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乡镇行政管理的基本特点和特殊原则

2018-08-06 12:21:40林惠雨
魅力中国 2018年14期
关键词:基本特点

林惠雨

摘要:乡镇作为我国最基层的行政机构,一头连着城市,一头连着农村,在整个国家行政管理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乡镇行政管理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主要渠道,是政府与群众直接联系的桥梁和纽带,由此决定了其具有其他层次的行政管理所不具备的一些基本特点和特殊原则。

关键词:乡镇行政管理;基本特点;特殊原则

一、乡镇行政管理的基本特点

乡镇行政管理就是乡镇行政机关依法对乡镇区域内的行政事务和公共社会事务的管理,其行政管理的层次最低,行政权力有限,具有鲜明的特点。

(一)从管理服务来看。1、直接性。乡镇作为我国最基层的行政机构,直接面向千家万户,以人民群众的意愿和要求为基本出发点,一切从群众出发,一切为了群众。群众办事首先想到的就是乡镇政府,而乡镇具体事务直接关联的就是群众。2、服务性。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利益是一致的,为人民服务是乡镇行政管理的根本宗旨,乡镇行政行为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涉及党的政治、经济、惠农政策等等,都具有较严格的政策界限和重大政治影响。因此,必须按政策办事,有章可循,服务为本。3、执行性。乡镇具有最终贯彻落实上级机关做出的各项决策部署的职能,特别是涉及人民群众利益的各项政策和安排,上级一旦下达,就要马上组织学习贯彻落实。此外,各职能部门的任务分解下达之后,乡镇必须按要求及时办理反馈,总的来讲,乡镇更多是扮演着执行者这一社会角色。

(二)从机构设置来看。1、由于乡镇机构设置数额有限,而所管理的事务涉及方方面面,致使有的乡镇机构设置没有充分体现自身的特色和优势。如:有的乡镇把所有涉农站所合并为农村综合服务中心,统管农林牧渔的服务工作,虽然集中了职能,精简了机构,但是会出现人员岗位交叉,职责不明确等问题。2、大部分驻乡镇站所实行垂直管理,乡镇对他们是看得见,管不着,指不动,遇到问题时,缺乏有效配合与协作,弱化了乡镇治理功能。3、乡镇一部门多职能,一部门一干部、一干部多职务现象十分普遍。此外,部分乡镇因地理、经济等原因,队伍老化严重,青黄不接,不能很好的指导农村工作。

(二)从权责明晰来看。1、乡镇作为群众办事的第一“窗口”,直接承担着本区域内经济、教育、科学、计生、文化、卫生、体育、民政等具体工作,几乎上级具备的所有职能乡镇一级都要有人管,所谓“上边千条线,下边一根针”,乡镇俨然成了一个全能型的政府。2、乡镇处于一种权责极不对称的处境,除了本身负有的责任外,上级政府部门通过行政命令或签订责任状等手段,把不应由乡镇负责的事情也都交由乡镇处理,例如打击违章违建、偷盗河沙等任务,乡镇并没有执法权,但出了问题往往一票否决。3、大部分乡镇工业基础落后,税源有限,财政资金主要来源于上级的转移支付和少量专项资金,因而在履行公共服务职能时,心有余而力不足。

二、乡镇行政管理的特殊原则

乡镇管理原则是在乡镇管理實践中形成的反映管理活动内在 规律 、受制于一定社会意识形态下的价值观念的具有指导意义的准则。因为乡镇不同于县级以上行政机关,它是从乡镇管理的特定情境出发的,其解决的中心问题是乡镇管理的实效问题,所以遵循一种因地制宜原则,即特殊原则。

(一)服务原则。服务原则是指乡镇必须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念,并以主动服务的方式为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满足群众精神文明需求、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而服务。深入农村、走访农户是乡镇工作的一种常态,乡镇人员的言行举止都在群众眼里,一旦工作态度和作风不能被群众满意,很容易给政府带来负面影响。所以,没有一颗真正扑下身子为民办事的心,是很难了解和解决群众需求,真正拉近干群关系的。因此,服务原则对乡镇行政管理来讲至关重要,小事处理好了才能赢得人心、赢得民心,小问题解决好了才能创造和谐、稳定大局。

(二)权变原则。权变原则是指在乡镇在行政管理过程中要根据所处的内外部环境条件随机应变,以更好的推进治理进程。我国地广辽阔,各个乡镇的人文历史、经济基础、地理环境、群众素质、民风习俗各不相同,甚至同一地区内的乡镇都会有差异,而中央针对乡镇行政管理是通盘考虑的,尽管在省、市、县一级政策得到了具体化差异化,但是大方向还是不变的。当前,我们经常看到乡镇管理在实践中出现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会议,种种原因遗留的问题普遍存在,群众反响大。归根到底,是缺乏权变管理的思想和方法。因此,乡镇需要针对所处的具体条件寻求最佳的组织设计和管理方式,并通过采取有效的协调、控制和反馈手段,保证管理活动有效进行。只要适度的利用权变原则,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三)创新原则。创新原则是指乡镇行政管理活动过程中要敢于突破传统、突破常规。乡镇与群众经常直接接触,上级部门涉及群众的切身利益的政策、方针不可能事无巨细,面面俱到,就其现实性而言,无法过度强化原则性,这就需要乡镇在执行时化原则为具体,既要保持原则不动摇,又要坚持创新高效。具体来讲就是发挥干部职工和群众的思维,跟着时代步伐,创新发展观念;主动深入基层,调查民情听取民意,转变工作思想观念;培养企业家精神,勇于运用多种方式创新。乡镇行政管理要搞好,只有在方方面面采取新思路新举措,才会有新突破新局面。

(四)治理原则。治理原则是指各种合法的组织主体依法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有效治理。乡镇行政管理更多是对乡村公共事务的治理,治理主体除了乡镇政府之外,还有多个站所、各村支两委、甚至有些乡镇存在非政府自治组织。因为治理主体的多样性和治理对象的广泛性,乡镇政府如何合理高效的与非政府组织协同合作实施公共事务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群众对公共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大,乡镇政府的供应能力却没有得到有效增长,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社会发展。而社会组织的实力不断提升,已成为政府职能转移的重要协作者,一些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功能,通过社会组织来承接,能够更好的推进实施,这对推进乡村治理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进一步优化了政府职能,增强了治理效果。

参考文献:

[1]左然,乡镇行政管理体制需创新[J].瞭望新闻周刊,2010,11(4):64-66

[2]寇凤超.深化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路与对策.集团经济研究.2006,(8):8

猜你喜欢
基本特点
影响藏族舞蹈的发展因素及其自我创新发展的探究
抗战时期我军军事法制建设的基本特点
陈洪绶木刻版画中的“文人画”研究
艺术评鉴(2016年19期)2016-12-24 20:11:50
谈风险导向内部审计
财会学习(2016年19期)2016-11-10 04:56:21
预防计算机网络犯罪的应对措施
关注生成,构建动态高中数学课堂
考试周刊(2016年46期)2016-06-24 13:24:17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小学语文识字写字教学
论邓小平理论创新的基本特点
青春岁月(2015年14期)2015-07-29 16:27:10
浅析当代国际贸易创新的基本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