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开始
——写给一年级新生家长

2018-08-13 06:31:46郭福兰
山西教育·幼教 2018年7期
关键词:家长活动老师

■文/郭福兰

一个孩子

向最初的地方走去,

那最初的

便成了孩子生命的一部分。

——惠特曼《草叶集》

家有入学娃,是每年九月最燥动人心的事。看吧,孩子还没入座,家长已经乱成一锅粥:围在教室窗户外久久不肯离开的是一年级的家长,拉着老师的手事无巨细询问的是一年级的家长,抱怨作业无厘头的是一年级的家长,控制不了暴脾气的是一年级的家长……孩子还没冲锋,家长已经沦陷。

蒙台梭利说:“儿童心灵上的许多烙印,都是成人无意间烙下的。” 众多家长并不明白,其实孩子完全会根据内在的要求,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活动,因为他们有一个有吸收力的心灵。幼小衔接最重要的是家长自我的心态调节和对孩子的心理引领,它比择校、选班、选科任教师等都更为重要。从心开始,家长变干预者、指导者为观察者,“走心”才能涵养孩子的品性,成就孩子的未来。做“走心”的家长,我的诀窍是“三藏三露”。

一、隐藏担心,表露信心

从孩子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欣喜、紧张、担忧一起涌上我们的心头,生怕自己的一时疏忽导致孩子受到不可逆转的伤害。于是,我们新手爸妈总是把孩子包裹得万无一失。其实,科学证明,新生儿的第一需要不是衣物,而是安静的环境和适宜的温度,因为它能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

心理学告诉我们,安全感是人的第一层次需求。幼升小的孩子面临着新环境、新任务,生活发生了较大改变,比如:作息时间的改变、生活环境的改变、老师同学的改变。虽然幼儿园老师已经带孩子们到小学参观过,但孩子的内心仍是忐忑的,是缺乏安全感的。遗憾的是,大部分家长并没有关注到这一点。以下是一些家长的话语:

孩子,明天你要早点起床,第一天上课迟到了会挨老师批评的。

孩子,作业要按时完成,没做作业,考试会得0分的。

老师,我的孩子在后面看不到黑板,以后成绩和习惯会不好。

老师,我的孩子在学校表现怎么样啊,上课会不会讲闲话?

……

很多家长说这些话语的时候并没有回避孩子,那么这些担心自然就会转嫁到孩子身上。装着这些担心的孩子最明显的特征是上课不能全身心投入,他们总是会分一些小心思,如用僵硬的坐姿获得好评,用一直举起的手来吸引注意。这些过分关注评价的行为,会让孩子的思维脱离老师的课堂教学内容。

有一位智慧的爸爸,从不在孩子面前表现自己的担忧,而是把孩子当成自己交心的朋友,每天只问孩子三个问题:1.今天你最高兴的事情是什么?2.今天你遇到难题了吗?3.需要爸爸妈妈帮忙吗?每天简单的交流、耐心的倾听给了孩子充分的信任,让孩子在畅所欲言中感受到了家的温馨,释放了在学校的不安全感。

孩子有天然的挑战生活的能力,他们对新生活是充满向往的。林清玄的老师曾经说过一句让他感动得流下眼泪的话:“我教书50年,我用我的生命向你保证,你将来一定会成功!” 我们要保护孩子心中的向往,就要对孩子充满信心。因为长辈的信任可以帮孩子找到安全感,而安全感足的孩子可以在课堂上大胆自信地回答老师的问题,可以在课后轻松自如地与同学、老师交往。

二、藏下浮心,流露清心

一年级教师最怕遇到两类家长:一类是对孩子要求过高的家长,总是认为自己的孩子有许多不足;一类是对教育现状充满抱怨的家长,总认为孩子在校会受委屈。其实,这都是家长内心浮躁的表现。浮躁的追求让孩子疲于奔命,让家长丢失了倾听与思考。这时,家长的理性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

1.清醒认识各种教育活动

现如今,社会、教育机构、学校给孩子搭建了许多展示平台,开展了丰富的活动,其中不乏一些机构以获取商业利润为目的,趁孩子“幼升小”的档口设置一系列名目繁多的教育活动。许多家长也就跟风让孩子参加,结果孩子热热闹闹地玩了一通,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所以参加活动之前,家长先要了解活动的以下几点,智慧分析参加活动的利弊:①活动的举办方是否是正规机构;②是否是短、平、快的作秀活动;③活动的开展是否有利于孩子综合素养的提升。参加实效的有意义的活动,如社会实践活动、公益活动等,才能让孩子脚踏实地健康成长。

