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途径培育“工匠之师”

2018-08-15 09:57:42李新红
江苏教育·职业教育 2018年5期
关键词:师范类师范院校职教

“工匠之师”是新时代对职业教育从教者新的要求,其水平关乎我国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关乎职业教育对社会的贡献度和被认可度。如何培育“工匠之师”团队,探寻职教教师来源的多元化途径,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探索。

一、行政层面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提出了加强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建设,支持高水平学校和大中型企业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等系列措施。笔者认为,在继续出台相应配套政策及加大對职业技术师范院校政策倾斜的同时,还应积极推进中高考招生制度改革,加大职业教育的宣传力度,让职业教育赢得更多的社会关注,真正让人们对职业教育高看一眼、厚爱一分。各级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要做好制度落实,使各项政策落地生根。目前江苏采取的建立职教智库、建设职教名师工作室、培育职教领军人才、实施企业兼职教师奖补、推进产教融合型企业评选、构建省市县校四级职教师资培养框架等系列措施值得学习和借鉴。

二、学校层面

学校层面除积极落实国家政策外,还要对新时代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有清醒的认识。高校应明确自身的社会责任担当,部分有条件的高校可设立职业教育二级学院。职业技术师范类高校应理性回归办学初心,在职教师资的培养中贯彻“适合的教育”理念,推进个性化教育,同时加强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的整体设计,发挥中职、高职、本科各自在职教师资培养中的优势,破解本科4年培养时间不足的问题。中等职业教育学校亦要转变观念,承担起师资团队建设的主体责任,“压担子、指路子、提点子、给位置、发票子”,主动出击,积极引进企业高素质高级职称人才,构建教师专业成长模式,加大非师范类毕业生入职前的教育和企业实践,引进考核评价机制,解决职教师资多元化引进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三、个体层面

职教师资除了应具备教师的基本素养外,还应成为相关专业技术的行家里手,具备与企业沟通及联合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改造的能力,只有实现双重身份的有机融合,才能使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真正与企业对接,才能破解职校毕业生就业质量不高的问题。

(江苏省南京工程高等职业学校 李新红)

猜你喜欢
师范类师范院校职教
阅读与写作:高职师范类学生语文课堂核心教法初探
中英越洋握手 职教领跑未来
华人时刊(2017年21期)2018-01-31 02:24:00
浙江:中职非师范类专业新教师需进课堂下企业
新课程研究(2016年1期)2016-12-01 05:52:02
师范院校毕业生就业观念对就业选取的影响
新课标背景下师范院校文学理论教学反思
文学教育(2016年27期)2016-02-28 02:35:22
浅析师范院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构建
文学教育(2016年18期)2016-02-28 02:35:04
中小学师范类与非师范类教师的教学能力差异状况及成因分析
应用转型期师范院校大学生的心理调适
学习月刊(2015年24期)2015-07-09 03:42:00
浅析师范类高校化学实践教学的改革和探索
职教要做好迎接“慕课”挑战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