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黄精道地性考证△

2018-07-31 10:22:36马存德常晖杨祎辰孙莹王二欢
中国现代中药 2018年7期
关键词:略阳黄精药材

马存德,常晖,杨祎辰,孙莹,王二欢*

(1.陕西国际商贸学院,陕西 咸阳 712046;2.陕西步长制药有限公司,陕西 西安 710075;3.略阳县中药产业发展局,汉中 略阳 724300)

黄精为百合科植物黄精PolygonatumsibiricumRed.、多花黄精PolygonatumcyrtonemaHua或滇黄精PolygonatumkingianumColl.et Hemsl.的干燥根茎。按形状不同,习称 “鸡头黄精”“姜形黄精”“大黄精”。黄精于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置沸水中略烫或蒸至透心、干燥,具有“补气养阴,健脾,润肺,益肾。用于脾胃气虚,体倦乏力,胃阴不足,口干食少,肺虚燥咳,劳嗽咳血,精血不足,腰膝酸软,须发早白,内热消渴”[1]。最早记载在三国北魏时期张揖编撰的《广雅》和西晋张华的《博物志》中:“昔人以本品得坤土之气,获天地之精,故名”[2]。据史料记载,黄精原属仙家服食之品,不作药用,《神农本草经》亦未收载,仙家把它列为“芝草之类”,记载在《神仙芝草经》中。作为药用最早记载于南北朝时期陶弘景编撰的《名医别录》,并以黄精为正名,后世皆沿用此名称[3]。

《中国植物志》记载的黄精属植物有31种[4],按照叶子的排列方式分为互叶组、对叶组和轮叶组。《陕西中药志》记载6种[5],《秦岭植物志》:记载18种,含3个变种[6]。这18种黄精属植物或作为黄精药材入药,或作为其他药材入药。《陕西中药志》记载的6种黄精属植物,除了黄精P.sibiricumRed.“全省年产量约4000万斤,主产于蓝田、长安、华阴、周至、洛南、黄陵、宜川等县,野生于向阳山坡”外,其余“产量较小,仅供药用”。

1 陕西黄精的文献记载

黄精,《福地记》:“陶先生谓之西岳佐命是也”[7]。《福地记》是五代时期的道教书藉,陶先生是指南北朝时期的陶弘景。黄精就是陶弘景先生称为西岳华山产的救命草,这是最早提到黄精产地的信息。

最早记载陕西黄精道地性的是唐永淳二年(公元682年)孙思邈编撰的《千金翼方》。该书收录了各道州上贡朝廷的519种药材中,黄精是唯一由关内道(陕西关中地区)华州(今华县、华阴、潼关一带)上贡朝廷的药材之一。孙思邈指出:“其出药土地,凡一百三十三州,合五百一十九种,其余州土皆有,不堪进御,故不繁录耳。”[8]这明确说明了收录的这519种药材在唐代是质量最好的,其他地方也产,但质量差,不能上贡朝廷。孙思邈在《千金翼方·卷十四》中还记述了黄精等19种药材的栽种方法。黄精的栽种方法是:“择取叶参差者是真,取根擘破,稀种,一年以后极稠,种子易得。其苗甚香美,堪吃”[8],把种植药材作为修身养性的七种方式之一。

宋嘉祐五年(公元1061年)由苏颂等编撰成书的《本草图经》图文并茂,对黄精形态的描写更加详细。“三月生苗,高一二尺以来。叶如竹叶而短,两两相对。茎梗柔脆,颇似桃枝,本黄末赤。四月开细青白花,如小豆花状。结子白如黍,亦有无子者。根如嫩生姜,黄色。二月采根。”[9]书中绘制的10幅不同产地的黄精绘图被后来由大观二年(公元1108年)唐慎微编撰的《经史证类备急本草》[10]完整的保留下来。这10幅绘图中的丹州黄精、商州黄精是产于陕西的黄精。丹州是今陕西宜川,商州是今陕西商洛市商州区。

注:A.丹州黄精;B.商州黄精。图1 《本草图经》《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中的黄精图

明《陕西通志》记载:“黄精,《本草》云:生商州”。[11]

明嘉靖(公元1548)《略阳县志》[12]记录了包括黄精在内的48种地产药材。说明黄精在当时的略阳生长和使用较普遍。

明万历《韩城县志》:“韩城盛产苍术、黄精”。[13]

