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语文中文言文教学方法的探讨

2018-08-06 11:45:32许安华
魅力中国 2018年10期
关键词:文言文初中语文教学方法

许安华

摘要:中华民族有着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其优秀的文化需要传承,语言则是传承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文言文一直存在于语文教材中,其目的是要想学生们学习好中华传统的优秀文化。让学生们学习到文言文的精髓,是老师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关键词: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方法

文言文是以古汉语为基础经加工的书面语,文言文的教学在整个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处于重要地位。根据传统的教学模式,很多老师的讲课方法多是带领学生读一遍文章,介绍作者,文章等,然后解释重要词义,翻译全文。其实这样的教学方法对于学生来说是枯燥乏味的,效率也是事倍功半的,下面我将对初中语文的教学方法进行探讨。

一、加强阅读,理解文章

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文言文的学习中,阅读是理解文意的前提。很多教材中的文言文都要求学生背诵,文言文的晦涩难懂加大了背诵的难度。文言文的断句非常重要,断句的位置会影响整个句子的意思,如果断句错误,会导致理解不当或不能理解。这里我们可以举一个小例子,如“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这句话我们可以有两种断句方法:1.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2.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这两种不同的断句方法得出的句意是完全不同的,第一种是留客,第二种是不留。

老师在平常的授课中可以教授一些断句的技巧和方法,如,找虚词、名词、代词、对话词,往往在这些词上都需要断句,掌握了断句,再了解文章中得生僻字读音,那么阅读文言文相对来说就要简单一点了,在这点上,老师可以先带领学生们阅读一遍,或者播放阅读音频让学生们跟着朗读,正确掌握文言文朗读节奏。教读一遍后,组织学生自由朗读,学生多次阅读后,对文章的意思會有所了解,加强了对文章的理解。

在传统的课堂中,老师都是处于一个主导地位,老师讲课,学生听课,这样伤害了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这样的课堂效率往往不高。现在我们提倡“翻转课堂”,学生应该处于课堂的主导地位,充分发挥其对课堂的积极性,老师发挥辅助作用,对教学中重要的部分进行讲解,帮助学生们进一步理解文章意思,中心思想,这样的课堂对于学生对知识的汲取是事半功倍的。在阅读这一方面,我们可以将文言文课文中的人物分出来,由各个小组学生扮演,进行分角色朗读,带动课堂的气氛,再推荐几个小组在班级上阅读,充分调动课堂的积极性。

二、将学生对未知事物的好奇转化为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我们常说“好奇害死猫”,但我认为这要看你好奇的是什么,如果是对知识的好奇呢?这显然是有益无害的。学生们常常都会有些奇思怪想,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很强的。很多老师也认为文言文的教学是非常艰难的,少有老师会选择在公开课上讲解文言文,因为对于学生和老师来说,都是比较困难的,而且难以调动课堂的气氛。其实不然,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我们可以将他们对未知事物的好奇转化为他们对知识的求知欲。

如,初中语文人教版中《木兰诗》,现在有很多关于花木兰代父从军的电影电视剧和动漫,我们可以下载其中口碑较好的,然后在课堂上播放前一小段部分。很多时候前一小段部分都是些介绍人物背景的片段,当学生们进入到电视电影情节中后,播放截止到与课文衔接处,这时学生们的好奇心已经被激发,他们都想知道后面的故事情节。那么现在课本中的《木兰诗》解答了这一疑问,他们将会认真阅读课文,并理解文章的故事,中心,并对这一文章产生莫大的兴趣,进而促进了课堂的学习。

课本上《出师表》一文,诸葛亮作为一位三国时期出色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是很多人心目中的偶像。他所著的《出师表》,到如今也无不为之称赞。有幸读过出师表的人,无一不为诸葛亮的忠诚所感动。例如,在这篇文章的讲解上,我们可以展现几篇优秀的《出师表》读后感或名家评价,让学生进行阅读,此时学生肯定会好奇,到底是怎样的文章,会让读者产生如此感受。在这种影响下,学生对于文章的学习是充满好奇心的,而不是乏味的进行学习,这样的课堂效果才是我们愿意看到的。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对知识的渴望,才会将知识的学习放在心上,这才是学生学习的基础。

三、课堂延伸,拓宽知识,了解与文章相关的史实和故事

文章的创作与历史环境和作者当时所处的社会、自然环境有着莫大的关系。我们作为老师,对学生教授知识,并不是只限于课本中的知识,而是应该延伸到课外。文言文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显现了中华民族的发展,我们学习文言文就是为了学习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并且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可是在如今的应试教育下,很多老师为了考而教,学生为了考而学,老师讲学生听,早已忘记其真谛。加上文言文的晦涩难懂,导致许多学生“谈文色变”。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我们作为老师更不应该忘记职责,应在讲授课内知识的基础上延伸到课外,增加学生们的知识储备。

例如《桃花源记》,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平、自由生活的向往,表达出陶渊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那为什么陶渊明会对其当时的生活产生不满呢?这就是学生们所需要思考的问题了。老师可以根据其当时的历史环境进行讲解,元熙二年六月,刘裕采取阴谋手段称帝。这引起了当时陶渊明的不满,但他无法改变,也不愿意卷入这场政变,只好借文来抒发自己的情怀,塑造了一个与腐败黑暗社会对立的美好桃源。讲到这篇文章,我们可以联系到陶渊明的《饮酒》(其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也表达了同样的感情。

又例如在学习《陈涉世家》的时候,这篇文章的历史背景是非常重要的。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起义,《陈涉世家》是关于陈胜,吴广起义的传记,在秦王朝的残暴统治下,百姓民不聊生,在长时间的压迫下,爆发了这场农民起义,虽然这场起义的结果是失败的,但是影响却是很大的,为秦王朝的毁灭奠定了基础。这种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既是课内又是课外的,对于历史背景的了解,对于这篇文言文的学习带来了极大的帮助,并且也增加了学生的文化素养。文言文的学习与历史文化的学习相得益彰。

文言文的学习并不简单,但也不困难,只要老师和学生做好相应的准备,我相信,文言文的学习能给我们带来巨大的知识回报。同时,老师与学生的思想也不应该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应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老师的辅助作用,带领学生学习好文言文。

猜你喜欢
文言文初中语文教学方法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井冈教育(2022年2期)2022-10-14 03:11:04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甘肃教育(2021年12期)2021-11-02 06:30:12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09-11 08:01:42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5:56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5:20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初中文言文的“教”与“学”
学周刊(2016年26期)2016-09-08 09:02:54
让文言文阅读在选择中渐进——以《师说》为例
语文知识(2015年11期)2015-02-28 22:0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