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述·书道·师训

2018-09-19 17:54:18赵学声
曲艺 2018年8期
关键词:山东快书收徒书道

赵学声

今年是我的恩师山东快书艺术家刘洪滨逝世的十周年。三千六百多个日日夜夜已经过去,但他的音容笑貌,亲切的教诲,精湛的艺术,我却记忆犹新。草成之文不足以表达对恩师怀念之万一,只愿点点寸心,能折射出先师的艺术成就,也期盼后辈人不忘初心,沿着先生铺就的艺术道路继续前进。

自述——刘洪滨先生的快书人生

军旅说书人,姓刘名洪滨。

祖居山东省,掖县于家村。

生于二七年,四七年参军。

撇家赴战场,为民甘献身。

当了文艺兵,投师高元钧。

情结鸳鸯板,师古复纳新。

专著有两论,艺苑勤耕耘。

立业道为本,品德乃是根。

这是刘洪滨先生晚年所作“自述”,后来成了他的墓志铭。这段自述扼要概括了刘洪滨的艺术人生。

刘洪滨于1927年生于山东掖县(今莱州市),师从山东快书艺术大师高元钧,是高元钧最早的学生之一。他1947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0年开始从事部队文艺工作,1960年调入北京军区战友文工团(北京军区战友歌舞团前身),担任过北京军区战友歌舞团副团长兼曲艺队队长,中国曲艺家协会理事,中华曲艺学会副会长,中华山东快书研究会会长、名誉会长等。是我国著名的军旅曲艺作家、理论家、山东快书表演艺术家、教育家、活动家。

刘洪滨深得“高派”山东快书真传,又借鉴吸收了傅永昌、杨立德等快书名家之长,他的表演具有深厚的传统底蕴和鲜明的部队气魄,形成了刚柔相济、质朴醇厚、节奏鲜明、富于乐感的独特艺术风格。传统大书《武松传》及单段《武松打虎》《鲁达除霸》、现代书目《长空激战》《抗洪小夜曲》等都是他的拿手曲目。在钻研表演技法同时,刘洪滨也结合对部队生活的感悟,单独创作或与人合作了军事题材的曲艺作品百余篇,如《生擒海霸王》《两代神炮手》《人民首都万年青》等,在部队文艺会演或评奖中均获得很高的赞誉。刘洪滨一直认为,要推动山东快书乃至曲艺事业的整体发展,老艺人们就要把自己的经验整理贡献出来,供曲艺后辈学习创新。所以他用心整理自己的作品,并对山东快书及其他曲艺表演形式进行“反刍”研究,与人合作出版了长篇山东快书《马本斋传奇》、理论专著《山东快书艺术浅论》《数来宝的艺术技巧》《山东快书表演概论》等,出版了山东快书演唱曲目文论集《魂系鸳鸯板》。《山东快书艺术浅论》《数来宝的艺术技巧》获得了中国艺术研究院与中华曲艺学会授予的全国曲艺理论研究优秀科研成果荣誉奖。他还主编出版了《山东快书幽默小段选》《中国传统山东快书大全》《中国当代山东快书选萃》和《京韵大鼓传统唱词大全》等作品典籍,留下了宝贵的曲艺艺术资料。

刘洪滨殚精竭虑传承山东快书艺术,他将所得实际展示出来。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他便辅助高元钧,在全军历次曲艺训练班上担任山东快书教员,为培养山东快书艺术人才和把山东快书这一地方曲种推向全国做出了重要贡献。据不完全统计,他先后为部队和地方培养了近200名专业曲艺人才。在他的积极倡议下,全国山东快书艺术工作者成立了中华山东快书研究会。离休之后,他奔波于中国北方曲艺学校和山东淄博、聊城,河南新乡等地讲学、办班,组织全国山东快书艺术研讨会,举办全国山东快书大赛,为传承山东快书艺术呕心沥血。2000年,中国曲艺家协会授予他“新中国曲艺50年特别贡献曲艺家”称号。

书道——刘洪滨先生的从艺法则

立业道为本,品德乃是根。

说书贵神韵,师古复纳新。

艺术无定法,补拙全靠勤。

追求雅共俗,箴言警世人。

这是刘洪滨通过不断的艺术实践和理性探究,感悟出来并一生遵循的“书道”,也是他积极倡导和推崇弘扬的艺术法则。

“立业道为本”,一语双关。一是说明山东快书的源流—— “高派”山东快书自奉为道家门,属于邱祖龙门派山东(河东)老张门;二是强调从事快书艺术应当要有道义、有担当,要守规矩,遵规范。“品德乃是根”,强调的是快书从艺人员必须要有良好的品德修养,以德为先,崇德尚艺,德艺双馨。“说书贵神韵”,是对快书表演的呈现标准要求,强调表演应当生动传神,要给人以活灵活现的感觉,正所谓“装文扮武我自己,好像一台大戏”。“师古复纳新”,强调的则是继承和发展的关系,不论是快书创作还是快书表演都要师古而不泥古,既要继承传统的精髓,把根留住,把魂留住,又要緊随时代,创新发展。“艺术无定法”,指的是艺术创造活动不应当受到“死套路”的禁锢,应当兼容并蓄、博采众长,在学习借鉴中获得提升。“补拙全靠勤”,说的是勤能补拙,优秀的快书创作和表演人才的成长进步,绝不是轻而易举的,必须依靠勤奋乃至辛劳的艺术跋涉,精益求精,才能达到精美的艺术层次。“追求雅共俗”,是讲的艺术品味问题,优秀的快书创作和表演应当是雅俗共赏的。俗是山东快书作为民间艺术的本质特征,但绝不是低俗、庸俗、媚俗,而应是通俗、民俗,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雅是山东快书作为艺术品种的美学追求,词句、韵律、表现形式要雅致、雅趣,内容要推崇高尚、纯真。“箴言警世人”,强调的是山东快书艺术要寓教于乐,即通过说书和听书、表演与观赏的统一,达到褒扬真善美,抨击假恶丑,潜移默化教化于人的目的。

