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理的故事:
一位农场主在巡视谷仓时,不小心将一块名贵的手表丢在谷仓里。他在农场的孩子中悬赏,谁能找到手表,将得到50美元的奖赏。
小孩们在重赏之下,无不卖力地四处翻找,怎奈谷仓内净是成堆的谷粒以及散置的大捆稻草,要在这当中寻找一只小小的手表,实在很难。
小孩们忙到太阳下山仍一无所获,一个个都回家吃饭了。只有一个最瘦削的小孩,在众人离开后,仍不死心地努力寻找。
谷仓中慢慢变得漆黑,小孩虽然害怕,但依然执着地摸索着,突然他发现:杂乱的人声静下来后,有一个奇特的声音,那声音“滴答、滴答”不停地响着,循着这声音,孩子终于发现了那块名贵的手表。
故事的哲理: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不论是革命,还是发展,这种急匆匆甚至乱哄哄的心态,一直在左右我们。但真正的顿悟、真正的突破,往往是在我们能够定下神思考、能够静下心倾听时实现的。
哲理的故事:
1980年代,苏军入侵阿富汗后,被游击队的各种袭击活动搞得昼夜不宁。因此于1980年5月12日,派出装备有300多辆坦克和装甲车的机械化部队,打算彻底清剿阿游击队。
游击队得到情报后,决定在地势险峻的查勒山口伏击苏军。当天下午,苏军的装甲车进入山口。游击队马上点燃炸药,顷刻间山崩地裂,大量的巨石滚入峡谷,犹如日坠天倾。当即就有四辆苏军坦克和装甲车被压成铁饼。接着,埋伏在山顶的阿游击队用步枪、手榴弹、土制炸药包狠打苏军。
不到一小时,苏军上百辆坦克、装甲车被毁,500多人伤亡,其中,被手榴弹杀伤者占半数以上。一直未受过正规训练的游击队,凭着少量的步枪和手榴弹,把训练有素的机械化部队击溃了,这听起来像是“天方夜谭”,可装备简陋的阿富汗游击队做到了。
故事的哲理:
有的时候越简单、越本质的方法才是最短路径。当今瞬息万变,复杂的商业模式常常难以实现,时尚的炫目工具常常难以把握,但总有一些最本质和核心的东西不该被放弃,他们也许才是最好的选择。
哲理的故事:
《清朝野史大观》记载:清道光年间,刑部大臣冯志圻热爱碑帖书画。但他从不在人前提及此好,赴外地巡视更是三缄其口,不吐露丝毫心迹。
一次,有位下属送给他一本名贵碑帖,冯原封不动退回。有人劝他打开看看无妨,冯志圻说:“这种古物乃稀世珍宝,我一旦打开,就可能会爱不释手,不打开,还可想象它是赝品,封其心眼,断其诱惑,怎奈我何?”
故事的哲理:
领导者最大的自我保护,其实不是面对诱惑而拒之,而是避开诱惑。而要避开诱惑,最好是不让他人提供诱惑。为此,领导者就需要克制自己,在職场中尽量不展露个人偏好。因为领导也是人,没有人能持续面对致命的诱惑而最终不致命。齐桓公是美食家,最后就是在美食的诱惑下,被活活饿死的。
哲理的故事:
美国和墨西哥之间有几千公里长的边境线,每天都有来自墨西哥的非法越境者穿越边境,进入美国。
一个名叫胡佛的美国人,却为那些“招人恨的非法移民”建了若干供水站。原来,越境者偷越边境线进入美国,面临的是浩瀚的亚利桑那大沙漠,很多人因为承受不了高温而渴死,侥幸存活下来的人,也会患上肾衰竭等疾病。
所以他在沙漠里建起了一个水站网,还绘制了沙漠地图,将水站的位置以及经常发生意外的危险地段都清楚地标明,然后散发到墨西哥和其他中美洲国家。
但这些善意的举动却引起了很多美国国内人士的批评和反对,他们认为水站会直接帮助非法移民,他们里面也许有危险的恐怖分子。对此,胡佛淡定地表示:“作为一个美国人,我也非常痛恨偷渡者。但恨和尊重是两回事。偷渡者也是人,我有义务尽自己的力量尊重他们生存的权利!”
故事的哲理:
伟大的领导者都不仅仅是制定和执行规则的人,而是能够超越常规是非,直接遵从那些因为过于基本而反被忽略的做人道理的人。严格执行规则,同时能够尊重破坏规则者的人格与人权的人,往往能获得更多人的拥护。领导要想成功,就要塑造自己一种超越是非的人格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