明万历三十四年《延绥镇志》[14]收载了黄精药材。在记录的六十多种药材中,黄精排在第三位。

清雍正《重修略阳县志》[15]记录了包括黄精在内的47种当地地产药材。

清道光《续修宁羌州志》、光绪《重修宁羌州志》、光绪《宁羌州乡土志》[16]记载的地产药材中均有黄精。尤其是道光《续修宁羌州志》记录了宁羌州所出产的中药材15种,黄精排在首位。当时的宁羌州管辖地包括今天的宁强、勉县、略阳三县。在以后的历次修编《宁羌州志》时,均把黄精列入物产药部内。这些说明了黄精在当时的宁羌州采收、加工较普遍而且影响较大。

清道光时期的《留坝厅志》记载:“药称首乌、黄精、党参、山药、车前、益母、丹参、厚朴、五加皮、鹿寿草……然在在有之,非特产业[17]”。说明黄精在当时是留坝县的特产药材之一。光绪年间的《留坝厅志》中也收录了黄精。

清乾隆九年《安塞县志》[18]、清乾隆十八年《镇安县志》[19]、清乾隆三十八年《华阴县志》[20]、清乾隆四十四年《西安府志》[21]的地方志中都记载有黄精。其中《镇安县志》将黄精列为当地出产量多的药材,清《华阴县志》记载茯苓、菖蒲、黄精、细辛历朝被列为贡品,《西安府志》黄精排在收录的99味药材的第三位。

民国20年《续修陕西通志稿》[22]记载陕西产药物230种,黄精排在第10位。说明黄精在当时的产量和销量在全省是比较大而有名的。

除此之外,还有部分单词的含义在东西方存在差异。由于文化背景与传统的不同,部分单词在东西方中代表不同的甚至意义相反的意思。比如,单词ambitious,在汉语的理解中是褒义词,代表着某个人拥有雄心壮志,拥有着远大抱负,这是对别人很高的褒奖。然而,在英语文化中,它除了褒义词之外,还有贬义词的含义,比如贬义就是野心勃勃,这就不只是代表着积极的、正面的意思,还代表着相反的消极、批评的意思。我们可以由此看出,东西方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衍生出不同的文化环境,在某些具体单词的理解上,可能存在部分情感色彩的差异。

民国21年《同官县志》[23]、民国24年《栒邑县志》[24]、民国25年《山阳县志》[25]、民国33年《洛川县志》[26]等志中均将黄精列入当地特产药材之一。其中《山阳县志》把黄精列为出产量多的品种。

在陕西自明嘉靖至民国时期的旧地方志中,略阳、宁强、勉县、留坝、山阳、镇安、旬邑、西安地区、潼关、华阴、华县、大荔、韩城、铜川、洛川、安塞、延安、榆林等地都收录有黄精。其中,清光绪三十三年修编的《留坝乡土志》记载:“黄精,厅属诸山则产之,似稍大,俗名山生姜。”[17]在《留坝乡土志·商务卷》记载:“黄精每年销5-40包(150斤/包或130斤/包)不等,70%运到汉中行销,30%运到凤翔行销。”

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本世纪初由陕西省地方志办公室统一组织各县编撰的地方志中,《西乡县志》《镇安县志》《太白县志》《蓝田县志》《渭南地区志》《白水县志》《潼关县志》《安塞县志》《黄陵县志》《宜川县志》均把黄精作为本县、地出产的重点药材记载。

根据上述一系列文献记载说明,陕西自古至今都是黄精的地道产区,而且黄精在陕西种植历史悠久,有成熟的种植技术和加工技术。早在唐代华山黄精就作为御品上贡朝廷,到了清代黄精仍然列为华阴县上贡朝廷的药材之一。

2 古代陕西黄精物种辨析

现代《中华本草》对黄精P.sibiricumRed.植物形态描述为:“多年生草本,高50~90cm。根茎横走,圆柱状,结节膨大。叶轮生,无柄,每轮4~6片;叶片条状披针形,先端渐尖并拳卷。花腋生,下垂,2~4朵成伞形花丛;花被筒状,白色至淡黄色,全长9~13mm。浆果球形,成熟时紫黑色。生于山地林下、灌丛或山坡的半阴处。分布于东北、华北及陕西等地”。[27]

