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018-08-06 11:45:32赵喜满
魅力中国 2018年10期
关键词:倍数课本注意力

赵喜满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 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良好习惯乃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放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在不断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可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何为学习习惯呢?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成为一种个体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

笔者认为,小学生的可塑性大,向师性强,容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说,在小学阶段是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关键时期,所以,应从小学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形成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小学生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呢?笔者认为要培养以下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

(一)学会听。专心听别人讲话是一种良好的习惯,首先教给学生听的方法:要求他既要学会倾听老师讲课,又要学会倾听同学发言。我告诉学生,听时要做好积极地心理准备,把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自己先独立想一想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再虚心倾听其他同学的意见,逐步学会记住他人发言的要点,听后要用“我明白了”、“我同意你的看法”、“請您把它再讲一遍好吗?”等语言表明自己的听的结果。慢慢地学生就会达到听懂、听出要点的要求,从而实现 “会听”的目标。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听的能力明显提高。

(二)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形象化的直观教学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小学生好奇、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持久性差,在实践中我体会到这是直接影响学生听课效率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了使学生的注意力保持相对的稳定,我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灵活巧妙地讲课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数学教学内容本身比较抽象、枯燥,如果教学语言生涩、呆板,学生学起来就乏味、疲倦,很难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因此,教学语言在精炼、准确的同时,更要生动、活泼;增加形象思维的色彩。如:在教学 “相遇问题”中,可以安排几个学生表演相遇问题中的几种不同的情况——追及、同向、反向、还剩多少才相遇……,配之形象化的动作,学生十分感兴趣。

人们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我们要特别重视课的导入。在讲《循环小数》一课时。根据学生爱听故事、爱看动画片的特点。一位老师这样引入新课的,同学们,我知道你们很喜欢听故事,今天老师就带来了一则故事,同学们请认真听好,于是教者就边出示幻灯片边讲: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老和尚对小和尚说,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老和尚对小和尚说……。讲到这里孩子们都笑了并接着说起来。这样孩子们不仅对循环一词有了粗浅的认识,又对本课很感兴趣,因此激起孩子们认真听讲的欲望。

二、要培养学生积极动脑,善于思考,善于质疑的习惯

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在数学学习中,学生的思维既不是自发的,也不是靠教师下达指令就能激发的。问题才是思维的动力,只有提出了恰当的问题,才能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因为疑问能使学生从心理上感到茫然,产生认知冲突,促使学生积极地思考,这就产生了学习的动力。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对孩子发问,为什么这样做?你是怎么想的?他说的对不对?你有没有什么问题要问?在教学《圆柱的体积》一课,先让学生想求圆柱杯子中水体积的方法,学生很容易想到了把水倒入长方体容器中求水的体积。问题一变”如果是圆柱形铁块的体积,怎么求”,学生一脸茫然,开始在脑海中快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而引入课题,探究新知,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快速地调动起来。如教学《3的倍数的特征》,老师先抛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我们已经知道了2和5的倍数的特征,那么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呢?学生迅速进入了观察3的倍数的特征的状态,然后进行大胆的猜想,3的倍数的个位上的数是不是3的倍数呢?学生讨论发现,3、6、9是3的倍数,但12、15、18个位上就不是3的倍数,此时小精灵聪聪进行有价值的提示,把3的倍数的各位上的数相加,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同学们进一步猜测,3的倍数与各位上的数的和有什么关系呢?在进行观察验证得出结论。上述学生观察――猜想――推翻猜想――再观察――再猜想――验证的过程突出了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培养认真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

指导小学生阅读课本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方面。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注意训练学生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如果学生养成了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具备了阅读数学课本的能力,就获得了终身受用的自学能力。所以,在一、二年级数学教学中,我特别注重培养学生学会看懂图、式、文;到了中、高年级就要求他们阅读课本,并提出明确而具体的要求,让学生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自觉阅读数学课本的良好习惯。

四、培养运用数学语言准确表达思想的习惯

语言和思维密不可分。思维是语言的“内核”,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工具。口头语言同思维关系更直接、更密切。古人云:“言为心声,言乃说、心乃思”。语言的发展是思维能力发展的前提。因此,正确运用语言表达思想,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在低年级,我特别注重训练学生运用学过的数学语言来表述图意,复述题意,说明计算过程和回答问题,要求他们逐步做到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到了中、高年级要训练学生有根据有条理地说明算理,分析数量关系,理由充分地与同学争辩,讨论问题,并能随时纠正别人不正确的语言。

习惯它具有支配行为的力量,但习惯是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养成的。

总之,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今天,充分发挥数学教学的整体教育功能,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坚持示范诱导,抓好起始训练,坚持严格要求下的反复训练,对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将会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猜你喜欢
倍数课本注意力
说说“倍数”
巧用“倍数的和”
同样是倍数,为啥还不同
让注意力“飞”回来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扬眼”APP:让注意力“变现”
传媒评论(2017年3期)2017-06-13 09:18:10
A Beautiful Way Of Looking At Things
如何表达常用的倍数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