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蓝蓝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成熟,应用范围也深入到更广阔的领域中,为保证互联网够进一步活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必不可少。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初中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阶段,其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也变得越来越重要。想要真正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培养学生对学科的学习兴趣则成为关键。故此,文章将重点探讨如何在实践中开展兴趣教学。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兴趣教学;指导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当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出来后,学生的学习潜能才能最大限度地被激发出来,当兴趣被激发出来后也会主动学习,全神贯注。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方法多种多样的,作为教师,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作几点尝试,为增强教学效果做好充分准备。
一、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课堂中,教师要注意让课堂充满趣味性,培养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兴趣。兴趣是什么呢?兴趣主要是指对某件事情或者某种活动有探索的欲望,是学生学习知识的起点,也是学生成绩提高和能力发展的动力因素,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是激发兴趣的基点。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中,课堂体现的不仅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还有师生之間教与学的感情交流和互动。师生关系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本学科的态度。因此,应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投入,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更利于教学进程的顺利开展。例如,在探讨《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内容时,选用亲切的话语、和蔼可亲的态度等与学生进行耐心交流,当学习遇到困难时,给他们以鼓励,让在师生互动中使他们慢慢地放开自己,不再因为怕出差错而放弃回答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也要利用自己的言行和亲和力去帮助学生树立对本课程的学习自信心。当学生在这种“心理安全”的状态下对所学知识的兴趣也会越来越浓,学习效率也会越来越高。
二、课堂教学以能力培养为主
兴趣教学法是一种高效、活力、可持续发展的教学方法,应该着力于兴趣教学法,打造出魅力四射的初中信息技术的学习课堂。作为教师,在教学时要始终秉承着始终以开发学生的能力为主的理念。对于新授课,只要学生能自学理清楚的问题,我就用讲授的方式进行教学。这样,既不会挫伤他们的学习兴趣,又能够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学习“Office Word”中,通过多媒体投影把教材中复杂的操作步骤说明进行简化,在课件中加入截图部分,以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的方式把每一个步骤简化,在询问并确定学生找到应选中的位置后在开始新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学会使用软件的同时还增加了教学趣味性。为了巩固学习成果,可以在Word文本编辑内容结束后推荐学生进行艺术字修改、插图的添加,添加的内容不限。这种教学方法降低了学习难度,学习效率自然也得到了提高。另外,学生在自我发挥创造力的过程中也能潜移默化地提高对信息技术课程知识的学习兴趣。
三、利用游戏进行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导入是一节课成功的关键,利用游戏进行课堂导入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电脑都不陌生,但是在实际的信息技术学习中效率低,效果不理想。教学模式单一枯燥严重影响了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探讨欲望,导致他们不愿意花费心思去探讨相关的理论知识。为改善这一现状,积极创新教学方式,构建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是非常重要的。通过游戏进行新课导入,一方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还能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例如,在探讨“分类整理信息”的内容时,利用游戏导入:先创建一个文件,把文件打乱后再放入到不同的文件夹中,且有多级目录,让全体学生找出目的文件,比一比哪位学生找文件的速度最快;待学生找出目的文件后,让他们分享自己找文件的方法,教师再适当对学生的方法进行补充完善,进而再顺利把本节课所要讲授的内容导出来。通过游戏设计,教师能了解学生对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在游戏中不断增强。
四、实物演示,调动兴趣
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学生对很多抽象化的概念与专有的学术名词的理解存在一定的难度,导致一部分学生易在这个过程中丧失学习兴趣。为将抽象的信息技术知识概念形象化、立体化,采用实物演示的方式,通过实物、模型指导学生观察,很自然地实现抽象思维到形象思维的过渡,不断帮助学生攻克学习难关。当难关被逐个攻破时,他们的学习兴趣也会越来越浓。例如,在分析“多媒体的合成”中,就可以把一些合成多媒体课件展示出来,让学生鉴赏音频与图画的合成过程,给予他们更加直观的感官刺激。此时,学生看见的不再是抽象的知识概念,而是更加直观的知识认识,有效化解了教学难点,突破了教学重点,学生探讨知识的积极性也会越来越高。
五、通过丰富的课外活动进行兴趣教学
丰富的课外活动能激发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探讨知识的兴趣,从课外活动中学生对知识也能更全面深入理解,能够提高授课效率。例如,在对“信息资源概述”中,在讲述信息资源的基本概念中,通过安排课外活动辅助指导,教学效果更理想。信息具有“真伪性、储存性、可塑性、共享性”等特点,在对信息资源进行大致讲述后,让学生结合信息的性质进行课外验证,比如,让他们回家后进行课外实践验证,在课外活动中不断增强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教师要注重把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通过运用多种教学手段组织学生学习,运用创新的方法等一系列的教学策略使学生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增强他们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自信心,全身心地融入到信息技术的学习中,充分发掘学生身上的兴趣与潜能,从而提高信息技术的整体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友亭.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几种行之有效的方法[J].考试周刊,2011(51).109-111.
[2]陈信伟.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2(03) 256.
[3]叶成杰.浅谈如何提高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12):214-215.
[4]戴亚萍.教育游戏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7,(03).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