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宁六中课外体育活动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2018-09-10 03:23:58李丽红
体育风尚 2018年9期
关键词:调查分析

李丽红

摘要:由于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阶段又是学生身体、心理发育的转型期,学生的体质、终身体育意识、兴趣、习惯、能力以及作为现代人所具备的心理品质,都可以在课外体育活动中得到有效的锻炼和培养。研究这一学生群体从事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以及如何引导、改善中学生主动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意识,促进中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切实培养中学生终生参与体育锻炼奠定结实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1]。

关键词:晋宁中学学生;课外体育锻炼;调查分析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晋宁六中学生课外体育活动情况。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查阅分析晋宁六中开展体育活动的资料。查阅并研究教育学、心理学、学校体育等多种学科的有关资料。收集整理与本课题相关的资料。

2.问卷调查法

依据抽样原则,分别抽取晋宁六中初一115,初二105,初三100共320人作为研究对象。针对城镇初中生有关课外体育活动情况及学生参与现状,设计问卷,整理后进行分析。发出问卷320份,回收300份,其中男生168人,女生132人,有效率为94%。

3.数理统计法

对回收的调查问卷所获得的有效数据进行数理分析。

4.访谈法

利用学生课余时间,分别与晋宁六中校领导,老师进行访谈。

二、结果与分析

(一)晋宁六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动机

根据统计结果表明,晋宁六中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动机,男女重点各不相同,而且年级之间存在差别。其中男生排位依次是:娱乐消遣、缓解压力提高学习效率、掌握运动技能和应付考试、增进健康增强体质、人际交往;而女生的排位依次是:应付考试和掌握运动技能、缓解压力提高学习效率、增进健康增强体质、娱乐消遣、人际交往。两者相比,具有一定的差异性,男生參加课外体育活动较女生主动。横向分析,随着年级升高,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动机有变化,有40%以上的同学是为了应付考试和缓解压力。

(二)影响晋宁六中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因素分析

根据回收的问卷统计结果,问卷主要从缺乏场地、器材设施、学习负担重、没有时间、没有兴趣、没有合适的运动项目、家长的支持程度、怕苦、怕累、怕受伤、体弱多病、无法锻炼等等几个方面出发,得出主要影响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也就这些因素。

1.影响晋宁六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客观因素

学习负担重,受场地器材的限制。表六的调查结果显示:在客观上,由于学习负担重、没有时间、缺乏场地、器材设施和家长不支持等因素所致的占85.7%。这说明受考试选拔人才机制的大环境影响,学生课业负担重,影响了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在客观上存在学习负担重、没有时间,课余时间少、缺乏场地、器材设施和家长不支持和不重视等因素[3]。

2.影响晋宁六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观因素

通过问卷统计的结果可知没有兴趣,没有合适的项目。在主观上,有12.4%的学生认为没有兴趣、无必要,这说明学校体育教学对学生体育锻炼的目的意义的教育不够,学生对课外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三、结论和建议

(一)结论

1.从时间和方式看,晋宁六中学生平均每天参加课外锻炼的时间在60分钟左右,课外体育活动的方式主要是随同班集体一起锻炼。

2.学生活动的项目较为单一,一般以球类为主,男女生在选择课外体育活动项目时带有明显的性别特征。

3.影响学生对课外体育投入的因素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方面的。在客观上存在学习负担重、没有时间、缺乏场地、器材设施和家长不支持等因素。同时,体育运动场地器材的不足,已成为阻碍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要因素。在主观上,由于学校体育教学,体育活动场所的开发利用,运动种类不够完善导致学生没有多大兴趣。

(二)建议

1.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学校的管理者和体育教育工作者在学校体育中必须转变两个观念:其一是唯升学率观念;其二是竞技体育观念。前者是学校领导的思维定势,后者是体育教师的思维定势。

2.明确目标,加强宣传

学校体育工作要紧紧围绕“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全面落实阳光体育计划,体育教师应该进一步加强对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为终身体育的形成打下良好的基础。

3.注重差异,以生为本

根据中学生的身心特征,教师应该研究不同阶段不同性别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倾向,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设计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灵活便捷,益智和锻炼相融的体育运动,组织开展健康快乐的课外体育活动、民族民间体育类竞赛、游戏等活动,因地制宜地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多方面的锻炼需求,为学生的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4.寻求支持,密切合作

学校要争取社会、家长对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支持,使学校体育、家庭体育、社区体育一体化。组织家庭体育比赛、师生体育比赛等,增强学生与家长、家长与学校、教师与学生间的交流,达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范立仁,顾美蓉.全国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现状的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2007,8 (4):85-87.

[2]胡传庆,许国芳.对全国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现状的研究[J].体育师友,2007,9 (6):57-58.

[3]张华.北京普通高校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7 (8):110.

(通讯作者:徐长红 云南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调查分析
某高职院校生理学教学资源库设计与使用调查分析
考试周刊(2016年91期)2016-12-08 22:53:19
在缅中国留学生学习调查与分析
浅析大学生网络行为的心理问题
智富时代(2016年12期)2016-12-01 16:50:16
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调查与分析
考试周刊(2016年89期)2016-12-01 13:40:05
海口市商业健身俱乐部营销现状及问题分析
中国市场(2016年40期)2016-11-28 03:56:16
构建自考本科到研究生上升通道的思考
继续教育(2016年11期)2016-11-24 20:06:23
让学生乐于参与,让课堂更加精彩
考试周刊(2016年88期)2016-11-24 15:00:28
云南师范大学非体育专业学生参加课外体育现状的调查分析
大学生网络参政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人间(2016年28期)2016-11-10 23:08:23
泸州市泸县初中生体质现状调查与分析
体育时空(2016年8期)2016-10-25 20:3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