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艳晓 张雯雯
摘 要:近些年来,伴随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愈发重视食品安全问题,食品检测工作也倍受社会关注。荧光光度法是应用于食品检测的先进手段之一,其操作简便、检测速度较快且较为安全,可用于测定食品当中金属元素、维生素等含量,并可对食品的农药残留进行检测,有效保障了食品安全。本文简单阐述了荧光光度法的概念,并就荧光光度法在食品检测中的运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食品检测;荧光光度法;食品安全
所谓“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问题是人们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伴随经济的迅速发展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现应用于食品安全检测中的技术及手段越来越多,也使得食品检测的效率及效果不断提高增强。荧光光度法是一种基于辐射跃迁的食品检测技术,其依波长及分子等种类规律,可对食品中所含各类物质进行测定,并能详细检测复杂基质的痕量化合物,为食品安全提供良好保障[1]。
1 荧光光度法简述
简单来说,荧光光度法就是一种利用物质散发出来的荧光而对其实施检测的方法。当然,被检测物质是否能散发出荧光,主要取决于物质的分子结构,同时还受被检测物质所处环境的影响。荧光光度法的光谱范围一般处于x光谱区,再者,还有红外光谱区。
荧光光度法的优势有很多,包括灵敏度高、取样少、准确度高、选择性强、具重现性等。据相关研究表明,利用荧光光度法实施食品检测的灵敏度最高可达ng/mL,且少量食品样本就能得到准确结果[2]。另外,荧光光度法所具有的重现性还可为检测人员提供更多参考数据。荧光光度法也存在一定缺陷。如,利用荧光光度法对食品进行检测时,其要求被检测食品可散发出荧光方能检测,然而在实际生活当中,有部分食品是无法散发出荧光的,因此,在进行实际检测时,检测人员需依食品的实际情况,适当加入相关试剂,以使食品能够散发出荧光,再对其实施检测,这样就会导致检测所需时间延长,影响检测效率。
2 荧光光度法在食品检测中的运用
2.1运用于检测食品中的金属元素
据相关研究,老年痴呆症主要是因机体铝元素含量过多而引起,机体铝元素含量过高,会抑制人体对钙和磷的吸收与代谢,影响人体中枢神经的生理活动,从而引起骨质疏松,进而诱发老年痴呆症。为此,食品检测非常重视对食品中所含铝元素的检测。现用于检测食品中所含铝元素的荧光光度法主要有微波消解一荧光光度法、铝一环丙沙星一十二烷基硫酸钠荧光体系[3]。
硒是人类机体生长与发育必不可少的一种微量元素,但硒元素的过度摄入也会引发不良后果。硒元素广泛存在于多种食品当中,为有效控制人体硒元素的摄入,就有必要对食品当中的硒元素含量进行检测。现用于检测食品中所含硒元素份量的荧光光度法主要有荧光分光光度法和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法,其中使用较为广泛的是荧光分光光度法,其灵敏性较好,检测精度较高,且具强重现性,广泛应用于基层检测机构。随着专家学者们对此检测方法的不断深入探讨与研究,现此检测方法的操作过程不断得到简化,降低了其污染风险,并可应用于测定大批量样品。而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法虽具较高检测精度,但其所需精密检测设备较多,不便于进行广泛推广使用。
荧光光光度法在食品中所含金属元素的检测还被应用于铅检测当中。很多食品中都含铅元素,人体无法代谢铅元素,久而久之,就会积聚于人体中,影响人类身体健康。因此,食品检测也非常重视铅元素的检测。当前应用于食品铅元素检测的荧光光度法主要是利用铅与浓盐酸混合生成的配合物所散发出来的蓝色荧光进行检测。此方法具良好线性关系,且具较高回收率,可广泛应用于苹果、蔬果罐头等食品的铅元素检测当中。
2.2运用于检测食品所含氨基酸及维生素含量
酪氨酸是食品当中所含的重要的氨基酸之一,也是人体实现神经传递的重要前提,因此,检测食品中所含酪氨酸的量也非常重要。荧光光度法可测定食品中的酪氨酸含量,操作简便,检测速度较快,重现性较强,且具较高灵敏度。
叶酸是人类机体所含的重要B族维生素。检测人员可利用超声波技术来提取食品中所含叶酸,然后再利用荧光光度法进行检测,此方法方便快捷,且检测结果相对准确。当前,利用荧光光度法可对清水大米所含叶酸量进行检测,也可测定花生、黄豆等食品中的维生素B1含量。另有报道,利用荧光光度法检测肉类食品及金华佛手的维生素B1含量,并有合并利用同步扫描技术对食品中维生素B1,B2及B6含量进行检测的研究。
维生素C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其可与邻苯二胺发生反應,从而生成具强荧光性的缩合物,依低浓度时缩合物的荧光强度与维生素C含量的线性关系,即可对被检测物的维生素c含量进行计算。现业内人士己成功利用此法对各类蔬菜中的微量维生素C含量进行检测。相比于其他检测方法,利用荧光光度法检测食品所含维生素c的操作更加简便,且检测灵敏度较高。也有利用此法对各类饮料及枸杞中所含维生素C含量进行测定的报道。
