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巧玲,杨 飞,柯建国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腔科,福建 厦门,361000)
先天性缺牙具体指的是牙胚异常发育造成的牙列不完整、牙齿数量不足,严重影响患者面部美观度[1]。[1]临床针对先天性缺牙患者的治疗可以应用的方法主要是口腔修复以及正畸,不过单一方法治疗的效果均不够满意[2]。随着研究的深入,不少学者尝试利用两种方法共同进行治疗,结果显示效果得到了明显提升[3]。我院2007 年1 月-2017 年12 月利用正畸联合口腔修复方法对30 例先天性缺牙患者进行了治疗,获得了良好效果,现与同时期30 例仅接受口腔修复治疗的先天性缺牙患者进行对比,分析如下。
选择我院2007 年1 月-2017 年12 月中收治的30 例先天性缺牙患者作为本研究的正畸联合组,另外在同期选取30 例先天性缺牙患者视作单一修复组。正畸联合组包括17 例男以及13 例女,年龄平均(32.28±9.36)岁,缺失位置:第二前磨牙8 例,中切牙10 例,侧切牙12 例;缺失牙数量:1 颗有10 例,2 颗或以上20 例。单一修复组包括16 例男以及14 例女,年龄平均(33.59±8.14)岁,缺失位置:第二前磨牙10 例,中切牙9 例,侧切牙11 例;缺失牙数量:1 颗有12例,2 颗或以上18 例。2 组年龄、性别结果比较均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能够进行比较。
单一修复组单一接受口腔修复治疗,首先观察患者缺失牙出现的位置、具体数量以及其他相关情况,然后进行修复方案的制订。常规进行种植修复,其中有一部分由于缺隙临牙倾斜,扭转,间隙分配考虑,同时对其进行全瓷冠修复。佩戴修复体后对其边缘的密合度及与临近牙齿的咬合接触关系进行检查,观察牙线经过牙间缝时有没有阻力出现,如果有阻力证实邻接关系满意。正畸联合组则联合应用正畸、口腔修复治疗,口腔修复治疗方法同单一修复组,正畸治疗方法:进行X 射线拍片,拍摄头颅侧位片及全景片、取上颌牙模型及下颌牙模型。分析缺失牙齿的具体数量以及所在部位,进行正畸方案的制订,如果患者有乳牙或者有乳牙牙冠、牙根残留,必须进行彻底清除,同时彻底清洁口腔。结合借助固定矫正器实施正畸治疗,治疗后需要确保上下牙齿为整齐排列,对于出现扭转、错位、倾斜的牙齿进行及时纠正,并适当调整中线的位置关系。
咀嚼功能评价:主要评价患者7 个方面内容,包括义齿稳固度、自愿使用固定义齿的程度、影响食物选择、可进食的食物类型、食物咀嚼情况、固定义齿咀嚼时是否存在异常、影响消化功能。每个方面有4 级评分,相应为1-4 分,总分7-28 分,得分与患者咀嚼功能成正比。在治疗开始前、治疗完成分别进行一次评价。
语言功能评价:通过问卷进行调查,调查中对患者发音情况进行观察,问卷中共有问题5 个,每个问题有3 个答案,相应记为1-3 分,总分5-15分,得分与患者语言功能成正比。在治疗开始前、治疗完成分别进行一次评价。
外观满意度:治疗结束后评价两组患者对面部外观的满意度,根据患者自身感受进行评价,分为满意、尚可、不满意,满意度以满意患者所占比重计算。
美学评价:利用白色美学指数(WES)评估修复后牙冠美学,评价指标包括牙冠形态、牙冠体积及外形、修复体色调、修复体表面纹理、透明度,以评价结果2 分、1 分、0 分相应记为好、中、差,总分0-10 分,得分越高表明美学度越高。
疗效评价指标有以下6 项,全部符合为治愈,符合5 项为显效,符合4 项为好转,符合项数不超过3 个为无效,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好转率。具体评价指标包括:(1)保持器使用后一年内没有出现复发;(2)牙根呈良好平行,不存在根尖吸收;(3)修复后牙齿美观度好、自然,患者自我感觉舒适,牙合功能良好恢复;(4)牙齿呈整齐排列,前牙覆牙合、覆盖处状态良好;(5)第一恒磨牙达到中性牙合状态;(6)咀嚼功能、语言功能基本恢复。
通过SPSS22.0 软件对本研究获取的全部结果实施分析,(x ± s)表示语言功能、咀嚼功能评价结果以及语言、咀嚼功能恢复时间,t 检验,[n(%)]表示治疗效果、外观满意度,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语言及咀嚼功能改善情况比较(x ± s,分)
表2 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语言及咀嚼功能恢复时间比较(x ± s,分)
表3 两组患者接受不同治疗后临床效果对比[n(%)]
