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仕华
摘要:当新课程改革进入到一定的阶段,我们需要从更深的层面去挖掘小学教学管理背后的意义。在小学班级管理过程中,尤其要通过激励机制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笔者根据自身多年教学实践经验,谈谈小学班级管理中激励机制的运用探究。
关键词:小学班级管理;激励机制;提高;素质
近代有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一句句脍炙人口的话语,一段段诉说教育强国的至理名言,无不说明学生的教育管理要从小抓起,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更是民族的未来。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素质和自主管理能力较差,情感起伏大。所以,在小学的班级管理中,应当构建激励机制,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提高自身素质,做一个好的激励者
班主任老师要重视激励机制的重要功能及作用。一个班级,如果没有激励机制,就像一辆没有发动机的汽车。激励机制在班级管理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中小学更是不可忽视激励机制,要多组织班主任进行管理学方面的学习,更新教育理念。
班主任还要选择最佳的激励时机。军事家打仗,因抓住了战机而大获全胜;商家做买卖,因捕捉了商机而一举成功;我们对学生使用激励教育时,也只有把握好激励的时机,才能事半功倍,收到理想的教育效果。激励的最佳时机其实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及时”,即该表扬、激励的时候就应痛痛快快地给予。
管理者最重要的还是要树立正确的管理理念和注意自己的行为方式。由于小学班级的特殊性质,管理者个人的素质修养、魅力、胸怀和领导艺术上的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对上述激励机制中存在的问题负有直接责任。管理者自身素质的提高,直接有助于其激励机制的完善。因此,我们要积极进取,学习现代的管理理念,用现代管理学的理论知识武装自己,让自己更符合当前时代下的班主任形象。此外,还要坚持“以生为本”的原则,综合班级各方面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的激励机制,推动班级的健康发展。
二、通过让学生参与班级管理激励学生
班级管理的主要方法之一是让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学生们通过民主选举班干部,通过管理班级日常事务和参加班级活动,切实感受到自己是班级的主人,从而激励他们表现出很高的积极性,迸发出极大的创造力,推动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实现自我管理,并带动其他同学共同实现班级管理目标。从长远来看,让学生参与班级管理有助于学生学会自尊,学会生存,学会自律和律他,最终形成深厚的人文积淀,实现自身素质的提高。在让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教师应转变观念,不应认为小学生年龄尚小而事事包办,而应成为学生管理班级的指导者、协助者和协调者,尽量让学生自主管理班级而不是让学生成为老师的提线木偶。同时,教師应尽量把班级管理事务分得很细,设置更多的职位,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工作中来,做到每个学生都是班级管理者,每件事情都有学生负责。
三、榜样激励机制
无论对于任何人来说,榜样无疑具有很大的力量,尤其是对于小学生,他们在这一阶段最需要有一个效仿的目标,而小学生也会自行在生活中为自己寻找榜样,但是如何使榜样促进小学生的正确发展就需要有效的班级管理了。
班主任可以在班级管理中,向小学生们提供一些可以做榜样的例子。比如说对我国历史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家、战斗英雄等等,他们都可以作为榜样促进小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另外,在实际生活中也有很多榜样的存在,比如说助人为乐、做好事的人们,班主任都可以激励小学生向这些榜样看齐。
另外,在班级管理中,其实给予小学生们最大的榜样是作为班主任的存在。因为小学生与班主任在一起的时间最长,班主任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小学生带来影响,所以班主任在日常学习中必须要时刻严格要求自己,起到以身作则的效果,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
四、用评价提升激励机制的价值
传统的教学评价制度以教师为中心,对错都由教师一人进行评定,这种教师“一言定天下”的现象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那些经常受表扬的学生越来越骄傲,也使经常被批评的学生逐渐丧失学习信心。传统的评价机制不仅制约了评价机制激励作用的发挥,也对学生的综合发展也产生了巨大影响。因此,班主任要认识到传统的评价制度的弊端,更新观念,从“一切为了学生”出发,学习新的评价理念,努力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让评价的激励价值不断地发挥出来。
第一,教学评价必须参考课堂内外的不同因素,包括课堂表现、课堂作业以及课后作业等。由于课外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教学成败的直接反馈,所以教师要对学生的课外作业认真批改,并在统计的基础上分析其中普遍的错误和个别的错误。在统计好作业质量以后,综合学生的课堂表现及作业的情况,合理进行评价。
第二,鼓励多元化的评价。多元化的评价包括教师、家长、同学以及学生自己的评价,把几者综合在一起,最终形成合理的评价,避免对学生过度赞扬或过度打击。除此之外,要想做好多元化的评价,还需要多渠道地获取学生信息,不片面地看待某一个学生,公平、公正地展开评价行动。
第三,重视评价的互动性。除了对学生进行评价以外,学生也需要对班主任和科任教师进行评价,这样不仅可以体现班级的民主氛围,还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想法,对促进教师改善教学方法有很大的作用。
总之,激励,是班级管理中一个永恒的话题,它既是一门应用科学,也是一门领导艺术;既是一种原则,也是一种重要的手段和方法。上述种种激励方法和手段在调动学生积极性方面不是完全割裂的,而是存在着相互交叉甚至相互包容。因此,在实践中,要根据不同的情况,抓住不同的激励时机,从实际出发,把准内容,不断探索新的领域,改进管理的方式方法,综合运用各种激励手段,提高管理水平,以取得理想的管理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彬.浅析中小学班级管理中激励机制的运用[J].基础教育研究,2009,(01)
[2]刘英,肖厚容.浅议班级管理中的激励机制[J].科学咨询,2005,(24)
[3]臧文良.浅谈班级管理的激励机制[J].教学与管理(小学版),2004,(10)
[4]张雪莲.浅谈新的教育理念下的中小学班级管理[J].陕西教育(理论版),2006(9)
[5]范永胜.激励机制在学校管理中的运用摭谈[J].中国科技信息,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