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教学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用的思路

2018-08-06 11:45:32徐富锋
魅力中国 2018年10期
关键词:应用思路导学案高中物理

徐富锋

摘要:“导学案” 教学模式作为一种在新课程标准改革之下诞生的全新教学模式,相比与传统教学模式拥有诸多优势,通过“导学案”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们从传统教学模式当中的被动学习,转变为“导学案”教学模式当中的主动寻求学习机会,通过“导学案”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提升学生们的综合素质和学习成绩提升,在“导学案”教学模式当中,学生的主题地位更加明显,教师也能更好明确自身引导者的身份。本文针对“导学案”教学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当中的应用思路展开分析,期望能够为高中物理教学带来全新的教学转机。

关键词:“导学案”;教学模式;高中物理;应用思路

在传统教学模式当中,教师经常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展开教学,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长期得不到自我能力的展现和自我思考空间的提升,导致逐渐失去学习兴趣,教学课堂彻底沦为由教师主导的你问我答,教师一味的讲台上讲述,学生在台下飞速的记录,然后自己在遇到瓶颈时通过笔记反复学习,这种教学模式虽然能够提升学生们的学习成绩,但是学生们的主体地位完全不受重视,学生们彻底沦为学习机器,所以在当前高中阶段的物理教学当中,教师应该积极寻求转变,利用“导学案”教学模式,给学生们带来全新的学习体验,重新燃起物理学习兴趣。

一、高中物理教学当中的“导学案”教学模式

在高中阶段的物理教学中,“导学案”教学模式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开展,三个部分通过教学开始之前、教学进行时和教学完成之后来区分。首先,在教学开始之前,教师可以利用“导学案”教学模式,让学生们完成对即将学习课程的预习,让学生们先明确这堂课所要学习的知识重点部分在哪里,并且能够提前将自己无法理解的问题挑选出来,教师在预习阶段应该给学生们确立一些具体的目标,比如问题的查找,理论知识的记忆等,让学生们在正式教学开展阶段能够迅速掌握一些基础知识,让课堂教学拥有更高的教学效率,学生们通过将问题记录在笔记本之上,带着问题开展学习,让自身的学习目的更为明确,并且为了解决自己的疑惑,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集中自己的记忆力,在“导学案”教学模式当中的预习阶段,最好不要超过十分钟,如果时间过长可能会导致学生们感受到学习压力,抗拒课前预习,导致课堂学习效率大幅度下降,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所以说预习阶段在教学当中担任非常重要的角色,学生们应该能够通过自身的学习能力养成优秀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其次,是在教学进行时的“导学案”教学模式应用,在这个阶段应用“导学案”教学模式,主要是学生们在经过之前阶段在“导学案”教学模式当中的预习当中所获得的信息,和其他人沟通交流互换有效信息,针对这些问题展开讨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能急于给出学生们答案,给学生们留出足够的时间展开自主思考,同时发现更多的问题,并通过创新能力来给出更多的猜想,在学生们讨论完成之后,教师通过提问,将学生们所总结出的各类信息和问题列举到黑板上,并且带领学生们将这些问题和信息按照类型分类,在这个过程中,锻炼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主观能动性发现问题、解决问题[1]。对于课堂上的重点和难点,教师不可以直接给出答案,应该和学生们一起思考,引导学生们解开问题,锻炼学生们的解题能力,并且教师要让学生们将这些步骤的重点记录下来,在以后的学习当中应用;最后是通过“导学案”教学模式在教学完成之后阶段的应用,在这个阶段应用“导学案”教学模式,主要是让学生们将在本堂课上所学习到的内容,通过自身的总结能力,进行归纳整合,加强自己对于本堂课学习内容的记忆,并且开展一些题型的训练,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能主动插手,学生们在遇到瓶颈时提问教师,教师引导学生找出答案,解决问题,锻炼学生们的自主能力[2]。

二、“导学案”在高中物理教学当中的应用

“导学案”教学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的应用阶段,要求学生们拥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所以首先教师应该通过“导学案”教学模式给学生们带来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学案的设立应该具有一定挑战性,让学生们能够开展一定讨论,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比如,在应用“导学案”教学模式时可以设计这样一个问题:根据库仑定律公式可以推断出,当r→无限大时,有F→0;当r→0时,F就→无限大,这种推断是否是正确的推断?能否说出你给出答案的原因?学生们在经过激烈讨论之后,发现很多学生们没有正确认识这道题设立的原因是什么,其实这种观点是一种错误的观点,所以在开展教学阶段,教师应该利用“导学案”教学模式开展有效引导,让学生们得出正确答案,只有在探究过程中寻找问题答案,才能让学生们产生学习积极性,渴望得到正确答案,相比于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填鸭式教学,教学效果明显要好上许多[3]。

其次,教师可以通过设立这样的问题来引导学生们学习新的解题方法,提升学生们的思维能力。比如:A和B两个小球的质量完全相同,并且在一个平面上同时向右移动(平面光滑整齐),A球和B球的动量分别为p A =9kg·m/s、p B =3kg·m/s,那么如果A球追上B球并发生碰撞,那么两球的动量值是多少?这个问题的设立主要是让学生们思考,两个球体的运动系统是否遵循动量守恒?当两个球体撞到一起之后产生什么样的动能?遵循的规律是什么?学生们在推导答案过程中,明确力学的各種定律,加强自己对于知识的意识,由教师引导,利用全新的解题方法得出答案,提升学生们的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4]。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导学案”教学模式能够帮助学生们提升学习兴趣,从而得到学习效率的有效提升,并且通过让学生们带着问题进入学习当中,可以让学生们主动获取知识,渴望解开问题,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当中枯燥无聊的教学氛围,教师应该及时转变自身的传统教学观念,给学生们带来全新的学习体验。

参考文献:

[1]陈玺君.运用导学案搞好高中物理教学[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4(36):18

[2]库拉西·吐尔达洪.关于高中物理导学案教学应用的研究[J].新课程·下旬,2017(8):30

[3]吴汉城.基于导学案的高中物理教学模式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

[4]邢加良.学案诱导探究物理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5

猜你喜欢
应用思路导学案高中物理
学好高中物理必须做好的四件事
高中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物理实验
游戏教学法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实践
项目管理在农村电力市场营策划中的应用思路
撑一支竹篙 向更深处漫溯
浅谈如何提高导学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效性
构建优质高中数学课堂,实现活力教学
微商思维在高职市场营销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中国市场(2016年35期)2016-10-19 02:57:22
新形势下高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构建
学周刊(2016年23期)2016-09-08 08:5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