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舒伐他汀对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病人血管内皮功能及血浆脑钠肽的影响

2018-08-24 02:04:24
实用老年医学 2018年8期
关键词:瑞舒伐高脂血症内皮

冠心病为冠状动脉血管出现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腔狭窄,心肌缺血、缺氧、坏死,多见于老年病人[1]。因老年病人常合并高脂血症,而高脂血症为冠心病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故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病情更重,危险性更大[2]。胆固醇水平升高可直接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引起内皮功能异常。脑钠肽(BNP)为血管生物学标志物,与充血性心力衰竭、急性冠脉综合征、心肌梗死等关系密切,但在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病人中的研究尚不多见[3-4]。高血脂会引起心肌损伤,而BNP主要由心肌细胞合成,心肌缺血时BNP合成增加[5]。为探讨瑞舒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临床效果,本研究选择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期间,我院住院部收治的120例冠心病高脂血症老年病人为研究对象,观察瑞舒伐他汀对此类病人血管内皮功能及血浆BNP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共收治120例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病人,因冠心病入院,实验室辅助检查提示合并高脂血症。采用完全随机设计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男34例,女26例;年龄60~80岁,平均(71.52±8.63)岁。体质量指数为23.82±2.46。观察组男33例,女27例;年龄60~80岁,平均(71.26±8.51)岁。体质量指数为23.81±2.53。2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等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所有病人对本次研究均知情同意。

1.2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6]:(1)对本次治疗药物无过敏;(2)符合冠心病临床诊断标准;冠脉造影提示冠状动脉左主干、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右主干至少存在1支狭窄程度75%以上;(3)符合高脂血症临床诊断标准,入院前近4周内未服用他汀类药物;(4)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7]:(1)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者;(2)合并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者;(3)合并血液系统疾病、肿瘤、脑卒中或其他严重疾病者;(4)合并甲状腺疾病者。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抗血小板聚集、扩血管、营养脑细胞、改善心肌细胞代谢、降脂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购自AstraZeneca UK limited,国药准字:J20120006,规格:10 mg*7 s)治疗,1次/d,每次1片,口服。观察组与对照组均连续治疗60 d。

1.4 观察指标 所有病人于治疗前及治疗60 d后清晨取上肢静脉血5 mL,离心分离血清待检。检测血脂指标包括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脂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同时检测血管内皮功能指标: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FMD)、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FMD采用超声诊断仪检测,NO采用硝酸还原酶比色法检测,ET-1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BNP采用罗氏E601免疫分析仪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

1.5 临床疗效 参考马圣庭的相关标准判断治疗效果[8]:治疗后病人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心绞痛分级降低2级及以上,心绞痛发作次数显著减少为显效;治疗后病人临床症状显著改善,心绞痛分级降低至少1级,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为有效;治疗后,病人临床症状未见明显好转甚至恶化,心绞痛分级无改善,发作次数未见减少甚至增多为无效。以显效率+有效率计算总有效率。

1.6 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软件为SPSS 19.0,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两样本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定性资料2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治疗效果比较 2组治疗后总有效率分别为91.67%和71.67%,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见表1。

表1 2组治疗效果比较(n,%,n=60)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

2.2 2组治疗前后血脂指标改善情况比较 2组治疗前TC、TG、HDL-C、L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TG、TC、LDL-C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HDL-C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改善效果更显著(P<0.05)。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后血脂指标改善情况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 2组治疗前后血管内皮功能指标改善情况比较 2组治疗前FMD、NO、ET-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FMD、NO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ET-1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改善效果更显著(P<0.05)。见表3。

表3 2组治疗前后血管内皮功能改善情况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2.4 2组治疗前后血浆BNP变化 2组治疗前BN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NP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改善效果更显著(P<0.05)。见表4。

表4 2组治疗前后血浆BNP水平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3.1 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临床特点 高脂血症为血浆脂质水平异常升高的一种疾病,脂质水平过高可引起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而危及病人生命[9]。老年病人因身体机能衰退,脂质代谢紊乱,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年龄段人群[10]。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多有心肌缺血、心绞痛、心律失常等表现,在高血脂影响下,较高水平的LDL-C及TC水平可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促进单核细胞向巨噬细胞转化,经清道夫受体吞噬LDL-C而诱发动脉粥样硬化[11]。老年病人的血脂异常可诱发慢性炎症反应,损害血管内皮细胞,激活血小板活化因子而促进血栓发生。临床治疗应以改善血脂水平、纠正血流动力学指标、延缓冠脉粥样硬化进展、促进硬化斑块消退、恢复心肌与冠脉供血间正常需求为主。

3.2 瑞舒伐他汀治疗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瑞舒伐他汀为选择性3-羟基-3-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可通过抑制HMG-CoA向甲戌酸盐的转化速度,抑制极低密度胆固醇的合成;也可提高肝脏LDL细胞表面受体密度、数量,使LDL-C降解加快,从而使LDL-C、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水平显著下降。临床研究显示,瑞舒伐他汀还具有逆转冠心病病人血清中相关因子表达、抑制血管平滑肌增殖、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抑制炎症细胞浸润等多种作用。本组研究中,观察组病人治疗后FMD、NO水平显著升高,ET-1水平显著下降。其中NO、ET-1均由血管内皮细胞分泌,NO可舒张血管,抑制动脉血管粥样硬化过程;ET-1可拮抗NO作用,具有收缩血管,促进动脉血管粥样硬化过程等作用[12]。FMD为评价内皮功能的无创方法之一,通过改变局部切应力变化刺激血管内皮,舒张血管,计算反应前后的血管内径变化百分比表示动脉内皮功能。观察组治疗后FMD水平显著升高,提示治疗后血管内皮功能显著增强。

3.3 瑞舒伐他汀治疗对血浆BNP的影响 血浆BNP主要由心室分泌,具有排钠、利尿、扩血管,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等多种作用。既往的研究显示,由于BNP仅由心室分泌,在心室容量扩张、充盈压增加时,BNP分泌增加[13]。朱启伟等[14]报道显示,不同临床类型冠心病病人血浆BNP浓度存在差异,BNP监测可准确反映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冠心病各亚组随病情加重,血浆BNP水平显著升高。本组研究中,2组治疗后血浆BNP均显著下降,提示冠心病病情显著好转,观察组好转效果优于对照组。

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治疗,治疗后总有效达91.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这与杨丹等[15]的报道结论一致。加用瑞舒伐他汀后,可提高降脂效果,尤其是LDL-C水平显著下降,可降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此外,瑞舒伐他汀还具有提高血浆NO浓度,降低ET-1浓度等作用,而NO、ET-1与扩血管、冠脉血流量调节密切相关,观察组治疗后病人血管内皮功能、血浆BNP水平均改善明显,也进一步提高了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瑞舒伐他汀可显著改善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病人血管内皮功能,减轻冠心病病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瑞舒伐高脂血症内皮
隔姜灸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脾虚湿阻型肥胖并发高脂血症的临床观察
瑞舒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分析
高脂血症对生化检验项目的干扰及消除
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用于冠心病治疗疗效对比
Wnt3a基因沉默对内皮祖细胞增殖的影响
食物不耐受与高脂血症的关系
内皮祖细胞在缺血性脑卒中诊治中的研究进展
社区健康促进模式降低老年高脂血症的效果
蒲参胶囊联合瑞舒伐他汀片治疗中老年混合型高脂血症43例
中国药业(2014年24期)2014-05-26 09:00:27
长爪沙鼠高脂血症的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