刘洪滨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一生把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讴歌人民解放军作为自己不懈的艺术追求,兼容并蓄,博采众长,继承传统,勇于革新,创演不停,探索不止,著书立说,授徒传艺,为繁荣和发展山东快书艺术贡献了毕生精力。

师训——刘洪滨先生的传承守则

弟子入门,首重人品。

效忠祖国,热爱人民。

以诚处事,宽厚待人。

行必有果,言必有信。

淡泊名利,自爱洁身。

尊师爱徒,情同至亲。

遵守门规,严守师训。

敬业重艺,甘献终身。

看客至上,德艺双馨。

磨炼书道,补拙靠勤。

扬善抑恶,醒世警人。

书贵神韵,雅俗共存。

广征博采,师古纳新。

承前启后,传代育人。

赐号某某, 增辉高门。

立帖为志,刻骨铭心。

如何更好地传承和发展无疑是包括山东快书艺术在内的所有传统民族艺术面临的重大课题。作为“高派”山东快书的掌门人,刘洪滨对此有着自己的独到见解。这篇《师训》便是他在五十余年艺术实践和深入思考的基础上,为规规矩矩传承和发展山东快书艺术拟订的守则,确立的规范。领颂《师训》已经成为“高派”山东快书拜师收徒仪式的重要程序。

通览这篇《师训》,不难看出,它与前文刘洪滨的“自述”和“书道”是一脉相通的。这篇《师训》是关于师与徒、传与承的规范,体现了山东快书艺术如何传承的价值取向。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从个人行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进一步强调,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师训》在本质上体现的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追求。关于“爱国”,《师训》提出要“效忠祖国,热爱人民”;关于“敬业”,《师训》强调“敬业重艺,甘献终身”“磨炼书道,补拙靠勤”;关于“诚信”,《师训》要求“以诚处事”“行必有果,言必有信”;关于“友善”,《师训》倡导“宽厚待人”“尊师爱徒,情同至亲”。 与之同时,《师训》提倡“淡泊名利,自爱洁身”,还提出了“遵守门规,严守师训”的约束性要求。教导艺术传承者、后继者做到“看客至上,德艺双馨。磨炼书道,补拙靠勤。扬善抑恶,醒世警人”,强调“书贵神韵,雅俗共存。广征博采,师古納新”,以达到“承前启后,传代育人”的发展目标。

《师训》是刘洪滨为山东快书艺术如何传承拟订的守则,更是山东快书发展规划的路径,深入浅出,言简意赅。在此基础上,他进一步理顺了“高派”山东快书拜师收徒活动的整个流程。通过提出并设立拜师收徒监督师,“高派”传人向创始人画像行礼,新弟子恭读、恭呈拜师帖,师父宣读、颁发收徒帖,行拜师礼,师徒互赠纪念品,领颂《师训》,监督师致辞认可等一系列程序,使得整个拜师收徒活动呈现出庄重而强烈的仪式感。这种仪式感承载的是山东快书人对艺术的敬畏、尊重和责任担当。如今,“高派”山东快书拜师收徒活动的程序已经被作为规范固定下来。每次依照规程举办拜师收徒仪式,特别是在领颂《师训》的一刻,对收徒者、拜师者以及在场的全体山东快书人都是一次精神上的洗礼。我想,只要我们潜心按照《师训》的要求去传承、去推进,去发展,山东快书艺术一定会薪火相传,绽放出绚丽的艺术之花。

追忆先者,为的是无法忘却的纪念,也是为了继往开来。让我们继承老一辈曲艺家创造的宝贵曲艺艺术遗产,紧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提出的新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中国价值,聚精会神创作出无愧于新时代的艺术精品,不断开创新时代社会主义曲艺事业的新局面。

猜你喜欢
山东快书收徒书道
笔歌墨舞 写意童年
——长春市朝阳区西安大路小学“书道教育”掠影
弘扬耳穴针术 精心亲传薪火
——市名中医、本刊编委朱丹主任中医师收徒
山东快书传人朱一昆: 战火中与山东快书结缘
新天地(2020年11期)2020-12-04 04:29:10
法外求法象里生象——李怀杰的书道情怀
金桥(2020年7期)2020-08-13 03:07:06
惟有“敬畏”,方可登上“高峰”
走向世界(2020年12期)2020-04-26 10:07:25
惟有“敬畏”,方可登上“高峰”
走向世界(2019年12期)2019-06-11 01:39:57
收徒
精研硬笔书法 悟修传统书道
中国篆刻(2017年3期)2017-05-17 06:20:49
獾老师收徒
书道佛心两相宜——书法家得一先生漫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