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市培育发展西部生物基材料产业集群 助推西部经济强市建设刍议

2018-08-24 02:52:20张秋棠
经济研究导刊 2018年22期
关键词:绵阳市绵阳集群

张秋棠

(内蒙古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呼和浩特 010021)

2018年在1月15日召开的绵阳市委经济工作会暨全市金融工作会议上,市委、市政府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经济工作的奋斗目标——“建设西部经济强市”[1]。为实现这一奋斗目标,必须按照绿色发展的理念,调整产业结构,打造战略性支柱产业,培养新的经济增长。其中,大力发展绿色环保型高科技产业,既符合绿色发展的理念、调整产业结构的要求,又可以助推西部经济强市建设。培育发展西部生物基材料产业,使之集群化,是合乎前述两个条件的唯一不可或缺的产业。

一、生物基材料产业发展现状

1.材料的特点和产品。生物基材料,是利用谷物、豆科、秸秆、稻草、竹木粉等可再生生物质为原料,通过生物或化学方法合成的战略性高分子植物纤维新材料。包括生物合成、生物加工、生物炼制过程获得的生物醇、有机酸、烷烃、烯烃等基础生物基化学品,也包括生物基塑料、生物基纤维、糖工程产品、生物基橡胶以及生物质热塑性加工得到塑料材料等,具有可生物降解、可再生、绿色低碳、阻燃等特点。利用生物质材料制造塑料比石油基制造塑料,每吨可实现二氧化碳减排80%[2]。生物基材料产品经过生物堆肥处理,3—6个月内可以达到100%降解,而石油基产品,降解的时间是200—1 000年。生物基材料终端产品有包装材料、布匹、工程塑料、农用地膜、医用材料、装饰材料、生物基橡胶、1,4-丁二醇、尼龙、托盘、购物袋、垃圾袋、餐具、汽车内饰材料、电子产品内包装材料、酒店易碎物、服装、育秧盘、生活器皿等。

表1 生物基材料产品和石油基原料产品对比[3]

2.产业技术和发展趋势。生物基材料替代不可降解、不可再生、严重污染环境的石油基塑料,是国际新材料发展的重要方向。国外的拜耳、巴斯夫、埃克森美孚、三星道达尔、杜邦等跨国公司长期致力于生物基材料的研发[4]。目前,我国主要品种生物基材料技术水平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生物能源产业正在积极向新原料和新技术利用转型。中科院天津工业生物研究所的高光纯D-乳酸发酵技术,中科院宁波材料所的提高聚乳酸(PLA)熔体强度和结晶速度,解决PLA制备耐热发泡片材技术,中科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微生物发酵法生产丁二酸的核心技术,四川大学高分子材料无卤阻燃高性能化的新原理和新技术、新型可生物降解和可循环利用塑料的高分子材料新技术、制备无卤阻燃塑料和泡沫塑料新技术,解决了可同时实现环境友好阻燃与高性能化这一阻燃界公认的技术难题,发明了可反复循环利用并且可完全生物降解的高分子材料新技术,使材料技术日臻成熟[5]。目前我国生物基材料行业现以每年20%~30%的速度增长,逐步走向工业规模化实际应用和产业化阶段,尤其PLA、PBS和PBAT聚合物的产业化业已得到长足发展[6]。

表2 生物基材料产品种类

3.产业布局。生物基材料产业已经被列为我国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近几年产业发展迅猛,关键技术不断突破,产品种类速增,产品经济性增强,正在成为产业投资的热点[7]。2014年由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工信部、科技部、中科院等部门联合推动的《生物基材料重大创新发展工程实施方案》,决定联合组织实施生物基材料专项。先后批复了天津、深圳、武汉、长春、潍坊市、濮阳市6个城市生物基材料产业发展实施方案,中央财政将采取滚动方式支持试点建设。目前,我国该产业集群集中在东部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地带,中部产业集群规划在湖北武汉市和河南濮阳市,而西部地区该产业薄弱,规模小、产品单一,尚无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布局极不合理。其中,东部地区约占全国该产业产能的70%。四川省加工聚乳酸(PLA)塑料制品能力有限,该产业最大生产企业为宜宾市的四川(五粮液)普什集团有限公司,以木浆粕、棉浆粕等天然纤维为主要原料,建设年产能3万吨级新型热塑性纤维素合成生产线,建设年产能万吨级生物基三醋酸纤维素光学材料专用料生产线、万吨级生物基热塑性纤维素包装制品生产线,产品有醋酸纤维素产品、聚酯瓶、托盘、医药塑料包装[7]。

