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英
学生欺凌问题是世界性的难题。
2017年1月1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了全球校园欺凌现状最新报告,报告显示,全世界每年有将近2.46亿儿童和青少年因体貌特征、性别与性取向、种族与文化差异等遭受欺凌。
中学阶段孩子们情绪波动大,容易被妒忌、怨恨等情绪左右,更容易受校园里经常发生的情感纠纷、日常矛盾等因素的影响,诱发校园欺凌和暴力的犯罪动机。很多孩子们会为了所谓团体义气,做出触犯法律的事。
相信法律会还给受害家庭以公平正义。但作为家长,除了关注孩子的在校学习成绩,要更多地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为预防校园欺凌筑起第一道牢固的防线。
从孩子的角度想问题,而不是其他
校园欺凌的发生不是在一天之内,很多事都早有端倪。为什么很多家长不重视,因为他们会从成年人的角度想问题,比如“不就是几个小屁孩打打闹闹”嘛,老师管一管就好了!其实不然,对成年人来说是简单容易的事,对孩子来說却是非常艰难。像转学换一个新环境,孩子们的压力都比较大,如何适应新的老师和同学的肯定及喜欢都让他们很焦虑。
记住,对问题的艰难程度的判定,取决于孩子而不是家长。
好的亲子关系是问题的关键,而不是其他
为什么孩子会以放弃生命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因为他觉得这个世界无人可以帮助自己。为什么孩子会有这种感觉,问题一定出在父母。如果有好的亲子关系,孩子就会坚信父母会相信自己、帮助自己,他就有可能去求助和反抗。
很多被欺凌到最后选择自杀的孩子,之前都曾流露过类似的想法,但是父母不相信。早前,武汉理工大学学生陶崇园自杀身亡,在自杀的当天早上,他向母亲讲述过和导师关系不睦,但母亲依旧劝他要忍耐,这是最终压垮他的最后一棵稻草。
即使你倾其所有为孩子争取好的学校,为他准备最好的食材,但是你不去倾听孩子的内心,就是冷漠和粗暴。
面对永远是最好的,而不是其他
当孩子流露出自杀的想法,家长们从内心讲都不相信,他们有时会选择逃避,觉得是孩子比较情绪化。
的确,孩子有时的想法会比较极端,时间的确会改变一些事情。但是当问题出现时,如果家长以面对的态度去解决,孩子会觉得自己被看到,问题也因此变成一个机会,找到孩子看问题的方法的缺欠以及之前亲子关系中缺少的东西,孩子和家庭都会因此而变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