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地区菊苣品种“沃姆”引种栽培初报

2018-08-06 05:12:08任冰如梁呈元吴菊兰李维林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18年3期
关键词:菊苣肉质软化

任冰如,陈 剑,梁呈元,凡 杭,赵 磊,吴菊兰,吕 寒,李维林

[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南京中山植物园),江苏 南京 210014]

菊苣(CichoriumlntybusL.)为菊科(Compositae)菊苣属(CichoriumL.)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地中海、亚洲中部和北非。人们从野生菊苣中驯化选育出一系列蔬菜品种,以其嫩叶、叶球或叶芽食用,别名欧洲菊苣、比利时苣荬菜、苦白菜等,在中国市场上又被称为玉兰菜或金玉兰菜。软化类型的菊苣生产过程需要二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大田栽培,目的是培养粗壮充实的肉质根;第二阶段为软化培养,使肉质根在黑暗条件下形成脆嫩多汁、营养丰富的芽球。菊苣芽球属于一种高档蔬菜,不仅具有丰富的 β-胡萝卜素、钾、钙和VC等营养成分,还含有萜类、黄酮、酚酸类等化学成分,具有保肝、降血糖、调节血脂和抗高尿酸血症等药理作用[1],在意大利、法国、比利时、荷兰、德国、日本等国家生产较多,目前我国河北、黑龙江、山东等地已有栽培[2-4],其他多个地区有引种栽培试验[5-10],但江苏地区未见规模化生产的报道,南京市场未见菊苣芽球销售。我们从比利时引进菊苣品种“沃姆(Zoom)”种子,于2015年进行分期播种试验,观察其生长发育情况,根据试验结果,于2016年秋季采用营养钵育苗,初冬收获肉质根,并进行软化培养。本文依据菊苣品种“沃姆”的栽培试验结果,结合前人的文献报道,对试验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该品种在南京地区的栽培技术,旨在为本地区引种菊苣的可行性提供依据,并为其驯化育种建立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菊苣品种 “沃姆(Zoom)” 购自比利时根特市。

1.2 试验方法

1.2.1 分期播种试验

分期播种:试验于2015年在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实验苗圃进行。播种前施入泥炭土1 000 kg/667m2改良土壤,以氮-磷-钾复合肥120 kg/667m2作基肥,做成宽 150 cm的畦,畦间沟宽30 cm,沟深15 cm。点播,行距20 cm,株距30 cm,播种深度1 cm,每个处理播30穴,每穴播5粒种子,播后用泥炭与河沙(体积比1∶2)混合的基质覆盖并浇透水,2片真叶之前保持畦面湿润。幼苗2~3片真叶时间苗,每穴留取2~3苗; 4~5片真叶时定苗,每穴留取1苗。定苗后施尿素10 kg/667m2,封垄前肉质根膨大期施复合肥20~30 kg/667m2,肉质根形成后叶面喷施2次0.3%磷酸二氢钾。种子分别于2015年4月10日、5月13日、6月10日、7月10日,8月14日播种,其中 7月10日播种的种子因夏季高温,出苗后陆续死亡,其余种子播后100 d左右,即依次于2015年7月22日、8月24日、9月16日采挖根株,每个处理取10株对形态指标进行考察。

根株处理:采挖的菊苣植株,在离叶柄基部6cm处切去叶片,随后对残根进行整理,参照贾东坡[5]、刘皓等[11]的方法,将根上残留的叶柄削成锥状,注意不伤及叶芽的生长点,并切除主根上细弱的根尖及分支根,使肉质根整体较为顺直,以便在软化培养时保持直立和少占空间,整理好的肉质根在阴凉通风处晾干切口,随后在0~4℃贮藏2周后进行软化培养。

软化培养:采用土培法,先在容器中填入10 cm厚的河沙或园土,插入处理好的根株,注意保持根株直立且株间叶柄基部高度一致,在根株间隙填土直至根株顶部,浇透水后再填土,直到顶部以上有10 cm厚的土层。栽种好的根株置15~18 ℃黑暗环境下培养, 20~25 d后取出芽球进行考察。

1.2.2 营养钵育苗大田种植试验

营养钵育苗:于2016年8月24日,取蜂窝状育苗纸筒,纸筒规格为直径5.5 cm,高度6 cm,取过2 cm筛的表层园土,按体积比10份园土加1份腐熟羊粪,混匀后装入纸筒浇透水即成营养钵,每个营养钵播2~3粒种子,随后覆盖1 cm厚的细土,盖上一层遮阳网。播种1周后开始间苗,每钵留取2苗,第2片真叶开始生长时定苗,每钵保留1苗,定苗后早晚揭开遮阳网炼苗,第3片真叶开始生长时叶面喷施0.5%尿素溶液,移栽前1周喷施0.3% KH2PO4溶液,去掉遮阳网炼苗,于第5片真叶展开前后移栽。

