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纵横》:车工坊采用了怎樣的商业模式?
施弘:车工坊是售后平台衍生出来的。作为渠道的延伸,车工坊的业务模式,既不考虑风投也不考虑上市,我们更希望把这件事情做得更扎实,让车工坊这个品牌能够独立运营。车工坊的优势在于性价比和上汽通用的背书,我们希望形成一定规模后再往外推。同时,我们也需要时间让车工坊和4S店能够在业务层面找到比较好的契合点。
实际上,我们没有排斥加盟形式。我们希望先把体系建立好,再打造比较灵巧、移动化的管理体系。车工坊整个移动的管理平台全部植入,不像4S店有很重的资产,我们通过移动端全部把它联系起来。比如,售后配件的供应,整个物流的解决,有问题怎么汇报,远程支持的平台都要建立起来。我们要保持本身业务的特点,然后在这个业务模式允许范围内把品牌做好。另外,上汽通用汽车的校企合作做了很多年,不仅为4S店培养了很多维修技师,未来也会为车工坊输送专业人员。
《汽车纵横》:请问车工坊今后在网点布局方面有何发展计划?
施弘:现在车工坊全国大约有500家门店。我们希望到2020年左右,车工坊门店的总量能够超过三个品牌4S店数量的总和。现在,别克4S店的数量将近800家,雪佛兰500家,凯迪拉克今年超过300家,加在一起差不多1500至1600家。我们理想的目标是最好到2020年有3000家店左右,这样相辅相成。店家多,就意味着数据量会很庞大。现在流行一句话,谁有数据谁就是王,谁有客户数据谁就是王。简单讲就是要增加数据,车工坊是一个很好的数据来源。
《汽车纵横》:什么是吸引客户的最重要因素?
施弘:决定客户数量最直接的原因是跟当地保有量,其次是客户体验。体验会从几个方面来看,有进店之后服务态度、修车质量、性价比,包括后续关系的维护等等。车工坊的特点是资产轻量化。这与传统的4S店有很大的区别。4S店有销售经理、展厅经理、市场经理,致使运营成本很高,但在车工坊就可以简单化,保证低成本运营。
《汽车纵横》:怎么看待在车工坊中的其他业务模块?
施弘:我们和其他快修店的思维有本质的不同。我们希望搭建一个车工坊平台,是聚集老百姓真正需要的那些邻里服务,能够在一起合作。所以,我们今天在现场,实际上有10个异业品牌,这种生活点点滴滴小事情跟我们一起合作,我们愿意搭一个平台,大家一起来服务,大家一起赚钱。如果我们只专注A、B、C类服务,要盈利是非常困难的。所以这是一个共享经济,我们希望这个平台是大家共享的,一起做生意。对用户而言,我们存在的意义是为了提供更多便利,而不是简单的价格竞争。但ABC类服务是我们的本分,我们也会认真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