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路 周厚喜 王海鉴
摘要:创新创业教育是以培养具有创业基本素质和开创型个性的人才为目标,不仅仅以培育在校学生的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创新创业能力为主的教育,而是要面向全社会,针对哪些打算创业、已经创业、成功创业的创业群体,分阶段分层次的进行创新思维培养和创业能力锻炼的教育。
关键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实用;理念
创新创业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实用型教育理念。而作为专业教育的重要阵地,大学阶段的教育对于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发展以及落地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将创新创业精神以及创新创业理念、创新创业方法传递、教授给学生,并且正确的引导他们运用相应知识,提高大学生的相关素养能力,已经成为高校工作研究的重要方面。
一、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现状
事实上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自上个世纪开始已经引起的全球范围内的共识,并且国家教育部门也多次提出相关工作要求,以改善、提高高等教育阶段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
2014年9月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李克强提出,要在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形成“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新势态。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又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2018年2月1日,国家教育部下发《教育部2018年工作要点》,《要点》中提出,要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能力实施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燎原计划,办好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通过国家与政府的一系列举措,以及上级教育部门的文件指导,我们能够清醒的认识到“创新创业教育”在目前的高等教育中所处的重要位置,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只有在全社会掀起创新创业的浪潮,才能够为社会发展,经济增长提供充足动力,才有助于改善国家经济结构,提高经济增长的水平与质量,最终实现全面小康的这个发展目标。而创新创业意识的提升,决然离不开教育环节的参与以及引导,而最为终身学习的重要阶段,大学的高等教育中,提高创新创业意识,创造创新创业教育环境成为高等教育中的必然趋势。那么截至目前为止,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在“创新创业方面”的教育教学工作开展现状如何,在开展创新创业工作过程中有怎样的先进经验与方法可以进行交流与学习,本文拟通过对高等职业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现状以及问题分析,进一步探究高等职业院校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中的具体路径与方式方法,并提出操作性强的相关建议,为相关院校的创新创业工作开展提供指导或参考。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开展现状(以高职院校为例)
1.开展课程学习课程
学院根据在校学生的实际水平,量身定制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理论课程,帮助学生学习创新创业知识,为学院的创新创业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根据目前该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现状来看,该校建立了相对健全的创新创业理论教育课程,其中主要以网络课为主,这样的授课方式有助于学生根据自身需要选择学习时间,能够更加灵活的掌握创新创业相关的理论知识,并且网络授课的方式,摆脱了传统的教室上课的枯燥,是现阶段更易于被学生接受的授课方式,通过网络课的方式,学生自主学习创新创业相关课程,掌握相关理论知识,为学校开展后续的创新创业活动创造了良好的文化基础与文化氛围,为学院后续开展创新创业工作的成功提供了重要保障。
2.开展创新创业活动
学院积极鼓励、支持院系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学院物流管理系专门设立创新创业节,做为大学生校园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包含了系列的创新创业活动,包括成功企业家校内讲座,开展创业沙龙活动,组织创业大赛,通过学生喜闻乐見的活动形式,动员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活动,将课堂中掌握的相关知识
二、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工作方案研究
(一)建设创新创业教育实训基地。目前,学院关于创新创业的相关工作在学院发展规划处的领导主持下,按部就班有条不紊的召开,并且学院学生参加青岛市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的成绩屡获佳绩,更是体现了学院相关工作的突出成绩。但是就目前学院现有的配套设施来看,需要建设一个专项用来开展双创工作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训基地或者空间,为有相关意愿或者兴趣的同学提供一个交流思想、碰撞火花的平台,提供必要的、相关的讲座与指导,帮助同学实现梦想,成长成才。
(二)建设独立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目前,学院已经开展了双创方面的教育课程,但是课程主要是网络课,一方面,没有教学课堂的师生互动,另一方面无法将瞬息万变的市场与政策及时地传达到学生处,这就限制了学院双创教学的深入开展。我认为,学院有必要建设独立的双创教育课程体系,要坚持线上线下齐头并进,线上教学,确保创新创业课程学习的学生覆盖率,保障创新创业教育基础扎实。同时开展线下专业教师授课,网络在创新创业方面兴趣广泛的学生,专门组建创新创业示范班级,提升学院创新创业课程的教育深度与广度。要国家的相关政策,提供法律建议,探讨学生的创业想法,为有相关要求的学生提供意见建议。
(三)建立学生创新创业扶持基金。成立相关基金,学院可以为在创新创业方面变现突出,并且创业项目经过深入研究后可操作性强的学生进行资金复制,帮助学生解决启动资金的问题。利用校企合作理事会来拓展基金会的资本来源,以资本的形式操作相关项目,例如,学生获得了启动资金,参与投资的企业获得了一个颇具前景的创业公司的部分所有权。学生拥有了资本,同时还可以向企业学习策划运营,保障创业项目的成功运营。
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长期甚至艰难的过程来教育引导学生挖掘自己的潜力,需要学校与企业的齐心协力,才能为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创造出更优秀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