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婕
[摘要]新时期下,中国民族声乐艺术也逐渐呈现出多元化和融合发展的趋势,故怎样在这一發展潮流中实现民族声乐艺术的长久发展,是艺术工作者所要面对的首要问题。本文主要研究了在新时代下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趋势以及发展策略,以期为民族声乐艺术的长久健康发展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中国当代;民族声乐艺术;多元文化
[中图分类号]J6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18)06-0135-02
中国民族声乐艺术是中华文明的关键构成部分,自原始社会起,民族声乐艺术就在历史的长流中进行借鉴、积淀、吸收、传承以及创新,进而形成了一个非常优秀的中华民族传统,该艺术所蕴含的文化价值是十分丰富的[1]。因此,对中国当代民族声乐艺术的多元化和融合的发展趋势进行详细的研究,是新时期下人民群众日渐增加的精神文化需求所提出的必然要求,这对于中华民族声乐艺术长远、健康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一、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基本概念以及艺术特征
所谓声乐艺术,指的是音乐在发展过程中,人声音调会随着其自身所发出的声音,以语言和音调二者相互结合的方式将音乐表演所具有的审美价值详细体现出来。声乐艺术所具有的审美魅力是尤为丰富的,不但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音乐艺术门类,而且还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一定程度上会满足人类精神所需要的审美要求,还体现在人类审美所创造出来的伟大成果。我国的民族声乐艺术主要是在传统民间音乐这一基础上得以发展起来的。从狭义角度来看,指的是由民歌、曲艺、戏曲三者互相融合、渗透和影响,进而发展得来的当代民族声乐艺术;从广义角度来看,包含民歌、曲艺说唱和传统的民族戏曲以及具备这三种风格艺术的创作歌曲[2]。当代民族声乐艺术将传统的民间演唱、曲艺以及戏曲等艺术精华进行了相应的继承以及发扬,还对西洋美声唱法的艺术技巧以及科学方法进行了有效的借鉴以及吸收。在此基础上,按照中华民族的审美倾向、音乐风格、语言、情感以及文化习俗逐步发展而成的。
中国当代民族声乐艺术在表演时间、演唱方式以及声乐理论等方面,都具有民族性、多样性以及创新性等特征。在民族性上,中华民族间的艺术融合和交流是非常频繁的,互相之间所带来的影响也十分显著,从而使得民族声乐艺术相继体现出了非常典型的当代民族特征,比如在对情感美学制定标准时,都会把握好“声情、曲情和词情相融合”这一基本原则;在润腔和咬字、吐字上,要符合“字正腔圆”这一基本要求。
在多样性上,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当中必不可少的一个民族,中国具有地域广博和历史悠久的特点,并在这片富饶的土地中繁衍出了56个民族,每个民族所生存的民族性格、地方语言、文化习俗以及地理环境都具有非常明显的差异,该特点赋予我国民族声乐艺术以绚丽多彩的基本特点。此外,江南小调具有清新隽秀的特点,青海花儿具有高亢嘹亮的特点,蒙古族长调具有辽阔悠扬的特点,藏歌具有粗犷奔放的特点等,都为中华民族的音乐艺术提供了非常宝贵的财富。
在创新性上,中国当代民族声乐艺术是基于传统的民族声乐艺术而发扬起来的,并对西洋美声唱法当中的精华做了非常充分的吸收,在确保我国民族传统、民族精神以及民族语言不被破坏的同时,严格按照声乐艺术的基本发展规律,对发声技巧做了非常大胆的改进以及尝试。与此同时,中国当代民族声乐意识在其演唱曲目上是非常丰富的,并且风格十分多样、时代感较强。
二、中国当代民族声乐融合以及多元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融合是指把两种或者两种以上互不相同的事物合并成一个整体。多元化是指将自身所具备的特征保存下来,是一种共存和相互尊重的状态[3]。事实上,类型不同的事物之间必定会存在相应的差异性,并且在发展过程当中,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交流,是其发展所要历经的必由之路,故而类型不同的声乐艺术必然会呈现出相应的多样化,并且当代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就是在融合和碰撞过程当中不断发展和完善的。
