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骏龙
【摘要】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世界经济格局明显发生改变,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进一步拉大了经济差距,贸易不平衡现象尤为突出。大多数发达国家财政赤字愈发严重,部分发展中国家例如中国出现项目盈余。本文探讨世界经济失衡现象以及中国采取的调整措施。
【关键词】后金融危机时期 世界经济 失衡
1引言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全球经济的频繁互动提供了有利条件,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愈加凸显,这种经济形势下各国经济都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局面,然而这也加重了各国经济失衡现象,对各个国家产生较大的影响,全球范围内的经济失衡将是21世纪需要面对的难度较大的宏观经济问题。
2导致世界各国经济失衡现象的成因
2.1美国和其他经济体发生经济失衡
美国对全世界各个国家都将带来较大的影响力,大量经济学家认为美元将起到主导国际货币体系内本位货币的作用。二战结束后,在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作用下美元在短时间内占据国际货币体系本位货币的地位,在二战后其他国家经济逐步复苏、贸易逐渐繁荣的现象激发了人们对货币的研究热情。上世纪七十年代自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后,牙买加体系导致国际储备货币从单一性发展为多样性特点。二十一世纪以来,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同时美国享有“铸币税”优势,增加了美国的利润,这种优势也为美国打开金融市场、投资市场提供了帮助,美国公民在购买国外商品时可以享受低廉的价格,这种方式可以为美国吸引大量国外美元储备。以上条件造成了美国长时间呈现出进口大于出口的现象,资本项目为顺差状态。
2.2投资储蓄差异引发世界经济失衡
投资储备差异是对中美贸易失衡状况进行分析的必要条件,参照凯恩斯注意经济学,对中国和美国政府收入以及支出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评判,根据评判结果得出存储和投资二者之间是否出现异常。如果在此期间发现异常问题可以通过针对性的方式实施经济调控,使财政收支保持平衡状态。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美国呈现出严重的存储短缺、投资过剩状况,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美国公民过高的消费热情。二十一世纪以来,美国经济呈现出衰退现象,政府通过赤字财政政策来对经济进行调控,然而该政策的实施导致储蓄量与投资缺口二者的差异逐步加大,使得美国储蓄出现急剧下滑的状态,美元在短时间内升值,对外贸易逆差加大。
这种情况下,东亚国家居民仍然秉承传统的消费理念,对于储蓄的热情不减,并不热衷于投资,这就造成东亚大多数国家进口低于出口,形成较大的贸易顺差。所以,世界经济失衡现象尤为明显。
2.3石油价格上涨造成的输出国贸易顺差同步提升
汽车行业以及化工行业促使石油价格不断攀升,各个国家意识到石油这种资源的重要性。中东和北非地区石油储备粮较为丰富,这些地区和国家也是国际石油的重要输出国。欧美等国家和地区爆发经济危机,致使外国资本将大量投资用于石油输出组织,中东以及北非地区国家将投资用于石油生产的扩大规模和提高生产效率,这种方式促进了石油输出国出口和贸易顺差的全面提升。
2.4新经济体制崛起带来的编年体汇率贬值引发贸易失衡现象
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专家指出,两国货币产生的差异将对国际收支平衡产生影响。上世纪九十年代,东亚新经济体制的出现代表着以中国等国家依靠低价外贸赢得国际市场上竞争的获胜。我国货币一直以来受到政府“人为操控”,所以人民币在美国市场具备一定的竞争力,我国国产货物的低价出口削弱了发达国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
2.5主要经济体政府采取的干预措施
引起世界经济失衡的原因还包括贸易保护:第一,在出口鼓励、进口限制的影响下,东亚经济体纷纷实施对出口给予奖励、对进口进行限制的专门性政策,造成对外贸易明显失衡;第二,冷战导致美国不得不考虑到继续维持自身垄断地位实施对东亚大国高技术产品的出口限制,这造成了贸易顺差,逐步加重经济失衡现象。
