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县旅游业发展的几点看法

2018-08-06 13:30:12向泽令
魅力中国 2018年23期
关键词:旅游业旅游生态

向泽令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人民对旅游消费的需求将进一步上升,国内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发展旅游业,对于打造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实现脱贫攻坚,加快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可以说,旅游业发展顺利与否,决定着城口的出路是一片通途,还是满地泥泞。

一、利好因素

新形势下,我县发展旅游业具有以下三个利好因素:

(一)天时

近年来,国家在推进经济结构战略调整的过程中,已经将旅游业放在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作为新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来培育打造。立足县情,城口地广人稀,要把经济搞上去,最好的突破口是发展旅游业。“十三五”以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把发展旅游业纳入我县三大攻坚战。此举意味着旅游业的地位已经上升到我县的战略层面,旅游强县将是全县以后工作的主要方向。另外,人民生活水平随着经济水平水涨船高,消费时代已然来临,人们有条件旅游,也有意愿旅游,全民旅游热情空前高涨,国内旅游市场前景广阔,需求潜力大。不断涌现出的高新技术也为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二)地利

我县地处大巴山腹地,位居南北气候过渡带上,生态旅游、乡村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崖柏唯我独有,巴山湖、夜雨湖点缀其间,黄安坝、九重山壮美如画,特别是森林覆盖率、空气条件得天独厚,素有“中国生态气候明珠”、“中国绿色名县”的美誉,“心灵牧场、养生天堂”声名远扬。城口也是一方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土地,拥有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川陕苏区城口县苏维埃政权遗址纪念公园、重庆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城口县苏维埃政权纪念碑、重庆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红三十三军指挥部旧址,另外还有几十处典型的红军活动遗址遗迹,红色旅游发展潜力巨大。

(三)人和

近年来,国内劳动力市场趋于饱和,不少外出务工的城口人选择了返乡创业,本土旅游从业者的数量有了保证。县委县政府加大专业旅游人才的引进力度,切实增强了旅游发展智力支撑。商务局、扶贫办等部门牵头举办乡村旅游等培训班,培养了一批能在本地长期从事旅游经营、管理、服务的人才队伍。

二、存在的问题

近些年,我县旅游业取得长足发展,具有一定基础和经验,但是同旅游业发展成熟的地区相比较,我县旅游业发展相对滞后,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小的问题

一是县内旅游企业规模普遍偏小,抗风险能力弱,竞争力也不强。二是旅游业所占经济总量小。去年我县旅游业收入仅占全县GDP的6%左右,经济贡献率不高。

(二)少的问题

一是核心景区少。5A级核心景区尚未建成,4A景区少,缺少“拳头产品”来打开局面。二是旅游内容少。大多数景区仍然是观光式旅游,主题式旅游和体验式旅游还很少。三是专业人才少。懂经营会管理的旅游专业人才仍旧不多,导致创新能力不足。四是购娱消费少。一方面自身娱乐项目、旅游产品较少,一方面县内物价偏高、交通不便,导致游客在“吃住行游”上消费较多,而“吃住行游”成本较高,获利较少。

(三)弱的问题

一是接待能力弱。上次一个乡搞板栗节,宣传很到位,不少游客慕名而来。吃饭的时候,当地和周边的森林人家消化不完客流量,一些游客到县城才吃上饭。近几年,每到旅游旺季,总有游客反映住不到店,吃不到饭,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游客的旅游体验。二是本地特色弱化。绝大多数“森林人家”家家长一样,户户脸相同,建筑风貌毫无特色;提供的菜品出现“酒店化”现象,店家不屑做、不会做本土菜肴,饮食风味毫无特色;除了看一看,就是转一转,游客没有其他娱乐活动可选,消费体验毫无特色。

(四)散的问题

一是客源散。据统计,来我县旅游的游客中,散客居多,有组织的较少,不容易形成稳定的客源和消费。二是景点散。县内各景点景区分布松散,未能成带成片。三是管理散。旅游业发展中涉及的多个行业和部门自成体系,管理上缺乏全面性和协调性。行业内部缺少规范,宰客、拒客现象时有发生。

归根结底,我县旅游业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供给侧的问题,在数量和质量上都难以满足游客的需求。所以我们要在旅游发展供给侧上做文章,推进结构调整,做到以市场为主导,以需求为目标。

三、解决途径

(一)抓好一个关键

我县旅游存在的问题是旅游供给侧的问题,而解决供给侧的关键在于服务。我们要把产品卖出去,或者说让人来城口消费,就必须全心全意做好服务,弄清楚顾客到底需要什么、喜欢什么、讨厌什么。县委书记在2016年旅游发展攻坚大会上,特别指出要着力提升旅游服务的满意度。举个例子,很多自驾来城口的游客反映在城口一不小心就超速,而且没有地方停车。这时候,我们就应该反思,路上的提醒标识是不是太少?处理违章的尺度是不是要适当灵活些?是不是该多准备一些临时停车位?

