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人民医院(450000)张凱琳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由于身患急重病而具有心理压力,在病情的打击下,患者常会表现出焦虑、抑郁、暴躁等负面情绪,严重影响了治疗效果,并且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人文关怀是指在护理过程中,以人道主义精神对患者生命健康的权利与需求、人格与尊严的真诚关怀与照顾。它要求我们护理人员,在临床工作中,不管服务对象来自哪个社会群体,有何种背景,都应该尊重每一个患者,善待每一个生命。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存在的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人文关怀及心理护理显得尤为重要[1]。因此,本研究采用人文关怀对急性心肌梗死焦虑、抑郁情绪患者进行干预,希望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依据,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急性心肌梗死焦虑、抑郁情绪患者112例,按照数字随机法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组均为56例;观察组男29例,女27例,年龄为17~74岁,平均年龄为(45.25±7.56)岁;对照组男30例,女26例,年龄为15~76岁,平均年龄为(44.57±7.17)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方面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
1.2 干预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给予人文关怀干预,具体包括:(1)心理护理:①积极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心理状况,告知治疗的安全可靠性,患者由于患病造成心理负担,护理人员需通过科学有效的方法调整患者的心理,及时减压,护理中保持微笑,使患者放松[2]。②音乐能使患者放松,并转移患者的注意力[3]。因此,询问患者及其家属,选择患者喜欢的曲目,在睡前播放舒缓动听的音乐,每天播放15~30min,每周更换音乐曲目,减少患者的交感神经活动,增加副交感神经活动,帮助患者缓解焦虑、抑郁、紧张等负面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于年轻患者选择数字视频播放器等较为先进的电子设备,播放短片或视频,调节患者情绪。(2)人文关怀:①营造人文关怀氛围,营造人性化的病房环境,为患者献上鲜花,进行自我介绍,热情的介绍病房环境与病友,以体现对患者的关心、尊重,消除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②规范护理礼仪,护理人员与患者交流时要微笑,并保持温和亲切的态度,多说关心、宽容、鼓励的话,面对患者的疑问要耐心解释,并通过握手、拍肩膀等非语言沟通措施来安慰支持患者,给予患者关怀。③满足患者心理需求,选择人文素质良好的护理人员为患者提高心理质询与健康教育,征求患者的意见,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以体现人文关怀精神,并促进患者身心健康。④满足患者个性化需要,根据每一位患者不同的需求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并通过评估患者心理、社会环境、文化程度的不同,进行有针对性的互动,因人而异的给予人文关怀。
附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抑郁程度对比
附表2 两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对比
1.3 观察指标 ①焦虑情况:采用焦虑自评量SAS评价患者的焦虑程度,焦虑自评量分4级评分,主要评定焦虑、抑郁情绪状出现的频度,评价标准:1表示没有或很少时间有,2表示有时有,3表示大部分时间有,4表示绝大部分或全部时间都有,分数越高,焦虑越严重。②抑郁情况: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患者的抑郁程度,抑郁自评量表含有20个项目,分为4级评分,包括精神病性情感症状、躯体性障碍、精神运动性障碍、抑郁的心理障碍,分数越高,抑郁越严重。③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调查表SF-36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分数越高,生活质量越高。④护理满意度:采用自行设计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评价护理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总分100分,非常满意85~100分,满意60~84分,不满意60分以下,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病例数×100%。由护理人员为患者讲解调查目的,询问调查问卷问题,并代为填写。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2.0处理本文数据,焦虑抑郁情况、生活质量采用“±s”表示,两组间采用t值进行检验,护理满意度采用“%”表示,两组间采用x2进行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抑郁程度对比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对比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干预前(P<0.05),详见附表1。
2.2 干预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附表2。
2.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患者非常满意24例,满意25例,不满意7例,总体护理满意度为87.5%,对照组患者非常满意18例,满意21例,不满意17例,总体护理满意度为69.64%,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往往病情紧急,在治疗过程中都会出现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对患者的治疗效果造成影响,且会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任玲,段艳红,张凡等在恶性肿瘤化疗患者护理中运用“人文关怀+心理护理”干预[4],显著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王敬培,刘阳,刘艳等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应用持续性人文关怀理念,护理效果良好[5]。因此,在治疗过程中,给予患者人文关怀,包括环境、身体等方面的护理,护士利用各种方法表达对病人关心,协助病人调整情绪。倾听病人感觉,对工作、生活、家庭的担忧。引导家属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患者,鼓励其家属给予病人支持和爱,在整个治疗和护理过程中能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告知患者术后会出现精神神经系统反应、色素沉着等不适。在治疗前说明必要性、效果及可能发生的反应,使病人在心理有所准备。在护理操作时严肃、认真,关心和体贴理解,使患者真正感受到应有的尊重,以提高患者的舒适度,保持其心情舒畅,同时心理护理也是重要的干预措施,能够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
本文就人文关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进行观察研究,研究发现两组患者干预后的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患儿的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与常规护理相比,人文关怀联合心理干预能够关心患者的心理状态,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使其焦虑、忧郁等负面情绪的改善效果更好;这与王敬培,刘阳,刘艳等的研究结果一致[5]。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对急性心肌梗死抑郁症患者应用人文关怀联合心理干预能够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患者的治疗效果及身体康复,同时可以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这与任玲,段艳红,张凡等的研究结果一致;本文不足之处在于观察时间较短,观察指标较少,仅研究了患者干预前后的焦虑、抑郁情况、生存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研究不够深入,希望未来能够扩大样本量,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在急性心肌梗死抑郁症患者护理中应用人文关怀干预,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具有临床推广使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