荧光光度法在食品维生素含量的检测还被应用于检测食品中所含维生素E。人体主要通过蔬菜水果摄取维生素E,维生素E的含量是评价蔬菜水果营养品质的重要指标。利用荧光光度法检测食品中的维生素E含量主要是通过测定维生素E的特异性进行评价,其可在λex/λem =295 nm/340 nm处散发出强烈的荧光。荧光光度法可应用于检测大批量蔬菜水果的维生素E含量。要注意的是,在检测食品中所含维生素E的量时,若要使用荧光光谱法,则应特别注意石油醚的萃取,以免对检测结果产生影响。
2.3运用于检测食品中的农药残留
在种植农作物的过程当中,为防治害虫,或是祛除杂草、促进作物生长等,种植物不可避免地会使用到农药,而农药残留的降解相对困难,若人们长期食用含大量农药残留的农作物,待农药残留聚积到一定程度时,势必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为此,要严格做好农作物农药残留的检测工作,针对农药残留超标的食品,应进行严格控制,避免其流入市场当中。荧光光度法可详细测定食品中的农药残留,且其操作简便,检测结果较为准确,同时具高灵敏度。当前应用于检测食品中农药残留的荧光光度法主要为荧光光光谱法,包括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等。研究人员利用荧光光谱仪对常见的3种农药实施了荧光光谱测量,了解了这3种农药的荧光特征,并利用此点对市售农药进行了区分。另有研究人员利用荧光光度法有效检测了面粉及小米中的有机磷农药残留。此外,还有研究人员将荧光光度法与导数技术进行结合使用,避免了单独利用荧光光度法进行检测时的背景干扰与谱带重叠给检测结果所带来的影响,使得检测操作更加便利,检测结果更加准确、可靠。
2.4运用于检测食品的硝酸盐含量
硝酸盐和亚硝酸盐会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因此,食品检测也分外重视食品中硝酸盐与亚硝酸盐含量的检测。现用于检测食品中硝酸盐或亚硝酸盐含量的荧光光度法主要为普通紫外分光光度法,两种物质的最大吸收波长分别为203 mm、208 mm,但两者对于光谱的吸收均具一定重叠性,这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检测结果。因此,现多利用一阶导数紫外分光光度法来测定食品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在进行测定的过程中,将亚硝酸盐的一阶导数值为0的波长当作被检测物的硝酸盐的测定波长,从而来测定食品中所含硝酸盐的量。利用一阶导数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的关键在于将不同质量与浓度的亚硝酸盐208 mm处的一阶导数值视为0,所以,在检测食品所含亚硝酸盐的量时,均选取208 mm波长当作硝酸盐的测定波长,以免因亚硝酸盐而致测量结果精度不准确[4]。
一阶导数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食品中硝酸盐含量的操作相对简单,且其灵敏度较高,可广泛应用于基层食品检测当中。伴随我国食品检测的力度不断加大,不管是普通紫外分光光度法,还是一阶导数紫外分光光度法,其都将发挥着更多、更大的作用,为食品检测提供技术保障。伴随分析试剂的不断研发,分光光度法检测也将获得迅速发展,以有效保障食品安全。
2.5运用于测定食用油的品质
食用油当中含有很多有益于人类身体健康的多元不饱和脂肪酸及维生素,但多元不饱和脂肪酸及维生素的有氧化性稳定性较差,若经高温煎炸,这些多元不饱和脂肪酸及维生素即被破坏,致食用油的品质下降,营养价值降低。因油分子发生氧化及分解反应,还可能会产生其他有害物质,危害人们身体健康。荧光光度法可应用于食用油的品质检测当中,以迅速鉴别食用油的品质。相关研究人员利用激光荧光法分析并测定了经煎炸过后的食用油。另有研究人員利用同步扫描荧光光谱法对经煎炸过后的食用油的质量进行了测定,观察了煎炸前后的食用油质量变化,并确定了食用油经煎炸过后的废弃临界值。还有相关研究人员在行试样处理后,于λex/λem=386 nm/406 nm处对被检测样品的荧光强度进行测定,检测出了被测定食用油的苯并芘含量。各类研究结果表明,利用荧光光度法检测食用油品质的操作简便,检测迅速,且检测结果准确、可靠。
荧光光度法于食品检测中的运用还有对食品添加剂的检测,如苯甲酸、苏丹红等,以及对食品中所含其他有害物质的检测,如酚及酚类化合物、黄曲霉素、甲醛及甲醛化合物等,检测方法及检测技术设备也不断更新。
3 结语
伴随经济的全球化发展,我国食品标准也正逐步向国际标准靠拢,食品检测也正朝灵敏化、微量化的道路前进。荧光光度法是我国实施食品检测工作的重要技术和手段,广泛应用于食品营养成分及有害成分的检测当中,有效保障了食品的安全性。相信随着荧光光谱仪的广泛应用及新型实验技术的不断研发,荧光光度法将在食品检测当中发挥着更重要的作用,也有着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宋惠萍.食品检测中荧光光度法的运用[J].现代食品,2018 (3):104 -105.
[2]蔡颖荷.荧光光度法在食品检测中的运用分析[J].科技风,2015(19):123.
[3]刘吉楠.荧光光度法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22):289.
[4]陈奇卉.荧光光度法在食品检验中的运用分析[J].时代报告,2016(36):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