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开创第三类存储技术

2018-09-08 01:29:38吴振东
科教新报 2018年16期
关键词:失性纳秒存储技术

吴振东

4月15日,复旦大学微电子学院教授张卫、周鹏团队透露,他们开创了第三类存储技术,写入速度比目前U盘快一万倍,数据存储时间也可自行决定。这解决了国际半导体电荷存储技术中“写入速度”与“非易失性”难以兼得的难题。

据了解,目前半导体电荷存储技术主要有两类,第一类是易失性存储,例如计算机中的内存,掉電后数据会立即消失;第二类是非易失性存储,例如人们常用的U盘,在写入数据后无需额外能量可保存10年。前者可在几纳秒左右写入数据,第二类电荷存储技术需要几微秒到几十微秒才能把数据保存下来。此次研发的新型电荷存储技术,既满足了10纳秒写入数据速度,又实现了按需定制(10秒—10年)的可调控数据准非易失特性。这种全新特性不仅在高速内存中可以极大降低存储功耗,同时能实现数据有效期截止后自然消失,在特殊应用场景解决了保密性和传输的矛盾。

猜你喜欢
失性纳秒存储技术
面向非易失性内存的持久索引数据结构研究综述
大数据(2021年6期)2021-11-22 02:01:02
一种面向非易失性内存文件系统的数据读写粒度控制策略
高技术通讯(2021年7期)2021-08-30 08:36:36
亚纳秒前沿脉冲强电场集成光学测试技术
电子测试(2018年15期)2018-09-26 06:01:26
关于计算机网络存储技术分析
电子制作(2018年16期)2018-09-26 03:27:08
基于FAT文件系统的数据存储技术的研究
电子测试(2017年23期)2017-04-04 05:07:16
数据存储技术的应用
非易失性纳米晶存储器的研究
基于FPGA的并行测试高速存储技术
基于高速数字电路的PD UHF信号纳秒级陡脉冲源研制
电测与仪表(2016年2期)2016-04-12 00:24:46
空气中纳秒脉冲均匀DBD增加聚合物的表面亲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