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良旭
公元683年,那是一个风雨肃杀的年代,社会矛盾尖锐。自幼聪颖好学的陈子昂从小就表现出过人的天赋,父亲陈元敬不仅重视对儿子的诗词歌赋的培养,更重视对其人格的教育,家风家德家教良好。
在这种良好的家风教育下,年仅24岁的陈子昂进士及第,其上书论证获得武则天的赏识,被授麟台正字,陈子昂初入仕途。
临行前,其父陈元敬赠墨宝一幅:公生明,廉生威。
陈子昂仔细默吟后,向父亲跪拜道:“儿一定牢记父亲的教誨,公生明,廉生威!”
因为官清正廉洁,处事缜密,陈子昂后升任右拾遗。当时皇宫内争权夺利,小人当道,处处蒙上骗下,中饱私囊。陈子昂刚直不阿,绝不同流合污,那些小人对其恨之入骨。
陈子昂有一个好朋友叫轩仕,两人有许多共同的爱好和志向,常常对酒吟诗,相谈甚欢,犹如亲兄弟。一次,轩仕受人托请,收了对方二两黄金。陈子昂得知后,坚决查办。轩仕流着眼泪对陈子昂说,咱俩是兄弟啊,就放我一回吧!陈子昂义正词严地说道,我可以放了你,可“廉”放不了你啊!
最终,轩仕被革职,关进了大牢。
陈子昂清正廉洁,一身正气,致使奸臣们对其恨之入骨,处处设陷诬告。最终,陈子昂受到奸臣陷害,从军边塞。
离开了腐败无能的官场,陈子昂走出深深的官邸,在微风斜雨的抚慰下,感到了一种豁然开朗的美好。他的脸上露出了一种久违的笑容,有一种轻松和放下的惬意。
即使从军边塞,陈子昂仍牢记父亲的教诲,公生明,廉生威!整顿军队,与腐败恶势力斗争,期间,他撰写了大量有关边塞的文章,颇有政治远见和抱负。
无论是在做边塞小官,还是官至右拾遗,陈子昂一直牢记父亲的嘱托:公生明,廉生威!从不骄横,始终谦虚谨慎,虚怀若谷,是武则天时期的良臣,为后人留下宝贵的政治财富,被后人所敬仰。
公生明,廉生威!为官公正,才能使政治清明;为官清廉,才能在百姓中树立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