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是夏天的开始。立夏前后,夏收作物进入生长后期,不少时鲜作物也到了上市时节,所以民间历来有“立夏尝三鲜”的习俗,又称“立夏吃三鲜”或“立夏见三鲜”。然而各地的“三鲜”具体所指各有不同。
以下是几种经典的立夏三鲜。
1.地三鮮
所谓“地三鲜”,即长在土里的“三鲜”,一般指蚕豆、苋菜和蒜苗。
立夏时蚕豆刚上市,无论是炒还是和咸肉、糯米一起蒸,开锅都是一股扑鼻的清香,令人食指大动。而且蚕豆又叫发芽豆,立夏吃蚕豆,讨的是“发”的彩头。
对于时令蔬菜红苋菜,民间更有“立夏的苋菜鸡肉香”的说法。吃完苋菜,将红红的汤汁一饮而尽,讨的是“红”运当头的彩头。
蒜苗还是蒜薹,南北叫法不同。把蒜瓣种在泥土里,蒜瓣发芽后长出绿色嫩叶,嫩叶继续成长,成熟后便长成大蒜植株。大蒜植株抽薹后就是蒜薹,南方人则多把抽薹的杆子称为“蒜苗”。
2.树三鲜
“树三鲜”一般指樱桃、枇杷、杏子(一说是青梅、杏子、樱桃)。立夏后天气变热,人体流失的水分增多,脾胃消化功能变差,多吃水果是补充水分及消暑的有效方法。
其中樱桃是最早上市的当季水果。立夏吃樱桃,讨一个红红火火的好彩头。
3.水三鲜
“水三鲜”指海螺、河豚、鲥鱼(一说是鲥鱼、鲳鱼、黄鱼)。鲥鱼与河豚、刀鱼齐名,合称“长江三鲜”。它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具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对防止血管硬化、高血压和冠心病等大有益处。但是鲥鱼现已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的一级保护物种,所以为了保护它们,自然不可以再吃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