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培梅
摘 要:生活教育理论是由陶行知先生提出的,该教育理论对幼儿教育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为了能够更好的提升幼儿教育,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幼儿园教育者可以结合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教学,通过实现爱的教育、给予学生空间、生活化游戏教育等方式,提升教育的整体水平。
关键词: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幼儿教育;启示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25-0184-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25.118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主要包含几个方面: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习,教学做合一[1]。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幼儿教育要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并且发挥教育理论的优势,开展更加有效的幼儿教育工作。因此,我结合近年来的教学经验分析了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幼儿教育的启示,仅供学习和交流。
一、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概述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中,生活即教育理论、社会即学校理论,以及教学做合一理论是较为关键的思想理论体系,指导教育工作要遵循实际,有效改善传统思想教育工作中的问题。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中还指出,教师要指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在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基础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使其在实践中掌握相关知识,使得教育工作和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另外,还强调了家庭教育环境的重要性,要想从根本上提升教育水平,就要整合生活因素,维护教育水平。
二、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指导幼儿教育的方法
值得一提的是,幼儿教育工作对于教育体系而言十分关键,是幼儿特殊时期的启蒙教育,正是基于幼儿的年龄阶段,由于习惯没有养成,整体理解能力还存在偏差,因此,更加需要教师结合生活实际建立健全完整的教育引导措施,保证幼儿教育能发挥其实际价值,充分落实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内涵和指导方向[2]。
(一)实现爱的教育
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中,“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就是教师在教育工作中需要秉持的爱的教育理念,因此,只有践行具有奉献精神的生活教育,才能真正维护教育工作的整体水平。也就是说,要想进一步优化幼儿教育水平,就要秉持爱心、耐心以及细心的教育原则,有效的发展具有实际价值的教育工作。另外,为了有效落实教育目标和教育理念,教师和家长要建立良好的家校互动,从学生健康成长的角度进行深度谈话,充分获得家长的信任,共同助力幼儿的成长。教育本身就是一门交往的艺术,不仅是教师和幼儿之间的互动,也包括教师引导学生之间建立良好关系以及和谐班级气氛的手段。尤其是在幼儿教育工作中,教师应尤为关注学生的不良行为,及时给予约束和正向的引导,同时有效挖掘幼儿学习和生活的潜力,在充分尊重幼儿自主意愿的同时,对幼儿的进步进行及时的表扬和肯定,为幼儿树立自信心提供保障。
幼儿就像是稚嫩的花朵,而教师就是阳光,在幼儿需要养分时主动为学生提供教学服务。尤其是对于幼儿犯的错误,教师要給予充分的教育,利用爱心和耐心感化幼儿,从而建立更加和谐化的师生关系,只有保证幼儿对教师足够信任,才能为教育水平的提升提供保障,确保教育工作得以发挥其实际价值和优势[3]。
(二)给予学生空间
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一直是教育重点,教师要进行有效的教育引导,不能扼杀幼儿的想象力,要在总结传统教育结构的基础上,实现更加具有新意的活动,确保教育工作能按照标准化要求有序开展。具有创造力的课堂才能在调动幼儿学习热情的基础上,引导幼儿开展更加有效的学习活动。需要注意的是,具有创造力的教育就是将生活作为教育蓝本,实现生活化教育工作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引导幼儿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也要引导幼儿将其转化为实际。建构具有时代价值的创造力教育,保证幼儿能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正是基于此,教师要借助有效的游戏,保证学生的创造力得以发挥。幼儿都是具备创造潜能的,教师要给予幼儿充分的发挥空间,在模仿和创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差异化认知。
除此之外,好奇以及多问题是幼儿较为明显的特征,这也是幼儿探索世界的本能。教师要充分认知幼儿探索未知以及智慧化学习的重要性,完善教育辅助的外部动力,确保幼儿内部探索和创造力得以保护[4]。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中认为,幼儿具备课堂言论自由的权利。教师要制定有效的引导教学策略,引导幼儿大胆提问,耐心讲解和解答相关问题,确保能为幼儿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条件。从而帮助幼儿发挥自身的能力和探索知识的水平,利用不同渠道最终获取知识答案。也就是说,使幼儿提出问题后经过自己的探索和努力,最终得到相应的答案,培养幼儿自主能力。教师只有从根本上尊重幼儿的创造力,才能为幼儿全面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三)生活化游戏教育
为了有效提高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应用水平,教师要从游戏教育出发,确保幼儿教育工作和心理健康管理工作能形成良好的辅助模式,在游戏中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幼儿独立完成游戏任务的能力,将游戏和生活化联系在一起。幼儿能借助游戏主题逐渐形成参与心态,在游戏中会适当表现出想象力水平和创造力意识,这就需要教师整合社会化教育机制和个性化教学措施,维护幼儿教育工作的整体水平,落实游戏的针对性和目标性,实现幼儿游戏教育目标。正是由于教育的多样化和合作机制,在践行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过程中,确保教育环境和幼儿发展需求相适应。
三、结语
总而言之,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内涵十分深邃和丰富,要想从根本上提高幼儿教育工作,就要积极践行有效的幼儿管理机制,向陶行知先生学习,和幼儿多多相处,从根本上维护幼儿教育工作机制的完整程度,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指导下,实现我国幼儿教育工作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安晓洁.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幼儿教育的启示[J].人间,2016(1):88.
[2] 吴梦昕.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幼儿教育的启示[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1):253.
[3] 黄震.试论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农村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启示[J].亚太教育,2015(17):90.
[4] 夏娇.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特征及对成人教育的启示[J].中国成人教育,2016(10):154.
[责任编辑 胡雅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