大田栽培:于2016年9月20日取幼苗带土移栽,株距30 cm,行距40 cm,移栽前田间施羊粪300 kg/667m2、复合肥20 kg/667m2作基肥,移栽后浇定根水,2天后查漏补缺,20天后施脲素10 kg/667m2,40天后施复合肥20~30 kg/667m2,肉质根收获前10天叶面喷施0.3%磷酸二氢钾,于2016年12月9日收获肉质根进行考察,在离叶柄基部2~3cm处切去叶片。

软化培养:采用水培法,在容器中放入整理好的根株,使叶柄基部的高度一致并使根株保持直立,灌入清水,控制水面在叶柄基部以下1~2 cm处。栽插好的菊苣根株置15~18 ℃黑暗的环境下培养,20~28 d后收获芽球进行考察。

2 结果与分析

2.1 分期播种试验

大田栽培阶段结果:表1为菊苣品种“沃姆”分期播种生长100 d后根株的生长情况。由表1可见, 4月10日播种的抽苔率达70%,5月13日播种的抽苔率达100%,因菊苣抽苔后根内营养被消耗,不能用于软化培养,说明该品种在南京地区不宜春播;6月10日播的抽苔率为10%,但所形成的根细小,根径仅1.8 cm,根重35.4 g,无法用于软化培养,因此也不适宜播种;7月10日播种的种子因夏季高温,出苗后陆续死亡;8月14日播种的抽苔率为0,虽然存叶数较少,叶片和根较短,但根径较粗,可用于软化栽培,因此确定该阶段为适宜播种期。

表1 菊苣品种“沃姆”不同播种期生长100 d后的形态指标(2015年)(n=10)

软化培养阶段结果:取8月14日播种形成的菊苣根株用土培法进行软化培养,得到淡黄色芽球,表2为对芽球考察的结果,芽球平均长17.8 cm,直径3.5 cm,质量69.0 g,包心叶数12.3片。芽球苦味很轻且带有甜味,但因被土层覆盖清洁度较差。

表2 菊苣芽球考察结果(2015.12.29)(n=10)

2.2 营养钵育苗试验

大田栽培阶段结果:在2015年试验结果的基础上,于2016年秋季采用营养钵育苗移栽的方法栽培菊苣,对收获的植株进行考察,结果如表3所示,植株平均存叶数为16.2片,叶长40.1 cm,根的直径3.2 cm,长度6.5 cm,重量50.1 g,未出现抽苔。移栽植株与直播植株相比,根较粗而短。

表3 营养钵育苗大田栽培菊苣的形态指标(2016.12.9)(n=18)

软化培养阶段结果:取2016年12月9日收获的根株进行软化培养,得到淡黄色芽球,其考察结果如表4所示,芽球长度为(13.0±1.5)cm,直径(3.3±0.4)cm,质量(43.4±6.4)g,包心叶片数(19.1±2.9)片。与土培法相比,水培法形成的芽球因不与泥土接触,清洁度较高。

表4 菊苣芽球考察结果(2017.01.25)(n=14)

3 讨 论

本文的分期播种试验与育苗移栽试验是在不同年份进行的,由于气象条件的差异,年份之间植株形态指标的考察结果没有可比性,尤其是2016年10月期间,南京地区遭遇了整个月份持续阴雨的极端天气,而10月份正是菊苣生长的关键阶段,降雨过多和光照不足严重影响了菊苣生长,导致根株生长量偏小,进而影响软化培养形成的芽球大小。

菊苣适应性强,生长旺盛,但由于种子细小,幼苗弱小,在播种至成苗阶段,确保种子出苗率、成苗率及整齐度,是大田栽培管理的关键技术,菊苣的栽培管理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适时播种

菊苣品种繁多,其生长习性、栽培用途不同,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之间生态差异巨大,软化菊苣的播种期从5月中旬至8月中下旬都有报道[2-10],在实际栽培中,适宜播期应根据品种及当地气候条件和地理位置而定。本试验结果表明,在南京地区,“沃姆”品种可于8月14日播种,考虑到过早播种因气温过高不利于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过迟播种因生长期缩短导致根株生长量不足,确定菊苣沃姆品种的适宜播种期为8月10—25日。