记住:优秀的孩子是唤醒了内心种子的孩子,与第一名无关,与获得多少张荣誉证书无关。

2.理性分析孩子遇到的各种问题

期望短、平、快,以为教育也可以工厂化,许多家庭教育只停留在纠正孩子的错误,教孩子分辨对和错的浅层面上。比如,有的家长看到孩子两位数加法计算速度慢,出错率高,就火急火燎地出一大堆两位数加法题让孩子练习,还不停地批评孩子不认真学习,甚至抱怨老师教学不到位。但是,倘若家长能静下心来观察孩子的做题过程,就会发现问题的根源是他“和为20以内的进位加法”没掌握好,盲目地增加题量让孩子练习两位数加法,极有可能使孩子对口算产生畏惧心理。

另外,一年级孩子对生活上、学习上的每一个问题都迫切想知道为什么。特别是开学前后的一个月,孩子的问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问题的涉及面可以说既有广度又有深度。比如:排路队时为什么要快、齐、静,课堂口令“坐如钟,站如松”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教师节可以给老师送康乃馨,等等。这时,家长切不可置之不理或只告知孩子答案,而要有科学家的探索精神,可以观察生活现象,可以上网查阅图片、视频资料,可以翻阅书籍,最后在此基础上推理、分析帮孩子解疑答惑,保护孩子自己探究知识的过程。家长引领孩子探知的过程就是唤醒孩子内心种子的过程,而一年级时强烈的求知欲能为孩子以后的好学思进打下良好的基础。

3.肃清自己的教育梦想

每一位家长都有自己对孩子最初的教育梦想——希望孩子一辈子健康快乐地生活。可是,在行进中这个初心却发生了偏离:给孩子买各种新奇的零食,组织各种小群体的同学聚会,跟风参加各种为了上台的表演班等等。其实,这种满足口腹和虚荣心的快乐是不足取的,身心健康才是真正的健康,克服困难后拥有的成就感才是最大的快乐。要想让孩子健康快乐地生活,家长就要鼓励孩子勇敢地挑战各种困难。对孩子的要求不拔高,不盲从,做一位如菊如莲般清心淡雅的家长,这是一年级家长的必修课。

另外,教育梦想的实现,究其根源是要让孩子在书本中寻找到快乐,若能有“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体验,那么孩子就拥有一颗丰盈之心了。腹有诗书气自华,让读书唤醒孩子内心的种子,才能让其成长为参天大树。

“定能生慧,静纳百川”,家长在教育孩子上不卑不亢、清心静气,回归教育本真,追寻最初的教育梦想,根据孩子的特点教育孩子,帮助孩子认识自我,才能让孩子淡定从容地面对未来,不骄不躁。

三、藏住急心,露出恒心

时下“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成了每个家庭最响亮的口号,学习多么重要,不言而喻。可是“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急于求成只会让孩子压力骤增。孩子的成长,是一件缓慢而美丽的事情。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是向世界汲取生命的能量,怎能在短时间内达到完美?

一年级的老师常说:“一年级开学辛苦一月,轻松六年。” 优秀的小学教师会在这一个月大体规划自己带班六年的整体设想,家长也要紧跟教师的班级规划目标,设定自己对孩子的培养目标,并围绕这一目标持之以恒地行动。比如:

1.希望孩子温文尔雅,家长就可以培养孩子每天安静地做一件事,看书、玩玩具等。如果家里电视、音响、包括说话声音一向很大,就请放低音量,给孩子营造一个安静的环境,让他感受到安静的魅力。

2.希望孩子博览群书,家长就可以给孩子布置一个整洁美观又充满书香的房间,与孩子进行亲子共读,给孩子讲绘本故事等。

3.希望孩子写一手好字,家长就可以从细处着手,从笔画、结构、章法上长久关注。

……

孩子每一项进步考验的都是家长的恒心,家长可以给孩子制定一个计划,如:读书计划、运动计划、时间安排等,让孩子知道爸爸妈妈在和他一起努力。家长有长远的规划,才不会在孩子六年的学习生活中患得患失,才不会只咬着100分或第一名不放。对孩子的教育,家长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脚踏实地。一年级的孩子最需要的是过程性的帮助,让孩子忙起来,才能充分发挥孩子的潜能。

一个孩子,最初的地方,应该是诗和远方开始的地方,做“走心”的家长,丰盈孩子的内心,让最初的时间成为孩子生命的一部分。

猜你喜欢
家长活动老师
“六小”活动
少先队活动(2022年5期)2022-06-06 03:45:04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中老年保健(2021年2期)2021-08-22 07:31:10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趣味(语文)(2020年11期)2020-06-09 05:32:30
我心中的好家长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海峡姐妹(2018年3期)2018-05-09 08:20:40
家长请吃药Ⅱ
萤火(2016年7期)2016-07-19 08:18:54
老师,节日快乐!
送给亲爱的老师
老师的见面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