中国民族声乐艺术之所以要实现融合性的发展,主要是由于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互相作用而产生的必然结果。一方面,在文明漫长的发展历程当中,民族声乐艺术体系是互相融合的关系,各个民族之间一直在进行着文化艺术的沟通交流,并且从来都没有停止过,比如京剧,被称为我国的“国戏”,事实上是在秦剧、昆曲、汉剧以及徽剧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一种戏曲剧种。另一方面,民族声乐体系外部之间互相吸收和学习。自20世纪以来,当代中国民族声乐艺术主要受到了西洋美声唱法的影响,进而发展趋势也有了一定的改变,它的训练方式、演唱方法以及声乐理论都对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在时代发展这一新起点上,作为声乐艺术工作者,就更需要学习和借鉴外来声乐艺术,要将中国基本国情作为主要出发点,在保证自身特点这一基础上,对外来艺术进行相应的取舍、选择以及评价,从而完成对外来艺术的融合和借鉴,在此基础上,中国当代民族声乐艺术才可以具备创新的特点,并以这一独特的风姿在世界声乐艺术当中拥有一席之位。
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就多元本身来讲,主要指的是尽管事物的种类是比较多样的,但它们之间却能够保持和谐共存这一积极的状态。中国民族声乐艺术所具备的多元化发展特性主要体现在它自身内部体系之间的多样共存。我国在艺术发展历史上是悠久漫长的,民族数量比较多,在地域上也具有复杂广博这一显著特征,这些特点使得民族声乐艺术具备多样化这一显著特征,并且这些声乐艺术都可以和谐共存在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当中。此外,在民族声乐艺术方面,多元化的发展还体现在中国和世界艺术类型和谐共存这一大前提下,能够形成自己所独有的艺术特色和风格。艺术存于世界的前提是民族,在世界声乐艺术这一宝库当中,各个民族的艺术特征都是不同的,并且在声音条件、节奏和音调的运用上都存有比较大的区别。在上个世纪,我国民族声乐艺术被西方艺术广泛影响,故而在构建多元文化格局以及欧洲音乐中心论被打破的当今时代,中华民族更应该审时度势,将传统声乐艺术当中的精髓继承和大力发扬,打造出一个本民族特征非常鲜明的声乐艺术体系。
三、中国当代民族声乐多元化发展的有效策略
人類声乐艺术是一个非常丰富的宝库,这些艺术在改革完善、演变和孕育下,以及在历史浪潮的积淀、淘洗下创建了丰富多彩的自身演唱方式,最后形成了独树一帜的表演形式和表演风格。这些艺术之间必然会具备一定的差异。在新时期下,需要以一个平等和尊重的心态去对待其他声乐艺术,并对艺术所蕴含的民族文化做以深刻的了解,从而促使声乐艺术之间协调并存、和谐相处。创新是每一个民族不断进步的永恒动力,在我国几代声乐家们的努力探索下,我国民族声乐已初步完成了多元化,之所以能够循序渐进发展的关键因素是对于创新的重视。在此基础上,声乐艺术的特色才能够以一个多姿多彩的状态呈现出来,最后使得民族特征高度凸显出来,并且民族声乐艺术所具有的体系在规范化和科学化上显现得非常鲜明。创新包含个体性和群体性,个体性的创新关键依托于专业的艺术家们,其对于个人艺术事业进行不断的探索和尝试,会对民族声乐艺术的长期发展起到强有力的推动作用;群体性的创新是在一代又一代国家声乐艺术工作者的不断发展和传承下,不断突破自身的演唱方法和演唱技术。只有国家声乐艺术家们共同努力,对声乐艺术进行不断的创新,才能在民族唱法被完整保存的基础上,将自身的演唱能力和艺术视野不断拓展,使得新民族唱法具备新时代的艺术魅力。
四、中国当代民族声乐艺术融合发展的有效策略
中国当代民族声乐艺术要想实现融合的发展需要做到两个方面,分别是发掘和借鉴。 我国民族艺术要想实现长久性的发展,需要对体系内部进行有效的融合,特别是要充分保护和挖掘中国传统声乐艺术。在漫长历史的发展下,民歌已经逐步形成了风格各异的音乐体裁,并且在流传过程中完成进一步的发展和丰富,民族艺术发展的关键是民间音乐。因此,相关部门需要对其进行资金和政策的保护和支持,通过专门组织人员研究、整理和搜集具有艺术特点的声乐艺术作品,特别要关注少数民族的音乐,比如陕北的信天游、蒙古族的呼麦等,这些都是艺术宝库当中非常珍贵的财富。在借鉴方面,中国民族声乐艺术需要走一条借鉴和学习其他优秀艺术的发展道路,而且声乐工作人员要把握好科学训练、与时俱进和保持风格这一基本原则,与此同时,可以将此种借鉴逐步扩大至其他方面,比如借鉴西洋美声艺术的基本理论方法,对中国民族声乐艺术所包含的理论做详细的阐释,从而找出二者之间的差异和相同点。值得注意的是,借鉴需要保持在一定限度之内,不能够全盘西化和生硬照搬。
结语
当前时代是一个文化艺术传播、交融、碰撞、绚丽多姿、精彩纷呈的时代,艺术融合以及多元化是一个积极的发展趋势。在新时代下,中国民族声乐艺术需要不断地发展、借鉴、吸收、继承和创新,才能够赋予艺术更强的活力,增添和更新新的艺术生命,只有在发展潮流中不断探索,中国当代民族声乐艺术才能够实现长远的发展。
[参 考 文 献]
[1]郑璐,朱艺璇.基于美学视域的中国当代民族声乐艺术研究[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7(06):104—110.
[2]宋泊文.多元化视域下中国民族声乐的发展趋势探析[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3):102—104.
[3]张良.中国现代民族声乐的艺术价值探析[J].知音励志,2017(05):238.
(责任编辑:崔晓光)
当代音乐2018年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