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河南省肿瘤医院(450008)孙晓文 张文莹
近年来,乳腺癌早期筛查日益完善,临床治疗效果提升,早期手术治疗为主要治疗方式,手术效果良好。但是乳腺癌手术后患者会伴随出现患肢水肿、麻木、疼痛、活动障碍等状况,影响康复效果[1]。术后予以患者渐进式康复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上肢功能。笔者立足于我院临床实践,分析渐进式康复护理的临床应用价值。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纳入82例研究对象,均为2016年1月~2017年5月在我院确诊并接受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均为女性。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参照组、研究组,各41例。参照组患者平均年龄为(46.12±4.79)岁;Ⅰ期23例,Ⅱ期18例。研究组患者平均年龄为(45.98±5.03)岁;Ⅰ期25例,Ⅱ期17例。以上一般资料组间比较差异微小,(P>0.05),可比。
1.2 方法 参照组行常规护理。主要对患者健康教育、遵循医嘱叮嘱患者规范用药、打造良好住院环境以及指导患者康复锻炼等。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以渐进式康复护理。①早期康复护理:术后第三天指导患者开展早期康复操,每三天一个动作,依次开展握拳、内外旋转手腕、屈伸前臂、抱肘、耸肩、抬肩、体转运动,每次坚持10min,每天早晚各一次,连续一个月。②中期康复护理:于术后第二个月至术后第三个月予以患者中期康复护理,这一阶段的康复锻炼强度较第一阶段强度增加,每两天一个动作。首先,进行伸展运动,双臂前举,掌心相对,持续10s,然后双手缓慢上举,重复操作三次。然后,行扩胸运动,双手握拳,向前抬举,达到胸前位置为止,向两边用力伸展,反复操作3~5次。再进行体侧运动,双脚分开,与肩同宽,与此同时,将左臂上举,身体向右侧弯曲,左手跨过头部做摸右耳动作,相同动作反方向重复做一次,一套动作重复做3~5次。最后进行体转运动,双脚分开,与肩同宽,上身向左转体30°,将左臂在身体后方做屈肘运动,将手背贴在腰上,右臂在胸前位置平屈,掌心朝向相仿,用手指摸左肩,后恢复至动作开始之前,相同动作反方向重复做一次。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每天锻炼两次,每次持续15min。③后期康复护理:术后第四个月开始进行后期康复护理。这一时期通过播放视频、音频,让患者做第八套广播体操,提升患者上臂活动能力。引导患者适当参加划船、打乒乓球等体育锻炼。患者出院后,予以患者电话随访,叮嘱患者强化康复锻炼。
附表 组间患侧肩关节活动度对比(±s,°)
附表 组间患侧肩关节活动度对比(±s,°)
组别 前屈 后伸 内收 外展参照组(n=41)103.91±10.27 32.01±3.32 47.30±5.97 109.51±12.01研究组(n=41)124.46±12.33 38.94±3.61 57.86±5.75 132.92±14.37 t 8.200 9.047 8.158 8.004 P 0.001 0.001 0.001 0.001
1.3 观察指标 术后半年对比两组患者患侧肩关节前屈、后伸、内收、外展活动度。
1.4 统计学方法 以SPSS21.0软件为工具,行统计学处理,患侧肩关节前屈、后伸、内收、外展活动度以(±s)表示,对比行t检验,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组患者患侧肩关节前屈、后伸、内收、外展活动度均明显高于参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附表。
渐进式康复护理,能够根据患者的手术及康复情况,指导患者开展相应的康复训练,在保证康复效果的同时,不过度增加训练强度,能够达到良好的训练效果。本次研究数据分析显示:术后半年,研究组患者患侧肩关节前屈、后伸、内收、外展活动度明显高于参照组,表明研究组患者的患侧上肢功能康复效果优于参照组。循序渐进康复护理遵循循序渐进原则,根据患者术后康复进度,科学安排康复训练,训练强度由弱至强,逐步帮助患者恢复上肢功能[2]。这种康复护理模式更符合生物学发展模式,能够适应患者不同康复时期的护理需要,进而最大限度地帮助患者恢复损伤的上肢功能,提升关节活动度。本次研究中予以研究组患者循序渐进康复护理,并对患者进行半年随访,半年后,患者的患侧上肢活动度明显优于参照组,这一研究结果符合上述分析,证实本次研究具有较高科学价值。
综上所述,予以乳腺癌手术患者术后循序渐进康复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上肢功能,提升患者患侧上肢活动度,效果理想,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