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及工程实践能力培养

2018-09-10 00:45:13张豁然
炎黄地理 2018年12期
关键词:工程实践创新人才环境工程

张豁然

摘 要:对于更好的培养出创新型人才是目前高等教育工作者艰巨的目标,也是本院校在校园竞争中的发展方向。当今社会需要创新型人才,而高校是培养这种人才的摇篮,通过不断的改进教育观念、提高师资力量、改进教育方式、构建学研平台、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极大的促进了对大学生放心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环境工程;创新人才;工程实践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已经得到了很好的推广和普及,一般工科类院校的扩招任务是比較重的,目前各高校生源整体质量正在下降,环境工程是一门跨学科类的综合性学科,次学科需要运用到很多的基础学科的知识,以及其他学科的技术,所以对学生的要求比较高:需要具有较强的综合性素质,专业性能力。

1、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创新人才

1.1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创新对于一个国家的进步来说是国家发展的灵魂、基础与核心,是一个民族生命力的体现。对于一个民族来说,创新是其进步的重要因素,创新不仅能解决人类发展中的各种矛盾,还让世界的发展变得多元化,使得世界稳固发展,也是世界发展的推动力量。

1.2创新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力量。

由于人类的不断发展与创新,才使得当今社会有如此繁荣。人类的创造性活动不仅体现于此,他还体现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中。在发展中,人们为了更好的提高生产力总是投入较多的时间与精力进行创新,因而,生产力是最具革命性的,是社会进步中最活跃的因素。

只有当生产关系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威胁到人们的生存和发展,这时才会引起更多人的关注,进而投入更多的创新力改变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

2、高校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2.1大学是知识的创新、技术创新的主体

目前的知识、以及创新工作并成为了高校教师和研究人员的重要课题。高校如何利用优势主动融合社会加快科研成果的转化,如何为中国古中国工业的现代化的推动,成为当代大学的重要任务。只是要最大化的发挥高校创新型人才与科技创新的结合优势,积极探索产、学、研结合的创新机制,促进基础研究和新型科技的不断发展。所以,高校目前的目标就是真正成为国家知识创新体系的主体。

2.2大学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

国家的发展依靠的就是创新型人才,而高校是培养这种创新型人才的摇篮。高校的环境更适合这种人才的培养,对于重要的科学研究与紧要的工程项目、基于国际上的一些学术交流和项目、重要学科上与国家重点项目的实验等,都是由高校进行的,参与者均为国际学术上的精英、海归以及相关学科上的学者。这些都为高校培养创新人才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营造了高校浓厚的学术与科研法氛围。

2.3大学是先进技术的指南

在文化的传播、提高人民素养上,高校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校教育还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与国内经济遇到的问题与挑战方面也有着指导作用。同时,它也在引领科技的不断发展,并承担整个社会的未来走势,是创新文化与人才的领导者、。

3、本科院校专业环境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教育观念与教育方式的变革与创新是培养人才的关键,根据高等教育的本质和规律,以此明确我国社会发展的教育观。以下将就展开对本科院校环境工程专业在人才创新培养模式的研究。

3.1改变想法,促进创新

目前的高校教育应该改变以往的教育观念,把培养创新人才作为当务之急。每一个人都具备创新的潜质。德国心理学家恩斯特·卡西尔(Ernst Cassirer)在《人论》上提出,“人性并不是一种实体化的物体,它是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自我塑造而成,是人类无限的创造性的活动。”环境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可以很好的解决社会实践中的种种问题,对于学生的创新的科研成果,不仅要在试验中的进行检测分析,还要再社会实践进行检验。社会环境问题一直是一直是个重要课题,环境污染的问题总是再阻碍经济发展,相应的环境保护和治理方面的技术也需要不断的创新。

3.2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培养创新思想

对于教师而言首先要具备创新意识与培养创新人才的能力,这是确保有效的实施创新教育。所以教师要具备足够的知识储备,特别是在科学和人文知识方面,同时还要有优秀的品行和价值观。教师应该热爱自己的工作,并且有高水平的研究和学术技能。

3.3改革传统教学方法(评估),培养创新人才

(1)允许学生有怀疑精神。通过实践才能获得真理,这是当今学生必须明白的,不需要对封建迷信、书籍和权威有所顾忌,在科研和学问面前,要有自己的看法,要敢于发出不同的声音。

(2)在教学当中,教师应该积极的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对于不同观点,允许学生进行辩论。比如在“固体废物处理”一课中可以让学生讲述自己对固体废弃物的认识结合适当的参考知识点,叙述自己对收集方式有何创新思路。

(3)知识的学习不仅需要在课堂上进行,毕竟书本里的知识是固定吗,实践出真知,所以应该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走去校园,对于自己所学到的知识或是有疑问的难点,不断得去实践,打开思路积极探索,以此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

(4)推动产学研结合,加快科学技术的成果转化,以此构建一个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平台,从而带动教师和学生的创新积极性。学校积极开设关于企业项目、教师培育和大学生创新等多个方位的新课题,并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其中。这些课题不仅能满足企业需求,解决实际的社会问题,同时也加深了理论知识,不断激发他们的创新和学生的个人发展意识,为培育学生的创新能力创造一个优秀的平台。

结论

通过不断的对环境专业教学的积极探索,目前已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而社会的发展也迫切需要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创新人才培养的观念,不断学习,提高创新能力和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努力提高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教师,积极探索培养创新人才的途径。

参考文献

[1] 何德文,柴立元,彭兵,等.特色环境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7,30(1):47-49.

[2] 唐玉朝,潘法康,伍昌年,等.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性教学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5(2):66-69.

猜你喜欢
工程实践创新人才环境工程
装备环境工程
探讨环境工程工业污水治理中常见问题
河北农机(2020年10期)2020-12-14 03:13:36
环境工程中大气污染的处理措施分析
活力(2019年22期)2019-03-16 12:47:50
环境工程的项目管理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实习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科教导刊(2016年26期)2016-11-15 19:27:31
基于CDIO模式的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教学体系改革
考试周刊(2016年84期)2016-11-11 22:11:02
六步教学法及翻转课堂在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教学的应用探讨
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 18:34:38
基于职业标准的三维数字建模技术课程改革
大学教育(2016年9期)2016-10-09 08:52:57
高校全员育人的三级管理体系新探
大学教育(2016年9期)2016-10-09 08:15:31
电子信息类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研究
大学教育(2016年9期)2016-10-09 08:0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