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娟
摘要:如今数学成为了很多学生的“心头恨”,在他们的认知里,认为数学实在太难学了。在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下,老师讲,学生听,做笔记,课下做习题。老师和学生一直处于这样的主导与被主导关系,这样的方法对于课堂教学来说其实是不利的。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教学方法
很多学生都害怕数学,再加上老师不当的教学方法,对数学更是敬而远之。多数老师都会采用“题海战术”,但是他们忽略了还有一部分没有听懂的学生,以往下去,部分学生就会产生厭学现象,对于数学的态度,更甚以前。对于老师来说,在课堂上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最大程度的发掘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围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行课堂的思考。
一、加强基础,杜绝“题海战术”
俗话说:“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所以很多老师奉行题海战术,相信在做很多题的情况下,一定能熟能生巧,掌握解题的方法。其实不然,要是没有扎实的数学基础,做再多的题也是枉然。例如,学生在没有掌握数学基础的基础上做题,拿到题目也是“干瞪眼”,翻开答案,哦,原来是这样解的,更甚者,还不知为何是这样解的。造成这样的原因之一,就是基础不扎实。打好基础是我们作为老师教学的首要目标。
例如,一道题需要用“三角函数”的知识点来解答,而学生连三角函数的公式都不会背,这还谈什么解题。而且公式的推导也是非常重要的,有一部分老师讲新课时,直接就把公式摆出来,学生也只能死记硬背来记住公式,这样的方法无疑是有缺陷的。各个公式之间其实是有联系的,其中公式的推导就是非常重要的,有时在一个公式的推导里会有另外的知识点。我们要做到,在看到题目条件的同时,就要联想到公式,更甚者,就要联想到公式的推导过程及相关知识点,这样,拿到题目时,学生就不会对着题目,无从下手。
在这样的情况下,配合一定的典型题目,使知识点更加深入,但这一定不是“题海战术”。“题海战术”的使用,往往是老师想要学生通过练题来认识题型,掌握题型。殊不知,题目是永远也做不完的,而且在高考之下奉行题海战术,是相当失策的,高考又什么时候考到过原题呢?只有掌握扎实的基础,做的题才是有效的,脱离扎实的基础,“题海战术”完全是枉然的。基础与应用是相互联系,相互支持的,在扎实的基础下,才能在更好的解决问题。所以,加强数学基础是我们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重中之重。
二、培养“发散性”思维,注重学生创新性的培养
在当今“高考”的压力下,传统的教学模式更为普遍,以高考为目的,“老师讲,学生听”,采用“题海战术”,老师讲了,学生做题,解答题目,继续做题,循环往复,其实这对高考来说并无多大的帮助,而且忽略了教学的真谛。我们教师教学的重要任务就是发掘学生的潜力。所以发掘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性、创新性思维是非常重要的。
在当今的课堂上,发散性、创新性思维尤其少见,但在数学的教学中,这些尤为重要,我们在教学中常说“要学会举一反三!要学会举一反三!”然而早已忘记在有举一反三能力的前提下,我们需要有发散性的思维。在当今的课堂中,学生是记住公式,再套入题目中,老师则是书写出解题的过程,造成“一题一解”,而忽略了“一题多解”或“一题多问”。这种死板的课堂教学方法,使发散性思维培养不起来。“一题多解”,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碰到题目,不应该只单单讲解一种方法,而应该把能解出题目的方法都列出来。或者,可以带动同学,让他们想想是否还有其他的方法能够解答出来,在列举完方法以后,可以进行比较,和学生共同讨论,讨论出最简便的方法来。
“一题多问”,很多时候,一道应用题考察的并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知识点,而是很多知识点的结合。我们在很多时候,都是用一道题来讲解一种方法后,再用另一道题进行另一种方法的讲解,这不仅浪费了课堂的时间还降低了课堂的效率。题目在多个知识点的前提下,我们可以带动学生,根据已有的条件来改编题目,大家再一起解答,这不仅提高了课堂的效率,还带动课堂的氛围和学生的创新性。
在教学中,我们常常说要学会反向思考问题,避免固定思维。一道题目,你也许从正面角度来看,怎么也解不出来,但是你用反向思维来思考的话,问题就会迎刃而解,要学会用多个角度看问题。例如,我们都知道把钱存在银行里会产生利息,利息的计算,我们通常采用复利来计算,例如,王先生元旦将M万存入银行,年利率为k%,采用复利计算方法,在n年后,他能收到多少利息?由条件可知,公式为:M(1+k%)?。我们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思考这个问题,给出已有的公式M(1+k%)?,求在第十年,王先生会收到多少利息?这不就是有一个问题了吗?所以要从多个角度看待问题,加强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三、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这点肯定很多老师都觉得非常困难,因为很多学生对于数学有抵抗,其实造成这种结果的大部分原因就是以前传统的教学模式遗留下来的诟病。培养学生的兴趣,其实这也不难,比如,在课余或者课堂知识讲解完还剩余时间的情况下,我们可以讲一些数学的小趣事,故事,例如,以前泰勒斯偶然看到大家都在看公告,原来公告上说,法老要找最聪明的人来测量金字塔的高度,于是他去了,他只用了一把尺子和一根棍子。他把木棍插在金字塔的旁边,当木棍和木棍的影子一样长的时候,他测量了金字塔影子和金字塔地面边长的一半的长度,把这两个长度加起来就是金字塔的高度。所以泰勒斯成为了最聪明的人。
类似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阿基米德洗澡发现阿基米德定律的故事。这样的小故事,既娱乐了大家,也学到了知识。又或者我们在介绍一个定理时,可以先介绍关于定理发明人的生平故事,简短一点就好。在课业不繁忙的时候,我们可以举办一些数学知识竞赛,可以组织小组赛,个人赛,并配以一定的小奖励。这样既复习了数学知识,开发了思维,又能提高大家对数学的热情。何乐而不为呢?老师们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方法来提高学生对于数学的热情和积极性,这对于课堂的学习显然是有益无害的。
数学的教学和学习也不是非常困难的,各个知识点之间是有联系的,我们需要统筹规划,做好方方面面。不应局限于高考下的教学模式,要突破传统模式,打好学生的数学基础,提高他们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从而更好的发掘学生的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