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茜
摘要:现如今信息技术在高校图书馆以及公共图书馆中的应用已较为成熟,但在中小学图书馆的中应用还不够完善,本文针对中小学图书馆管理中对信息技术的应用现状作出分析并对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建议。
关键词:信息技术;网络化;中小学图书馆
随着新课改的出台以及中小学图书馆建设的需求,中小学图书馆作为学校的主要文献信息中心也逐渐发展完善起来,信息技术成为图书馆发展的依托。在这方面,大多数城市的中小学都已经具备了初步条件,并在此基础上使用专业的图书馆管理系统进行采购、分类编目、统计、流通、书目检索、期刊管理等环节的建设,使全馆工作逐步实现信息化。[1]为了更好地更加完善地促进中小学图书馆的发展,本文就信息技术方面的应用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加强中小学图书馆网站的建设
学校图书馆网站的建设主要体现在图书信息检索的网络化。中小学图书馆由于投入资金和馆舍的限制,很多学校的图书信息检索工作还是由图书管理员来完成的,例如读者想要借一本书,需要亲自来到图书馆向图书管理员提供图书信息,图书管理员通过图书馆的管理系统进行查找,再将查找到的信息反馈给读者,这样既减小了馆藏资源的流通速率,也增加了图书管理员的工作量,所以图书馆网站的建设就迫在眉睫。图书馆网站可以开展图书馆简介、读者须知、新书推荐、书目查询、流通服务等栏目,这样读者在网上就可以得到相关的书籍信息并进行预约、续借等自助服务,并可以到馆自行找到相关书籍,然后由图书管理员提供借阅服务。同时学校还可以将优秀教案、师德案例、优秀教師论文等放在图书馆网站上供其他老师参考借鉴,互相学习交流,共同促进发展。
其次,由于万方、中国知网、重庆维普等一些知名数据库的使用费用较高,中小学图书馆由于资金有限几乎没有能力购买,教师在进行教学研究、撰写论文的时候,都会选择在互联网上查找所需的材料,但在遇到需要付费的材料时,往往选择放弃。鉴于此问题,学校可以借助公共以及高校图书馆的平台,有偿使用其数据库,这样既可以减少资金的投入,又可以使教师不断更新教学、科研等所需素材。
在加强学校图书馆网站建设的同时,还要做好网站的维护。因为信息具有时效性、无序性,所以网站的维护需要专业的人员。例如更新读书活动、新书推荐、多媒体音频视频的加工整理、回复读者留言等都可以由图书管理员来完成,因为专业图书管理员对于捕捉信息的敏感度较高。图书馆网络软件以及电脑的硬件则需要学校安排专业的信息技术人员进行维护,例如网络服务器、电脑系统维护、更新防火墙、病毒库、系统补丁等。
二、办好电子阅览室
中小学电子阅览室面向的对象主要是中小学师生,阅读需求主要集中在学生的课内学习、课外阅读以及教师的教学研究、学术交流等方面。图书馆可以根据这些需求购置一些专业的数据库,例如中小学数字图书馆、龙源电子期刊等。还可以由图书管理员将互联网上提供的大量免费的图书资料下载到本地,经过分类整理以供读者使用。为了节省资金,学校可以将计算机网络教室与电子阅览室相结合,安排合理的开放时间,由计算机房管理人员定期对后台管理系统进行维护,这样不仅可以缓解学生日益增长的图书信息需求而且更进一步提高计算机网络教室的使用率。中小学生由于网络安全意识不强,自控能力和心理素质还不够成熟,因此为了便于管理,电子阅览室可以通过局域网共享,由几十台计算机构成局域网,共用服务器上统一安装的电子期刊及数字图书资源。
此外,电子阅览室还可以增加一些特色服务以方便读者使用。例如“阅读榜top10”将最近阅读访问量较高的电子资源按降序排列,供其他师生参考阅读;“我的阅览室”让师生将自己经常使用的资源加入到“我的收藏夹”中方便以后使用查找;“各年级教学素材”, 音像资料对学校教学科研,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使其增长知识,了解社会,都具有重要的作用。[2]现如今很多课本中都带有多媒体教学光盘,音像资料,图书管理员可以将其收集整理,按年级、学科进行分类,添加到电子阅览室中并根据教材的变化及时更新,使之成为一个真正的动态阅览室。
三、构建学校之间的资源共享,建立优势学科数据库
一般来说,中小学图书馆的服务对象较为单一,主要是本学校的师生,且图书馆之间的信息较为闭塞,这样就使学校的图书资源与外界隔绝,造成了极大的浪费。图书馆之间的合作与资源共享就显得十分必要,充分发挥网上资源共享的优势,共同构建完整的藏书体系,这样可以降低图书馆费用,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水平,进而有效地提高图书的利用率,并且还能有效地避免图书资源重复建设。在现今的网络环境下,各区县中小学可以成立中小学图书馆联盟,由教育部门牵头,对各校进行统一的协调规划,实施统一的管理机制。例如在采编上实行统一的编目标准,对在馆的文献进行分类编目、加工处理,使每个成员馆的目录都可以被网上所有成员馆的读者使用。
四、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中小学校图书馆是为学校教育、教学和教育科学研究服务的机构,承担着对中小学生进行教育、引导的任务和责任,对学生进行获取文献信息的素养教育中,图书馆的作用是其他学科教学所不能替代的,这也是图书馆传统用户教育的延伸与扩展。然而现在很多中学生只看重学习成绩,不注重课外阅读,也不了解图书馆的作用与功能,不具备基本的信息检索能力和信息素养。针对这些现状, 中小学可以开设新生入馆教育、课外阅读课、文献信息检索课、图书馆知识讲座、竞赛等活动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例如在文献信息检索课上,图书管理员可以教会他们网络信息的检索方法、怎样根据书名、作者、图书分类号等检索条件使用图书馆管理系统找到自己想要的图书等。教师也可以布置学生自己动手查找工具书解决学习问题的作业来提高学生的信息意识。阅读课则可以开设教会学生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图书,阅读的方法与技巧,指导学生摘录书中的名言佳句,做篇目索引和信息资料卡片,怎样写读书笔记、书评等课程,来满足学生对图书信息资源的需求,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定期开展图书馆知识讲座,为学生讲解书籍的编目、文献类型及其特点、图书馆的发展历史和类型、图书馆的作用和功能等,使学生对图书馆产生浓厚的兴趣,积极利用图书馆资源为学习服务。
参考文献:
[1]林冬梅.信息化背景下中小学图书馆的人本化建设[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20):110-111.
[2]李荣侠.新课改形势下中小学图书馆(室)的多元化服务[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2,(22):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