(二)突出两个特色

一是红色。一来城口本身红色文化资源底蕴深厚,二来城市建设规划在时机上送来东风,三来有城口民俗文化将成有力支撑,四来城口生态气候条件得天独厚,五来县内旅游商品开发潜力大。县上应大力宣扬红色文化,营造红色氛围,保护修缮红军旧址,拓展苏维埃纪念公园,扩建红军公园,新建红军小镇,做好周边配套项目。

二是绿色。原始、原乡、原味、原貌,以前贫穷落后的代名词如今成了城口发展生态旅游的傲人资本。我县立足生态资源优势,更要将这个优势扩大。如何扩大?第一要高起点规划,做大乡村旅游。乡村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高起点、高水平、科学性、前瞻性的规划。第二要高品质建设,做强乡村旅游。黄安坝、亢谷、九重山是我县旅游发展的“金字招牌”,我们要发挥其独特的自然生态优势,按照旅游功能精准定位。第三要高标准经营,做好乡村旅游。政府要把好产业导向,加强规划管理,掌握旅游发展的主动权;企业要改革管理体系,明确经营思路,严格守住服务标准。

(三)打破三个瓶颈

1.打破人才瓶颈

旅游发展是一项很专业的工作,需要具有专业素质和专业思维的人才。破解旅游发展智力支撑问题,是我们的当务之急。具体举措为:一是成立组建旅游行业专家委员会,常态化深入城口指导旅游发展工作。二是加大旅游专业人才引进力度。要加快引进一批懂旅游经营、管理服务、市场营销、投资融资、股权运作的专业化、技术化人才。三是切实提升干部队伍旅游发展基础知识、基础能力、基础方法教育,全面增强开展旅游工作的专业思维和专业能力。

2.打破资源瓶颈

生态资源决定着我县旅游业发展的后劲。当前,我县的生态保护力度还不够大,群众的生态保护意识仍然很弱,乱采乱挖、乱砍乱伐、乱捕乱猎等行为仍层出不穷。特别是随着“大巴山森林人家”的兴起,为了餐桌需要,这种破坏行为还有迅速蔓延态势,十分值得警醒。面对以上情况,一是学习其他地区先进经验,整合各乡镇街道和县属部门的资源和力量,建立健全强有力的生态保护体系。二是坚持标本兼治,加大案件查处曝光力度,遏制破坏生态行为蔓延态势,健全制度机制,形成无缝衔接的责任落实体系。三是加大生态保护宣传力度,提高群众保护生态意识。利用大巴山生态多样性独特建设,组建大巴山生物多样性研究院,发展科考旅游,打造青少年生态科普教育基地等。

3.打破交通瓶颈

酒香也怕巷子深,一直以来,落后的交通制约着城口的旅游发展。要打赢旅游发展攻坚战,首先要抓好交通项目建设,将区位劣势转化为区位优势。我认为这几点一定要抓好:加快推进G69银百高速城开段建设;加快推进渝西高铁过境城口建设项目;加快推进城口至平利、巫溪、紫阳等毗邻区县出境公路建设。其次,抓好公路养护管理工作,为县域经济社會发展提供交通保障。我们必须理顺公路管养管理机制,创新管养方法,全面推行“建、管、养、运”并重,把建成的所有路管好,确保完好、安全、畅通。

猜你喜欢
旅游业旅游生态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云南画报(2022年4期)2022-05-05 05:59:54
“生态养生”娱晚年
保健医苑(2021年7期)2021-08-13 08:48:02
住进呆萌生态房
学生天地(2020年36期)2020-06-09 03:12:30
生态之旅
中国旅游业2017的风往哪吹?
金色年华(2017年12期)2017-07-18 11:11:19
旅游
生态
领导文萃(2015年4期)2015-02-28 09:19:05
旅游的最后一天
旅游业
江苏年鉴(2014年0期)2014-03-11 17:09:32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海外英语(2013年8期)2013-11-22 09:1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