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农村留守老人越来越多,养老问题日趋严重。敬老院可以解决农村养老问题,有效分担农村养老压力,有利于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维护农村健康稳定发展。本文通过对农村敬老院现状问题的调查分析,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根据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对农村敬老院未来发展趋势的展望。
关键词:农村敬老院;问题;展望
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我国人口老龄化逐步加快。在农村,农村老人依然被养儿防老的思想观念深深地影响着。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涌入城市,造成农村劳动力严重不足,失独失孤的家庭也同时增加,农村留守老人逐渐增多,养儿防老的传统家庭养老模式越来越不适用于当今的农村发展,因此,将农村敬老院提上日程已刻不容缓。
一、农村敬老院的发展现状
我國的敬老院建立要追溯到农业合作社时期,是以农村五保户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1956年,农业生产合作社对丧失一定劳动能力,基本生活没有保障的孤、寡、独者实行五保政策。
1958年的人民公社时期,国家对认定的五保户实行统一供养政策,为此在全国各地建立一批公立养老院。
1978年随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的集体经济也蓬勃发展,国家经济实力逐年增强,这些都为敬老院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稳定的经济基础。到1988年,全国农村已有敬老院约36665所,覆盖全国756个乡镇,城市街道也开始办起了敬老院。 中国产业信息网发布的《2015-2020年中国养老医院行业发展趋势与投资咨询报告》指出:2014年,我国社会服务床位共586.5万张,其中养老床位551.4万张,较上年增长76.8万张。当中农村养老机构数量为32995家,城市养老机构数量为7675家。由此可见,农村养老机构数量增长很快,农村养老观念在发生转变。
二、农村敬老院基本问题分析
(一)敬老院经费严重短缺
经费是限制和制约敬老院建设与发展的最为关键的因素。农业税费改革和取消农业税后,农村敬老院供养经费由原来的村提留乡款项统筹变为国家财政支出,不足部分则有地方财政承担。由于城乡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国家财政发放至地方时,财政出现了严重不足,因此地方敬老院还是主要靠地方财政来维持。没有足够的资金与经费用于敬老院的建设,老人们的生活水平只是达到了温饱水平,生活质量得不到显著提高。
(二)敬老院基础设施不完善
农村敬老院基础设施不健全首先体现在用地规模有限,由于资金和政策限制,养老院的地方不是很大,不能满足敬老院发展的实际需要;其次,没有相应的医疗配套设施,老人就诊困难;最后资源配置不合理,由于只是乡镇的养老院,所以政府投入资金有限,有的敬老院仅有一间厨房,老人吃饭只能在自己的宿舍或院子里吃饭。平时的闲暇时间就是就在一起拉家常,没有相应的配套娱乐设施。
(三)敬老院缺乏专业陪护人员
首先,农村敬老院的管理人员配置不完善,专业服务水平低。有些农村敬老院的院长及会计皆由本村退职人员兼任,而唯一的服务工作人员则是聘用附近闲赋在家的农村妇女。这样的管理及服务由于缺乏专业性,使敬老院得不到良好的惯例,老人得不到很好的服务。其次,农村敬老院服务工作人员的工资待遇普遍比较低。这样的工作待遇容易导致服务人员工作不积极,而且也很难招到服务人员,更不要说招到专业优秀的服务人员了。
三、农村敬老院未来发展趋势
(一)创新发展模式
2011年7月1日,国务院启动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以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为原则,将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通过个人缴费与政府补贴的方式为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筹集资金,保障城镇老人的基本生活。之后,很多地区开始在养老这个领域进行各种尝试。
针对我国农村的现实情况,参考其他地方敬老院的发展模式,我国农村敬老院可以实行“集中服务,分散居住”的养老模式。设立农村养老服务站,失能老人可以住在服务站里面,而走的动的孤寡老人晚上可以回家居住。这种养老服务站相对于敬老院来说,资金投入比较少,要求比较低,服务站只需要给老人提供相应的服务,例如做饭、洗衣、看病等,老人聚集在一起也解决了孤独感。针对分布比较分散、人口比较少的自然村,可以实行“中心村+配套服务”的养老模式。也就是在中心村建设一个养老服务总站,在周边村设置养老服务点,建设一支服务队伍,完成配套服务,定时送餐、洗衣、看病等。这种把农村老人白天集中起来开展文化娱乐精神慰籍是一个投入比较少、低成本完全符合我国国情的农村养老模式。
(二)创新内部服务体系
上级政府也应当重视农村敬老院问题,可以让当年新考入的公务人员下基层进入农村敬老院服务队伍中去,一来可以起到锻炼能力的作用,二来可以提高整个服务队伍的服务水平与政治素养,待到考核期结束时可调回原单位进行工作。
充分挖掘农村自身资源,由闲赋在家的农村妇女组成一个服务网络,为老人洗衣做饭、打扫卫生,照顾老人生活。对这些人员登记在档,创建一个新的服务辅助体系,即免费服务多少时间,在年老入住敬老院之后享受多长时间的敬老院额外福利生活,这些额外福利多少与高低取决当年服务质量与评价,这可以制定一个详细的规则制度,按照规则制度实行。
(三)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养老
如果单靠政府力量根本无法满足农村敬老院养老需求,要坚持把政府作为主导力量、社会参与作为辅助力量,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到社会养老服务组织体系建设中去。制定有利于社会力量参与的施办法,发动社会力量捐建敬老院,鼓励企业与学校参与到敬老院建设和服务工作中去。通过电视、网络、杂志、报纸等媒体呼吁更多的人参与到农村养老服务中来,培养一支为农村敬老院服务的社会组织,充分发挥在社会事务中的作用。大力宣传尊老爱幼的中华传统美德。通过学校的一些教育机构,培养人们关心老人的社会责任意识;组织志愿者和老人聊天、举办一些文化娱乐活动,减轻老人的孤独感;吸纳企业单位对敬老院进行扶持。总之,动员一切社会可动员的力量参与到农村敬老院的建设与服务中去,让老人们感受到全社会的爱心,知道自己并未被社会所遗忘,使老人们的晚年不再孤独。
虽然目前农村敬老院的发展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但还是朝着良性的方向发展,这离不开政府和社会各界对敬老事业关注。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农村敬老院的发展问题将会逐步得到解决,未来农村敬老院的发展也将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魏娅.浅析中国农村敬老院的建设与发展[J].经济研究导刊,2013(13):52 -53
[2]马攀. 当前农村敬老院的发展问题及建议——以原阳县师寨镇敬老院为例[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17):86-87
作者简介:杨宪民,(1973-),女,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