(2)育苗移栽

文献指出,菊苣肉质根在软化培养时应选择无叉根、直圆锥形的根株[4,6,12],分叉的根株因养分供应不集中而影响芽球品质,菊苣宜直播, 因为育苗移栽常因伤根而形成叉根或畸形根[12]。蔡雁平 等[7]采用育苗移栽的方法,获得的肉质根有30%~35%出现明显歧根,根形不周正,但在软化培养时只要采取留叶柄软化的方式,仍然能获得主球明显、球体较大、品质好的芽球。崔香群等[8]也发现分叉的肉质根在软化过程中并没有显著影响芽球的产量和质量。王岩等[13]的栽培试验结果指出,与直播相比,育苗移栽可以降低抽薹率,增加根株及其所形成的叶球重量。在本试验中,作者发现,菊苣的肉质歧根若主根粗壮仅尾部有分叉,仍可培养出正常的单个芽球,这一结果与蔡雁平[7]、崔香群[8]的报道是一致的。

文献所述软化培养时需选取顺直菊苣根的另一个原因,在于分支根在软化培养时不易操作,且需占取较多空间导致培养效率降低[14]。为此,作者将分支根进行适当修整,切去较小分支使整体较为顺直,切口晾干后用于软化栽培,提高了培养效率且可培养出正常的单个芽球。本试验结果说明,菊苣栽培可以进行育苗移栽,只要在移栽过程中不伤及根系并做到在4片真叶时及时移栽[15],保证所形成的肉质根有明显主根即可。

菊苣种子细小,顶土能力弱,播种时应注意浅播,覆土厚度不能超过1cm,播种后到成苗期间,必须保持畦面湿润同时又要防止暴雨冲刷。南京地区8月中旬入秋初期,常出现“秋老虎”回热和暴雨天气,菊苣种子播种后应搭建小拱棚盖遮阳网,防止土壤水分蒸发过快和种子或幼苗遭曝晒或暴雨冲刷。菊苣幼苗期需要适当覆盖、精细管理,直播菊苣虽然产生歧根的比例小但幼苗期管理难度很大,而育苗移栽便于集中管理,因此生产上更宜采用育苗移栽。营养钵育苗便于苗期管理,在移栽时又不易伤根,值得在生产中应用。

(3)病虫害防治

菊苣含有以香豆素类和倍半萜类为主的多种苦味物质,对生物有拒食作用[16],菊苣抗逆性强,较少发生病虫害,种植时宜采用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措施,对田块进行深翻、冻垄、晒垄、清除杂草,减少病虫来源。试验中发现,“沃姆”菊苣的病虫害主要发生在幼苗阶段,成苗后极少发生,其原因可能是成株中苦味物质含量增加,育苗移栽便于幼苗阶段病虫害防治,又表明了菊苣采用育苗移栽的重要性。菊苣幼苗阶段的害虫可喷洒低毒高效的杀虫剂,如敌百虫每亩(1亩约为667 m2,下同)用80%晶体或可溶性粉剂80~l00 g,兑水500 kg喷雾;乙酰甲胺磷(高灭磷)每亩用30%乳油80~120 mL,兑水40~50 kg喷雾;马拉松(马拉硫磷)用45%乳油1 000倍液喷雾;辛硫磷用50%乳油兑水1 000倍液喷雾。

“沃姆”菊苣在软化培养阶段,若采用土培法应注意土壤消毒,可在夏天曝晒土壤预先杀灭病菌、害虫和虫卵,防止软化时发生病虫害,若采用水培法应注意容器清洁和使场地通风。

总之,无论在大田栽培阶段和软化培养阶段,病虫害均很少发生且容易防控,这一特点有利于菊苣的无公害生产。

(4)软化培养

本试验用土培和水培两种方法软化菊苣,土培法需要使用大量泥土,且泥土需经适当消毒才能使用,可见土培法比较耗工费时,且产出的芽球受泥土污染,清洁度较差,水培法克服了以上缺点,生产中应优先采用。

4 结 论

本试验引进的菊苣品种“沃姆”能够适应南京地区的自然条件,结合适当的栽培技术措施,可在本地区种植推广;菊苣品种“沃姆”在南京地区的适宜播种期为8月10~25日;菊苣品种“沃姆”播种时宜采用营养钵育苗移栽的方法;菊苣品种“沃姆”软化培养时宜采用水培法。

猜你喜欢
菊苣肉质软化
“绿嘉黑”肉质风味与生长性能双丰收
今日农业(2022年2期)2022-11-16 12:29:47
春日水中鲜
美食(2022年4期)2022-04-16 00:25:37
“香煎”出好味
美食(2020年5期)2020-06-01 10:14:38
快乐环游记
牡丹皮软化切制工艺的优化
中成药(2018年10期)2018-10-26 03:41:30
软骨延迟增强磁共振成像诊断早期髌骨软化症
髌骨软化症的研究进展
好词聚焦
菊苣无公害栽培技术及利用
红旗农场菊苣高产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