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返步桥水库监测资料变化规律及分布特征

2018-08-09 09:45:26周志维马秀峰喻蔚然董建良罗梓茗
浙江水利科技 2018年4期
关键词:测压管坝基渗流

周志维,马秀峰,喻蔚然,董建良,罗梓茗

(江西省水利科学研究院,江西 南昌 330029)

1 问题的提出

大坝安全评价的重点之一是分析坝基渗流压力的监测资料。在坝体表面及坝基埋设观测设施,可实时监测大坝的运行性态,及时发现大坝存在的问题和隐患。通过分析监测资料,及时发现大坝隐患的工程实例很多,为消除大坝安全隐患、水库安全运行提供重要保障,段祥宝[1]等人通过渗流监测数据对富水水库大坝进行分析,判断大坝黏土铺盖可能产生渗透破坏等;张玉龙等[2]通过渗流监测实例,分析坝体内部的渗流运行不安全。因此,监测数据是分析大坝结构稳定及渗流分析最主要依据。

大坝监测是大坝运行管理最重要的工作之一,但是,由于观测设施的可靠性差,致使许多观测数据不准确,不能直接反应大坝运行情况。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如施工原因、专业技术限制、观测方法不合理,导致测压管堵塞失效、数据精度不高、观测系统损坏等。因此,在进行监测资料分析时,对数据的可靠性分析是十分必要。一般通过灵敏度试验[3],结合数据的分布特征,对数据变化规律进行分析。

大坝监测内容主要包括变形及渗流,而变形主要包括垂直位移及水平位移,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库水位、气温、时效等[4]。对于渗流压力,主要包括坝体与坝基,由于库水位长年剧烈变化,且土体长期处于饱和状态下,土质可能发生变化,对于薄弱部位,易发生渗透破坏,因此,渗流数据的可靠性是分析的重点内容。

本文选取返步桥水库,主要分析渗流监测数据的变化过程及分布特征,结合灵敏度试验,分析大坝渗流运行性态。

2 工程概况

2.1 大坝概况

返步桥水库建于20世纪70年代初,后经2009年除险加固。该坝为浆砌石重力坝,最大坝高60.20 m,坝顶长137.00 m,正常蓄水位344.20 m,坝顶宽9.00 m,坝内设有灌浆廊道,距防渗面板底部0.50 m,帷幕灌浆伸入左坝肩15.00 m,伸入右坝肩21.00 m。大坝横断面见图1。

图1 返步桥水库大坝横断面图

现场检查发现,大坝坝顶平整,无明显裂缝;坝基排水管水进入廊道内,由于无法及时排出,坝体廊道内常年积水,排水系统失效。

2.2 水文地质条件

库区属低山地貌,河谷呈较狭窄的“U”型或“V”型,河床坡降较大,水流较湍急,切割作用较为强烈,局部崖岸有坍塌现象。

3 渗流观测设施布置与可靠性分析

3.1 测压管布置情况

为监测坝基渗流压力,在溢流堰左右两侧,桩号0 +041.50 m(以下简称1#断面)及桩号0 + 078.50 m(以下简单2#断面),各埋设3根测压管,均设置在帷幕后,管底埋设在基岩面以下深约1.00 m,基岩以灰白、黄褐色中厚层状石英岩为主,夹有不等粒砂岩和硅化角砾岩。测压管考证情况见表1,测压管平面布置见图2。

表1 测压管考证情况表

图2 测压管平面布置图

3.2 灵敏度分析

采用降水头注水试验,对各测压管观测数据可靠性进行检验[4],测压管水位回落过程见图3。

图3 测压管注水试验过程图

各测压管水位回落过程差异较大,除测点3外,其余测点回落速度较快,透水性能接近,表明坝基条件相似,各测点均能在1 d内回到原水位,表明测压管透水性能较好,灵敏度合格,测点3管水位下降缓慢,在较长时间内管水位回落曲线趋于稳定,明显高于注水前管水位303.00 m,灵敏度不合格,管内存在淤堵情况。另外,测点4与测点5的回落过程基本同步,透水性能非常接近。

4 渗流分析

1#,2#断面测压管水位变化过程见图4。

图4 断面测压管水位变化过程线图

由图4可知,在发生强降雨或连续降雨时,除少数测点偶有异常突变现象,且突变后稳定,各测压管水位运行基本平稳,未见明显异常变化,表明测压管不受降雨影响。

桩号0 + 078.50 m断面:测点1管水位变化规律与库水位较为一致,库水位上升时,管水位也上升,两者相关系数达到0.93,表明该测点主要受库水位影响;测点2管水位与测点3接近,过程线近乎呈直线,与库水位相关性差,且测点3管水位高于测点2,根据灵敏度试验结果可知,测点3观测数据不可采用。从坡降可知,测点1与测点2之间区域平均坡降达到3.0以上,坡降较大,存在局部渗透破坏的可能,但坝基渗流整体稳定性较好。

桩号0 + 041.50 m断面:测点4在2014年9月前水平不动,不合理,记录有误,测点4平均管水位为306.89 m,测点5为306.86 m,测点6为300.84 m。测点4与测点5年均管水位及变化过程线基本重合,与库水位相关性较好,相关系数达到0.9以上,受库水位影响明显,与廊道内积水水位接近。综合判断,坝基排水管与两测压管之间存在断层或渗漏通道,当库水位升高时,坝基扬压力也变化,廊道内积水变化,从而影响管水位的分布。测点6管水位过程线变化平稳,与下游水位接近,主要受下游水位影响,扬压力不大。从坡降可知,主要坡降集中在测点5与测点6之间,区域平均坡降达到1.5 ~ 2.0,坡降偏大,存在局部渗透破坏的可能,但坝基渗流整体稳定性较好。

综上分析,坝基扬压力典型数据分布见图5。桩号0 +041.50 m断面比桩号0 + 078.50 m断面扬压力略大,扬压力系数在坝基中间位置降到0.18以下,主要坡降集中在坝基中上部,中下部扬压力较平稳,渗流分布较合理,渗流运行性态较稳定。

图5 坝基扬压力典型数据分布图

5 结 论

(1)灵敏度试验可作为检查测压管可靠性的有效手段,作为监测资料分析重要铺助方法。

(2)坝基大部分坡降发生在中上部位,坝脚处扬压力较小,局部坡降偏大,但渗流压力分布整体合理,稳渗运行基本稳定。

(3)测点4与测点5受廊道积水影响明显,建议完善排水系统,并作进一步地质勘探,以便更准确分析坝基扬压力分布情况。

猜你喜欢
测压管坝基渗流
黏土坝测压管水位异常原因分析
金湾闸测压管技术创新与应用
软弱坝基渗透特性试验及防渗处理
大坪水库坝基、坝肩渗漏与稳定评价及处理
受邻近厂房影响的坝基开挖爆破设计
垫层混凝土对落水孔水库坝基应力的改善
南水北调京石段测压管渗透性检测分析
简述渗流作用引起的土体破坏及防治措施
河南科技(2014年12期)2014-02-27 14:10:26
关于渠道渗流计算方法的选用
河南科技(2014年11期)2014-02-27 14:09:48
尾矿坝渗流计算及排渗设计
金属矿山(2013年6期)2013-03-11 16:5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