4.市场前景。预计到2020年,世界高分子材料的产量超过3亿吨/年,生物基材料将替代20%左右的化学材料,大约6 000万吨的市场规模。2016年,国内高分子材料总产量超过1亿吨。而我国目前生物基材料年产能约为550万吨,年产值3 000亿元,生物基替代石油基产品不足10%。按照“十三五”规划,预计2020年我国生物基材料产能将达1 300万吨[8],建设PLA、PBS、PHA等产业化示范工程。未来三至五年,我国生物基材料对石油类材料的替代率将超过30%[6]。2017年环保部等十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协同推进快递业绿色包装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中国可降解的绿色包装材料应用比例将提高到50%,平均每件快递包装耗材减少10%以上[9]。全国共形成该产业产值7 000多亿元,再加上出口市场,市场容量巨大。

二、绵阳发展西部生物基材料产业集群,助推西部经济强市建设之建议

由于目前西部地区该产业薄弱,规模小,产品单一,未形成产业集群。绵阳可立足西部市场,利用绵阳丰富的原材料资源、既有产业优势和优惠政策,抢占产业发展的西部制高点。率先在西部发展生物基材料产业,形成产业链和实现集群化,建立西部重要的生物基材料产业中心和示范区,成为绵阳新经济增长点的特色产品,助推西部经济强市建设。

1.利用绵阳所具备优厚的资源条件和独特优势,率先在西部发展该产业。绵阳有丰富的玉米、木薯、秸秆、稻草、废弃木材等生物基原材料资源优势,让资源有效集约利用,同时可解决基层政府和人民群众关注的“秸秆禁烧”难题。目前,绵阳市内有四川开元创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产业基础。该企业有德国巴斯夫合作研发的新型环保科技成果,年综合加工聚乳酸(PLA)塑料制品1万吨,年销售额7 000余万元[10]。还可以利用科技城的既有产业优惠政策、优势地位、区域优势和有利的发展机遇,招商引资,率先在西部发展该产业。

2.选择生物降解塑料,作为产业发展的方向。包括淀粉基材料以及聚乳酸、聚羟基烷酸酯、二氧化碳共聚物、聚丁二酸丁二酯、聚丁二酸-己二酸丁二酯、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酯等聚合物。把生产可降解塑料购物袋、外包装材料、塑料餐具、医用材料、农用地膜等作为产业发展的方向。由于绵阳市是西部重要的机械电子城,外围的成都、德阳、遂宁等城市机械电子产业也很发达,需要大量的电子机械产品的包装材料。绵阳、成都、德阳、遂宁等城市的汽车生产厂家众多,需要大量的可以阻燃可降解的汽车内饰物,包括汽车用的窗帘、沙发外套等。随着快递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的可以降解的快递外包装材料。加上,法国、意大利推行禁塑令,严禁超市提供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购物袋。因此,生物降解塑料产业,具有较大的市场。

