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地方院校特色专业建设

2018-09-25 09:42:32许鸿儒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31期
关键词:专业建设特色

许鸿儒

摘要:特色专业建设一直是高等院校在教学改革中重点建设的一个环节。本文以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为例,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建设、培养模式、管理制度等角度阐述地方院校如何建设信息与计算科学特色专业。

关键词: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建设;特色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31-0269-02

对于高等院校而言,专业建设意味着人才培养格局和学校办学水平。而特色专业更能体现一个学校的办学定位,帮助学校获得社会认同并彰显学校鲜明的办学特色。因此特色专业建设一直是高等院校在教学改革中重点建设的一个环节。地方院校和重点高校相比,其科研经费和教学经费一般不是很充足。因此,重点建设特色专业尤其重要。本文以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为例,简要介绍地方院校如何建设特色专业。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是学科交叉性很强的数学类专业,目前大多数地方院校均已开办此专业,然而形成特色的院校很少。以我校为例,经过多年建设,此专业已形成比较明确的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即培养思想政治素质高、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适应人才培养需要,我们每年都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和论证。专业培养方案包括课程培养方案、专业技能培养方案、职业技能培养方案和课外科技活动培养方案。在制定专业培养方案时,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加强基础、拓宽口径;坚持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个性,因材施教;坚持课程体系的综合化和整体优化。还增加了公共选修课模块,公共选修课程分为:“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艺术”、“教育科学”四类课程,其中还要求学生选修创新创业4学分。人才培养方案加大了实践课程的比例,细化了实践教学环节设置计划,使得实践学分比例不低于总学分的25%。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当今社会对数据挖掘、数据处理、数据分析等技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在新的人才培养方案里,我们更加注重实践教学,开设多门大数据处理技术课程,并增加相关的创新创业课程和学分,以适应人才培养需要。

加强课程建设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保证。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一贯重视课程建设,课程建设工作的思路是:与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相适应,进一步深化教学内容体系改革。以“选用现有国内外优秀教材为主,鼓励教师编写教学辅导书为辅”作为教材建设与选用原则。教材的选用以质量为首要原则,主要选用能充分反映新世纪人才培养需求的国内优秀教材(如面向二十一世纪课程教材、国家规划教材、获奖教材等),减少陈旧内容,逐渐加强国外英文原版优秀教材的引进和使用。组织骨干教师编写更加适合学生发挥创新能力的教材以及相应的教学辅导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采用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的培养模式,以数学为基础、信息为对象、计算机为工具,面向高科技,强调敏锐的数学思维和良好的数学修养,培养具有前瞻性、开拓性的信息科学人才。在学习安排上留有充分的余地,供学生涉猎有兴趣的学科前沿,开拓知识面,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全面素质。在重视基础知识、注重实践应用训练的基础上设置引导方向的专业选修课,以发挥学生的特长,增强适应性,拓宽就业范围。为适应新时期信息爆炸的趋势和社会对数据处理和数据挖掘的需要,我们结合数值分析课程,加强数据分析和数据处理教学,并与统计学专业、地方统计局等相关部门合作,增加学生实践机会,达到学以致用。以《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精品课程为平台,进一步向全校推广数学应用教育,使得计算机、土木工程、物理、地理、经济管理等专业学生更加广泛地参与到学数学、用数学的活动中,真正体会到数学的美丽与数学的广泛应用。积极开展实验室开放项目,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学科竞赛,如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挑战杯等。坚持教学研究,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研究探索启发式教学、研究性教学,重点培养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注重实践基地的建设,进一步培养学生课外学习操作的习惯和能力。

