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
2016年夏,在福州学习,住在五一廣场附近。中午,顶着暴晒的太阳穿过广场去爬山。在山下,指着依山而砌的明代城墙说明傻乎乎问清扫工人:这城墙真的是明代的砖吗?
山不高,拾级而上,众多古树浓荫,边爬边览名胜古迹,纪念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的戚公祠、醉石、严复读书处法雨堂。在戚公祠内补山精舍,雕像还原了“闽变”会议。
摩崖石刻,有宋、元、明、清、民国等多处,那字迹真是金石力道。
边爬边走,忽听一个男声在娓娓道来满山古迹,不太规范的普通话,遂悄悄跟在身后“蹭导游”。说话长者,着一件蓝T,像学者,旁边是两个青年男女,蹭听得不过瘾,我直接发问:先生,这个醉石是当年戚继光大胜之后酒醉所卧之石吗?
先生没嫌我唐突,温和超范围回答,我自辩:不好意思,我是杂志编辑,在这儿学习……旁边的女生笑了:你找对人了,邱老师是我们这儿专家,这就是请他来开相关会议呢。我和赶着开会的邱先生交换了电话,还在醉石处合了影。
回到学习班,上网查到邱泰斌先生介绍福州史趣的文章。我有了个想法,想请他为我们写几期介绍闽文化的文章,电话约稿成功。
学习结束返哈,邱先生送我到机场大巴,还送了两袋当地人才识的花茶。
邱先生为我刊精心选取了最有特色的闽文化,文笔优雅,叙史翔实,可见严谨的治学功力。我经常道歉说:不好意思邱先生,我得删点,您太学术了……
2017年的“邱先生专栏”,别有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