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苏宁
摘要:要实现高校作曲技术理论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创新,必须打破当前每门课程各自为政的局面,实现内部的有机融合与合理渗透,建立完善的教学体系,全面提升此课程的教学质量。本文对音乐教育作曲技术理论课程问题进行分析,探讨相应的对策,促进音乐教育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音乐教育;作曲技术理论;问题及对策
高校音乐教育作曲理论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为音乐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音乐作曲理论的学习也为学习其他音乐方面专业知识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在我国大学师范类院校音乐教育专业中,音乐教育作曲技术理论这门课程已经开设了很长时间,通过借鉴其他专业音乐类学校的课程设置,音乐教育作曲技术理论包含有四门基础课程:和声、曲式分析、配器、复调以及一门为了增强实践环节的作曲。本文对音乐教育作曲技术理论课程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探讨相应的对策,促进音乐教育的全面发展。
一、作曲技术理论在高校音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存在许多问题,例如和声、曲式分析、配器、复调(俗称四大件)各自为阵、彼此脱节、教学模式较为落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效率低下等,于是就会影响到整体的教学质量。所以,必须要采取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进而实现教学改革与创新,全面提升教学水平。
二、作曲技术理论课程实施策略
(一)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在对“和声、曲式分析、配器、复调”进行学习的过程中,会开展大量的练习并做大量的习题,对于大部分的课程教学而言,必须要在课堂授课结束后开展一定的实践活动。首先教师要为学生布置课后练习题,然后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自主地完成练习题,最终交由教师进行检查与批阅。当前,伴随高校的不断扩张,也使得在校学生的人数不断增多,这也会大大增加教师批改作业的工作量。所以,许多教师会存在无法及时批复或者是完整地批阅全部学生作业的情况,这样也许就会导致一些学生针对某些章节的知识结构了解不足,或者存在疑点,或者是存在误差,但是无法得到及时的纠正与处理,这样就会对学生后续的学习产生不良影响,会加大学生学习的难度,削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那么教师就可以采取有效措施激发学生的學习主动性与积极性。如,在为学生布置四部和声写作习题时,要根据习题对应的专题内容要求学生在做习题的同时,能够认真地标记出相应的知识点,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然后,在学生完成作业之后,教师要要求学生彼此间进行互查,找到其他同学在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并指出修正的方法,这样也可以促使学生在对其他同学的作业进行检查的过程中,主动地反思个人存在的不足。通过作业练习,可以实现对课堂教学中学习的知识点的回顾与反思,加深巩固与记忆,也可以通过对其他同学作业的检查,使得学生酌各个知识点得到更加灵活的应用。不仅要引导学生能够主动、自主地完成课堂作业练习,除此以外,教师也必须要采取有效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组织学生学习曲式与作品分析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能够自主地寻找与本专业相关的乐曲或者是学生较为感兴趣的乐曲,由学生对此进行自主研究与分析,然后在课堂中完成师生的共同讨论,最后由教师对讨论结果进行总结与归纳。如此一来,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也可以帮助学生实现与个人专业的紧密关联。
(二)科学合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在传统的高校作曲技术理论课程教学中,往往采用的是板书、讲解与钢琴相结合的授课模式。通常状况下,采用板书的教学模式可以提高教学的效果,然而,假如遇到必须在同一时间对多个谱例进行讲授的情况时,那么教师的板书就远远无法满足授课的需求,而且教师也必须要耗费大量的时间进行抄谱。其中在开展与钢琴演奏有关课程的教学示范时也可能会面临许多的困难。例如,在和声课程的授课过程中就会对教师键盘的熟练程度提出很高的要求:在开展曲式与作品分析课程时,大多数会以列举正谱为例,这样也会对教师的钢琴演奏技能提出很高的要求:对于配器课程而言,其谱例大郜分都是总谱,而钢琴的音色无法准确、完整地将正谱的内容进行还原。借助于多媒体技术,积极地开展多媒体辅助教学,这样就能够同时安排多个谱例,可以有效地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减少教师抄谱的时间。教师可以结合课程的具体要求与标准,为学生播放谱例,并且可以提供良好的谱例与音响服务,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与教学效果。
(三)结合本土音乐特色合理开展教学活动
不同的地域也会拥有不同的民族音乐类型。所以,在高校作曲技术理论课程教育教学中,要合理地添加本土的音乐,要在实际授课中充分发挥当地民族音乐元素的优势,充分重视对当地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其中会包含许多种不同类型的音乐文化,特别是对于西南地区而言,该地区聚集了许多的少数民族,其中包括许多不同类型的民族服饰、民族文化与民族语言等,除此以外,还包括多种不同类型的音乐形式。以内蒙古通辽地区为例,该地区的少数民族主要蒙古族,该地区的高校学生往往都是当地的少数民族学生,其从小时候开始就接触本土的音乐文化,所以对本民族的文化有着较强的热爱之情与亲切之感,因此,在当地高校院校的作曲技术课程教学中,教师就要合理地增加人们耳熟能详的民族文化,这样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还可以有效地实现对本土音乐文化的良好传承。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前在我国高校作曲技术理论课程教学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教学模式较为落后、各个课程各自为政、教学效率不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等,于是就会影响到课程的整体教学效果。所以,为了可以有效地改善现状,提高教学水平,那么就必须要积极地开展教学改革与创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科学合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并且要结合本土音乐特色合理开展教学活动等。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促进高校音乐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军.高师音乐教育专业作曲技术理论课与艺术教学实践[J].音乐创作,2017(04)
[2]王洪.作曲技术理论课程的教学内容改革对教师专业素养的影响[J].音乐时空,2015(06)
[3]王轩.作曲技术理论在提升音乐教师专业素养中的思考[J].北方音乐,201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