3中国应对世界经济失衡现象的措施
3.1调整外贸政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外贸政策以出口为主,这种方式能够帮助我国弥补技术方面、资源方面的劣势,使我国出口的国际竞争力明显提升。这种外贸政策保障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应积极学习欧美国家出口贸易做法,实施奖励进口、限制出口的政策。做好整体管控出口规模的同时,对我国出口现状进行适当改进,完善细节,整体上增强我国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在东亚地区,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进出口贸易将影响国际收支平衡,所以我国应加强对外投资和贸易管理体系建设工作,面对经济全球化趋势科学性分析和监控金融安全,降低人民币升值等现象造成的压力。除此以外,我国应进一步提升对外投资力度,通过出台合理的税收优惠政策,全面赋予我国企业的在国际上的竞争优势。
3.2调整财政政策
在全球经济发展的宏观背景下,我国想要实现内外收支的平衡必须调整财政政策,通过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达到过敏收入水平的提高,以此实现宏观调控目标。我国一直以来都呈现出鲜明的储蓄和消费二者失衡的状况,对比投资、消费等方面,我国国民对于储蓄更加信赖,传统的保守思想导致人们对于储蓄更加信任,而我国经济的总体格局也体现出国民的消费理念。当前,企业可支配收入和劳动者报酬二者呈现严重的失衡现象,因此有必要调整财政政策,将储蓄水平降低,全面消除贸易顺差。
政府财政支出状况直接影响到我国社会事业建设,社会事业建设决定了国民生活水平。所以,政府有必要全面规划财政指出。不仅增加教育、医疗方面支出,还应着力拉近城乡差距,注重生态和环保。
3.3调整金融政策
通过调整金融政策可以顺利实现投资以及储蓄二者的转化,使我国经济结构得到深层次调整。政府部门必须重视建设资本市场工作,避免我国资本市场为上市公司圈钱提供帮助,资本市场应成为储蓄和投资的转化渠道。此外,出台相关政策 鼓动中小型企业的发展,为中小型企业搭建投资平台。
3.4调整汇率政策
汇率作为宏观经济调控的有力措施,人民币升值可以使我国国际贸易条件得到改善,为我国在国际贸易中获取高额利润。所以,处于扩大我国内部消费需求的目的,应重点扶持服务业的发展,通过增强服务业的市场竞争力来促进我国产业机构的优化转型。
导致我国储蓄过剩的根本原因是储蓄和投资二者之间缺乏科学性的转化机制,居民储蓄量过高,这种现象将不利于我国进出口。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美国掌控汇率的均衡,中国并不具备改变国际市场供求关系的能力。所以,人民币汇率波动并不会对全球经济失衡产生较大的改变作用,我国必须始终保持稳定的人民币汇率,并时刻关注美元货币政策的变化。
3.5调整经济政策
面对经济全球化,美国首先采取产业转移和升级的措施,日本和亚洲新经济体紧随其后,印度的产业升级给国际经济造成严重冲击,使国际经济结构发生改变,世界经济秩序产生变化。当前,西方发达国家掌控这国际金融体系的调整权,这就造成国际经济失衡状况必须存在,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得不到保护,西方发达国家采取推卸责任的方式保护自身利益,最终造成国际资金流动失衡,发展中国家对于经济全球化产生反對情绪。中国应积极参与国际经济调整活动,和更多的国家通过外交关系的确立,促进全球经济的健康发展。
目前,中国是规模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近年来,中国重视和世界各国建立良好的外交关系,同时开展国与国之间的经济合作。G20峰会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广阔的发展平台,同时不能忽视存在的挑战。在全球经济治理急之下,中国对比以往得到更多的话语权,然而同时遭受发达国家施加的压力。中国应和欧盟国家加强合作,通过大范围的货币金融合作,从而实现在国际金融体系中体位的提高,与欧盟国家联合起来对美元在国际金融中的作用进行有效制约,形成公正、平等的国际金融货币体系,推动全球化经济的稳定发展。
4结语
综上所述,为减轻世界经济失衡对我国经济造成的负面影响,我国应全面推进收支平衡,并从我国实际发展状况出发,适当合理调整货币及金融等方面政策,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治理活动,提升话语权,有效防控外部风险,保障我国宏观经济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