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兰英
摘要:在初中阶段,语文的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关键,也在整张试卷占有一个重要的比重。但是,提高阅读能力绝非一朝一夕,语文阅读虽然占有很大的分数比例,但是由于学生的语文成绩总是提升不大,一些学生甚至选择逃避语文的学习。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培养;教学探讨
目前,随着教学的倾向以及课程的增加,让初中语文课程渐渐在广大的学生和家长的心中变得不是那么重要,一些学生更重视一些理科性的知识,像数学物理。想要学好语文,最重要的是坚持,语文的知识点是需要在量达到程度,才能在质上发生变化,像我们的阅读理解的能力提高就是这样的过程,必须长期坚持,才能有明显的改变。有些学生对于阅读的学习相当纠结,有些人一段时间坚持每天做阅读,但是始终成绩还是就那样,因为在考试中考察的基本是不一样的文章,学生一旦遇到不一样的文章,他们就无法思考了。
这些问题都是源于学生只注重于一篇文章的答案,而不是一篇文章的解题思路,学生往往对于学习语文阅读,采取难点逃避的态度,这样是很不利于学生的提高的,一些学生喜欢记叙文,因为他们觉得像读故事,内容比较丰富,但是一遇到说明文以及议论文,他们的头脑里就出现了“困难”二字,总是提不起兴趣。像这样的难点,应该时刻激励学生,让学生自己鼓励自己,勇敢地面对困难,迎难而上。而要想让学生形成这样坚定的信心,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让学生找到方法,增加学习语文的兴趣,提升学习语文的动力。
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升入初中,学生已经有了小学六年的学习语文的经验,但有些时候这种经验会导致学生丢掉学习的乐趣,因为很可能原来的小学教学形式太过于单一,从而导致学生的主动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学生往往会着眼于枯燥乏味的东西,长此下去就觉得语文就是那个样,没什么好玩的。初中的教学,更多的应该培养学生主动的学习,而不是像小学那样学写字一样,教师写一笔学生写一笔,随着初中的知识面的扩张,很多东西都是需要学生自学的。因此,初中的一开始,就一定要提升学生对于语文的积极性,让学生保持对语文的热情程度。
像閱读这样的难点,首先就是需要教师让学生自行阅读,扩展他们的阅读储备量,这样便形成了很好的阅读的感觉,有了这些基础,学生才能结合随后讲解的解题技巧,去更好地完成题目。“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营造一种求知的环境是必要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参与进课堂而提供物质基础。阅读是一个大的方面,它的含义涵盖的是文章的思想感情、修辞手法以及文章的布局,阅读这种题型的布置就是为了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锻炼学生的思维灵活程度,所以我们教学阅读不能只是局限于试卷拿几篇简短的文章,而是需要给学生推荐一些其他的课外文章,加大学生的课外补充量。
语文的学习需要增加学生的广度与深度,像阅读这个方面,就是在整个初中阶段相对于困难的知识,它的教学是始终贯穿于初中三年的时期的。学生学习阅读是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也是一种积累的过程,教师应该扮演好一个引路人的角色,而不是和学生一起去完成任务。在初中这个时期,学生应该自觉的去看一些课外书籍,不管是哪个方面的题材,都会对于学生的阅读能力有一定的帮助。然后学生养成了看书的习惯,他们在做题的时候就觉得阅读也就不是那么困难了。语文的学习可谓终身学习的过程,小学学习是语文的文字基础,初中是语文的定性阶段,这个阶段应注重学生的兴趣培养,让学生乐于学习甚至从学习中找到快乐。
二、课堂环节的布置
在初中阶段的教学,应该摒弃小学的那种填鸭式的教学观点,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之中,课堂应该尽量靠学生自己去回答问题以及解决问题。学习阅读应该从培养学生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方面入手,提高学生的语文整体素养。在课堂上,应该讲一些比较深奥的东西深入浅出、提纲挈领,总结一些经典的东西,让学生记录下来,而不是把知识浮于表面的含义,给学生讲解了一通之后,反而让学生越听越糊涂。造成这样的情况,都是由于一些教师的语言不太直白,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所以,课堂讲解难题,一定要从简单的入手,逐个突破。
与此同时,课堂上还要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学生的各方面主动性,开展课堂活动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在有些课堂上,很多教师为了节省教学时间,只是一味地拉进度,这样学生听得云里雾里,反而没有什么教学效果。通过一些与课堂相关的小活动,如开展朗读比赛或者简单的角色扮演的环节,学生的思维得到有效地放松,在张弛有度的环境下,他们的学习情况会更好,学习效率会大幅度提高。一节课的几十分钟,不能完全在干一种事情,这样就算再有趣的内容,也会变得极其无聊,为此把时间划分为一个一个的模块,有条理的安排,这样学生的注意力在转化中调整了,他们就会集中注意力去思考问题。开展课堂上的活动也同样是教学的一种方式,活动的内容都是与知识紧密联系的,也会给学生带来好处。
三、解题技巧方面训练
在通常试卷的考察中,阅读方面的题型会考察思想情感、修辞手段等等,这些都是有一定的技巧可依的,如果学生没有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那么在不懂答题要领的时候,就会失去很多不该丢失的分数。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解题规律,了解答题规律和组织语言的规律是初中时期需要训练学生的一个重点,像我们找出一篇文章的是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就一定要回答“这句话形象生动的写出了…”而一段话如果采用排比的修辞手法的话,那么在答题的时候就要说出这段话具有句式整齐的效果,这些都是在考试中的小技巧,只需要注意一下,就能让整个答案变得更接近标准答案,从而提高不少的分数。
在初中考试中,同样是理解到了问题的关键,但是回答的情况大相径庭,这就是由于很多学生的答题就是随性而答,写了很长的一段话,但是阅卷教师就是找不到得分的关键词,这种答案的分数自然很低。此外,训练学生的答题技巧还是一种对思路的清理,在答题时分点进行回答,会让我们考试的时候思路变得更为清晰,也更容易找到关键的词语或者句子。
四、结束语
做阅读理解题的时候要做到文通句顺,组织语言,用简短的文字表达出一篇文章的核心思想。在阅读的教学中,应该让学生找到一定的规律,学会一些基本的答题技巧,并且要多多训练学生的审题能力,避免不应该的过失性失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