建立和完善一系列的管理制度。为了确保教学质量,实行教学质量责任制,建立和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除了严格执行学校的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监管制度以外,针对专业特点,扩充一系列教学质量监控措施和规范。进一步完善教学督导和听课制度,完善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机制。制定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方案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尽快地培养出一批学术和教学过硬的中青年学术骨干教师,鼓励青年教师去国内重点大学访问、进修、学习,提高青年骨干的学历层次。鼓励教师积极申报科研、教研课题。通过课题的研究使全体教师深刻了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把科研获得的新知识反映到教学中去,提高专业实践和创新能力。选派青年教师参加各类专业研讨会以及重要学术会议,紧跟当前国际学术前沿,不断提高青年教师学术水平。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同时,选拔骨干教师,从三年级起为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配备导师,实施导师指导下的个性化培养。导师负责学生的学业、科研训练等个性化的指导,帮助学生制定符合个性发展的专业培养计划。学生可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论文写作。

加强实验室和实验教学建設。我们申请配置一些性能较好的服务器、工作站等,以便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对学生开展研究型教学及安排创新性实验,强调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有机结合。依托科学计算及信息处理中心,开展课外科技创新实践活动。传统的实验教学主要以让学生熟悉理论教学内容为主,这一方法在提高学生实验能力和创新精神方面存在许多弊端,已经被越来越多的高校所摒弃。在实验教学中,我们保留一部分基础实验与理论课程同步开设,如高级语言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一部分课程主要通过实验完成,如数值分析、最优化方法和理论;另一部分课程则对实验内容进行进一步地提炼、优化与重整,更侧重于设计型、综合型、应用型、研究型和探索型实验内容的综合实验和创新实验,如数据结构、编程语言相关课程、数学建模、软件设计等。在课程讲授过程中,注重结合当今流行的编程工具、科学计算工具和数据分析工具,如Matlab、SAS等。在实验教学中创建实验案例库。应用性和趣味性强的实验案例通常更有利于学生体会实践带来的成就感,但它们往往是一些大型的实验,这些实验必须进行合适的分解才具有用于实验教学的可操作性。对于实验案例库建设而言,最重要的是挖掘优秀的想法,并将实验步骤加以分解与细化,甚至在必要时开发相应的实验软装置,从而设计出一个高品质的实验案例。案例的获得除了教师的精心准备、不断积累外,还可将优秀学生自选课题转化为实验案例。

加强产学合作建设,服务地方经济。我们加强与地方企业和公司的合作,开展以企业孵化器等孵化机构为主的创业平台建设。以中小型的软件开发企业为主要培育对象,通过合作和交流不断提高并改进研究水平,解决软件开发中的实际问题,为企业提供良好的基本服务支持。企业利用其设备优势,为我们提供教学实验、实习基地,为我们的教学实践活动提供方便。另外不再单纯追求国家、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纵向项目,加强与企业的横向结合,从市场需求中确定科研课题,注重成果的可推广性和可应用性,为地方经济建设添砖加瓦。

信息与计算科学特色专业改革在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方案论证与修订、教学改革、第二课堂、实验室建设等方面取得一系列进展。这些工作可以推广到其他偏实践性理工科专业,如应用统计专业的教学活动,也可以为兄弟院校的相关专业提供参考。通过加强专业建设,提高学校其他理工科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宣传数学建模竞赛,并在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得好成绩。

参考文献:

[1]李学勇,王鑫,谭义红.应用型本科院校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长沙大学学报,2009,(23):109-111.

[2]朱继欢.关于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学生 就业竞争力的思考[J].现代商业,2008,(5):258-259.

[3]于晓秋,周晓晶,张宏礼.我校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 实践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信息科技,2008,(23):340-341.

猜你喜欢
专业建设特色
中医的特色
英语世界(2023年10期)2023-11-17 09:19:28
特色种植促增收
今日农业(2021年17期)2021-11-26 23:38:44
中医的特色
完美的特色党建
特色小镇党建怎么抓?
浅谈职业技能大赛对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作用
人间(2016年27期)2016-11-11 16:42:08
以就业为导向的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建设探索
高职院校新开设无人机专业的探讨
人间(2016年26期)2016-11-03 17:52:40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职业(2016年10期)2016-10-20 22:26:18
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建设内容探析
企业导报(2016年13期)2016-07-19 18:0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