3.立法禁止生产销售和提供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购物袋、外包装材料和塑料餐具,扩大绿色消费市场。由于生物基材料产品成本微高于石油基材料产品,市场认可度不足。产品价格相对于传统大规模生产的石化材料没有竞争优势。目前国内全面实施禁塑的有吉林省和江苏省,设区的市有云南省的丽江市和海南省的三亚市。2014年,吉林省人民政府发布《禁止生产销售和提供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购物袋、塑料餐具规定》(以下简称“禁塑令”),成为中国大陆首个全面禁塑的省份。实施以来,超市塑料购物袋、塑料餐具的替换率达到85%以上[11],有效地解决了“白色污染”问题。以此为契机,吉林省长春市建立生物基高新技术产业园,大力招商引资,中粮生化、长春必可成、长春雷冠环保塑料、浙江海正等12家,生产可以降解的生物基塑料替代品,规划十年后产值达1 000亿元,产品出口欧盟等地[12]。所以,绵阳要发展西部生物基材料产业集群,成为支柱产业,就像长春市打造生物基材料产业园,先在吉林省禁塑一样,必须立法以严禁生产、销售和提供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购物袋、外包装材料和塑料餐具等白色污染物。强化执法监管,建立部门协调机制、考核机制和问责制度。同时,积极协调对接环保部、农业部、中国水稻研究所、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中国化纤协会等,解决项目发展的市场问题。可见,在中国禁塑比限塑更切实可行。因此,绵阳要有效地解决“白色污染”问题,培育发展生物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必须实行立法禁塑。

表3 世界禁塑的国家、地区与城市统计表

4.招商引资,建立生物基材料产业园。积极协调,解决项目发展资金和技术问题。立足绵阳市现有的市场和产业基础,依托绵阳市工业大企业大集团培育“领航计划”和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涌泉计划”,招商引资,建立生物基材料产业园。从大企业和中小企业两个层面展开,有针对性地实施培育扶持骨干龙头企业。按照上游原材料到中游关键单体、生物基材料到下游终端制成品的技术生产路线,打造从上游原材料到下游制成品的全产业链,构筑产业生产到销售网络,培育西部最优生态产业,打造西部产业集群。

一要搞好银企对接,利用现有国家、四川省和绵阳市各级各种基金,解决项目发展融资问题。从现有的各种基金中抽取安排专项资金,为生物基材料产业发展提供持续资金动力。二要积极协调对接中科院、四川大学、清华大学、武汉大学等科研院校,解决项目发展的技术问题。三要出台相关配套法规政策,支持产业发展。出台绵阳市《关于促进生物基材料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从组织领导、基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技术创新、专业复合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外部协调服务等方面予以扶持。围绕搭建产业集聚、企业集群发展的思路,解决目前绵阳市生物基材料产业薄弱、规模小、产品单一的问题,按照集群布局发展、重点产业突破的原则,培育结构合理的企业梯队,创建市场为导向、龙头骨干企业为引领、中小微企业为主体、专业化协作生产、各具特色的产业集聚区,产业集聚区以科技城集中发展区为核心,其他县市为多点的生物基材料产业发展布局。依托区县市现有材料和产业基础,培育发展相关企业,最终在全市范围内形成以点带面、点面结合、整体协调推进的产业集群化发展格局。

十年后,绵阳市实现该产业年产值1 000亿元。产业层次进一步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以生物塑料产业集群为核心的产业协调发展的局面初步形成,成为绵阳市战略性支柱产业,西部重要的生物基材料产业中心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基地。构建与产业发展相协调的绿色产业体系,助推绵阳西部经济强市建设。

猜你喜欢
绵阳市绵阳集群
绵阳市多措并举推进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
四川蚕业(2021年1期)2021-02-12 02:03:10
四川绵阳卷
学生天地(2020年31期)2020-06-01 02:32:22
绵阳市青少年宫作品
少儿美术(2019年11期)2019-12-14 08:09:18
绵阳市网络作家协会成立
剑南文学(2019年5期)2019-10-23 00:49:50
海上小型无人机集群的反制装备需求与应对之策研究
四川绵阳卷
学生天地(2019年30期)2019-08-25 08:53:20
绵阳市图书馆孙桐生自藏《绣像石头记红楼梦》初探
红楼梦学刊(2018年5期)2018-11-23 06:27:54
一种无人机集群发射回收装置的控制系统设计
电子制作(2018年11期)2018-08-04 03:25:40
Python与Spark集群在收费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勤快又呆萌的集群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