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兴趣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而“疑”又是经过深入思考、主动探究才能产生的。在学每一篇新课文时,先让学生根据题目及预习的情况提出问题。为了避免问题重复或过多出现简单问题提高提问的质量,可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先在小组内交流各人的问题,凡是能在小组内解决的问题就在小组内解决掉,还不能解决的问题则提出来。这一环节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探究性和合作精神。课堂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对不明白的问题大胆发问,诱导学生积极思维,发表独立见解,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当学生想法与老师不一致时,教师切勿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学生,应耐心倾听,多问学生是怎么想的,对思考不够深入的问题要鼓励引导学生进一步去探究,将学生思维活动引向深人。激励学生敢提问,爱提问,乐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如教学《索溪峪的野》时,我们可从题目入手,引导学生解题激疑:看了题目,你们想了解些什么?想一想“野”在课文中是什么意思?从课文中的那些描写中体会到了索溪峪的“野”的?如果我们能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读书,课文的主要内容就能较快的掌握。如学习《詹天佑》一课时,可以给学生提出了以下问题:这个铁路只能设计成“人字形”吗?除了詹天佑的“中部凿井法”、“相对凿井法”还有其它方法吗?这些问题有助于学生去质疑书本上的说法,他们就有了探索的动力,也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究、自兵学习的兴趣。
二、发挥想象辅助学生自主探究
在语文学习中,培养想象力是很具有学科优势的,引导学生想象不仅能够使学生的思维超越教材,还能促进其创新思维的发展。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去“想”,为他们提供“想”的机会。但是,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合理的想象而不是让学生胡思乱想,在其中要注意价值取向的引导。例如,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时,可以采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景,播放火烧圆明园视频片段时,学生看得非常投入,其表情和行为中充满愤慨。视频放完后,可让学生谈谈观后感想,有的学生便联想到火药,并说道:“中国是发明火药最早的国家,怎么不用大炮、火枪等武器来攻打英法侵略军呢?这样一来,虽然学生获得了发散思维的培养,激发起了爱国热情,但学生这种报复式的爱国情感是不对的,我们要注意思想引领。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与培养学生創新思维在某种层面来说是一样的,他们都是对头脑中表象的再加工,因此,在教学时,我们要让学生多积累表象,为他们以后合理想象奠定基础。这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引导。
三、创设氛围鼓励学生自主探究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取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学习者通过自己练习、探索、发现,所获得的知识才真正有效”。教师应充分信任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给读书方法,放手让学生自己读书,创设自主学习氛围,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学习习惯,强烈的学习责任感,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①要创设自学氛围,教给学生自学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并不是放任自流,在学生自学前,教师应教给自学的程序与方法,使学生自学时有法可循。老师要充分发挥引导和示范作用,但不要扮演包办代替的角色。②营造民主氛围,让学生愿学。教师要转变角色,努力营造出和谐、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可通过同桌讨论,小组讨论,师生讨论等多种形式组织教学,学生通过互评、互议,相互启发,互教互学,在民主融洽的课堂气氛下,在教师的适时点拨下,偷快地完成了学习任务,从而提高学生评判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如在教《一夜的工作》中,教师可以运用这样的教学理念:首先,让学生自主学习。围绕本课教学的重点——“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这句话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围绕这个重点,教师多次安排学生自读、讨论,学生在不断探索问题过程中深入理解课文。这样在广泛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过程中,把学习的主动权、选择权还给了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使每一个学生都获得充分、自主的发展。其次,引导学生探究学习。学科教学的任务不只是传授知识,更在于引导学生探究知识。显然,语文教学还要让学生学会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提高围绕问题搜索处理信息的能力。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想象力和归纳能力,创设学生自主学习氛围,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动机,改变了传统的教师注入式、学生接受式的教学模式,形成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发展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作者单位:瓮安县岚关中心完全小学)
基金:本文系2017年黔南州基础教育科研立项课题《农村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策略探究》(课题编号:2017A013)的相关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沙力木汗.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J].读与写,2015(5):15-18.
[2]喇润兰.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研究运用[J].读写算,2015(49):104-106.
[3]姜婕.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J].读与写,2014(23):88-90.
[4]蒋娟.关注细节成就精彩——小学语文教学策略研究[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0(12):164-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