治疗前正畸联合组和单一修复组语言功能、咀嚼功能评价结果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语言及咀嚼功能评分均有升高,正畸联合组治疗后两项评分结果均明显高于单一修复组,P<0.05,见表1。
正畸联合组治疗后语言功能恢复时间以及咀嚼功能恢复时间均明显长于单一修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正畸联合组接受正畸联合口腔修复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3.33%,单一修复组接受口腔修复单一治疗后总有效率为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正畸联合组患者治疗后对面部外观满意度为86.67%,单一修复组患者治疗后对面部外观满意度为6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后对面部外观满意度情况比较[n(%)]
正畸联合组术后出现并发症1 例,为治疗后临牙出现短期内酸痛,发生率为3.33%;单一修复组术后出现并发症4 例,包括1 例治疗后临牙出现短期内酸痛,1 例牙髓炎,1 例食物嵌塞性龈炎,1 例种植失败,发生率为13.33%,P<0.05。
正畸联合组修复前美学度评分与单一修复组差异不明显,P>0.05,修复后正畸联合组评分结果明显高于单一修复组,P<0.05,见表5。
从临床情况来看,上颌侧切牙、上颌第二前磨牙、下颌第二前磨牙是先天性缺牙主要发生位置[4],针对先天性缺牙的致病影响因素,临床还没有得到统一结论,有研究将其概括为遗传因素和非遗传因素的影响。其中遗传因素主要可以从3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一是常染色体的显性遗传,也就是父母常染色体携带显性基因,会出现代代遗传;第二是常染色体的隐性遗传,也就是父母常染色体中携带着隐性基因,其导致的发病没有性别上的差别;第三是X 染色体及隐性遗传,也就是父母都没有明显症状,不过母体携带着隐性基因,会表现为隔代遗传,一般男性会有更高的发病可能[5-7]。另外非遗传因素具体为母亲妊娠期出现病毒感染、产妇出现染色体变异、机体部分激素水平不正常[8]。
表5 两组患者修复美学评分比较(x ± s,分)
本研究正畸联合组联合两种方法进行治疗,结果显示,患者语言及咀嚼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单一修复组,但语言功能、咀嚼功能恢复时间明显长于单一修复组,P<0.05;另外正畸联合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3.33%,患者对面部外观满意度为86.67%,均明显高于单一修复组总有效率70.00%、满意度63.33%,P<0.05。正畸联合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33%;单一修复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3.33%,P<0.05。修复后正畸联合组评分结果明显高于单一修复组,P<0.05。
口腔修复具体是按照患者的生理特征,进行种植修复及全瓷修复,并在口腔中应用,实现畸形的矫正。先天性缺牙患者基本都会出现面部异常发育的情况,口腔修复治疗不仅对缺牙进行了治疗,同时也使患者面部美观度得到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能够因此得到改善,提升自信心[9]。正畸治疗具体是通过矫正装置的应用对骨骼、牙齿之间的协调性进行调节,实现畸形的矫正,恢复口腔以及面部的美观[10]。将正畸治疗与口腔修复方法联合应用,能够使缺牙患者牙列整齐度更高,牙间隙能够得到更有效调节,因而种植义齿时能够更有适合的口腔环境,减少义齿种植、修复不当导致的不同问题[11-12]。并且有利于促进咀嚼功能、语言功能恢复,获得更好的临床修复效果。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是,口腔修复不能对患者颌面部肌肉及颌骨等组织的正常发育形成影响,必须定期接受检查,保证义齿的上牙弓和颌弓协调于肌肉、颌关节、面部神经,假设义齿与颌面部肌肉、关节的活动无法适应,必须给予相应的调整。
综上所述,正畸联合口腔修复治疗先天性缺牙对于咀嚼及语言功能的恢复效果更好,能够获得更好的面部美观度,患者接受度更高,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