根据《本草图经》《证类本草》中的“商州黄精”“丹州黄精”药图及“三月生苗,高一二尺以来。叶如竹叶而短,两两相对。茎梗柔脆,颇似桃枝,本黄末赤。四月开细青白花,如小豆花状。结子白如黍,亦有无子者。根如嫩生姜,黄色。”[9-10]的形态描述,与现代中药学书籍中的黄精彩绘图及现在陕西产黄精植物图片进行比较,古本草记载的黄精植物与现在的黄精P.sibiricumRed.一致。见组图2和组图3。

注:A.《本草图经》《证类本草》商州黄精;B.现代中药学中黄精彩绘图[28];C.陕西产黄精(步长制药略阳黄精基地)。图2 黄精植物图片的比较

注:A.《本草图经》《证类本草》丹州黄精图;B.陕西产黄精植物图(步长制药略阳黄精基地)。图3 黄精植物图片的比较

《植物名实图考》中黄精条“黄精高至五六尺,四面垂叶,花实层缀,根肥嫩可烹肉,大至数斤重。”[29]及其所附的第三幅图与《证类本草》中 “丹州黄精”相同,同样为黄精P.sibiricumRed.。

丹州是今陕西宜川,属陕北。商州是今陕西商洛市商州区,属陕南。根据上述可以证明陕西在历史上从陕南到陕北所产的黄精就是历版《中国药典》收载的百合科植物黄精P.sibiricumRed.,药材称为“鸡头黄精”。

3 陕西黄精的资源分布

陕西除了黄精P.sibiricumRed.、玉竹P.ordoratum(Mill.)Druce(P.officinale All)外,还分布有卷叶黄精P.cirrhifoliumRoyle.[5]、玫瑰红黄精P.roseumKunth.[5]、甘肃黄精P.kansucensisMixim.[5]、弯花柱黄精P.curvistylumHud.[5]、二苞黄精(小玉竹)P.involuoratumMoxim[6]、大苞黄精P.megsphyllumP.y.Li.[6]、城口黄精P.cyrionemaHua[6]、簇叶黄精P.franchetiiHua[6]、节根黄精P.nodosamHua[6]、点花黄精P.punctatumRoyle[6]、细根黄精P.gracileP.Y.Li.[5]、轮叶黄精P.vertieillatumAll[6]、湖北黄精P.zanlanscianensePamp.[6]等18种黄精属植物分布在秦岭南北。

4 陕西黄精的食用和临床应用

陕西是中国道教和中国佛教的发源地[11]。户县草堂寺、周至楼观台、华山七十二观闻名中外。道教最早被称为仙家,黄精原属仙家服食之品。据《史记·留侯世家》记载:“留侯从入关,留侯性多病,即道引不食谷,杜门不出岁余”[31]。张良“杜门不出”,实际在秦岭山中隐居辟谷长达一年多时间。陈泽孝[32]等人考证了张良隐居辟谷的几个地方,当地除了五谷和动物外,可以充饥的只有松子仁、柏子仁、黄精、山药等植物了,黄精是这几个地方最丰富的资源,可以随时掘取。到了唐代,黄精仍然是被追捧的天然保健食品。如岑参的“莲花峰头饭黄精”,杜甫的 “扫除白发黄精在”。黄精被称为“救穷草”、“救荒草”,历代被列在救荒食材之首位,所以陶弘景称为“西岳佐命”。秦岭山区现在还保留着用黄精炖老母鸡滋补的传统习惯。黄精属植物在陕西除了以黄精、玉竹入药外,还有老虎姜[33](又名盘龙七、算盘七),原植物为卷叶黄精P.cirrhrifoliumRoyle的根茎,具有“补脾润肺,滋阴补肾,行气活血,收敛止血,拔毒杀菌”的作用。羊角参[34](又名臭儿参、贝儿参),原植物为甘肃黄精P.kansucnseNaxim.的根茎,具有“平肝熄风,养肝明目,清热凉血”的作用。六叶七[6],原植物为簇叶黄精P.franchetiiHua的根茎,具有“活血行气,清热凉血”的作用。

5 陕西黄精的种植发展

黄精在陕西种植历史悠久,除了孙思邈在《千金翼方》记载了黄精的种植方法外,唐代诗人张籍的“有田多与种黄精”,姚合的“绕篱栽杏种黄精”等都是陕西黄精种植历史悠久的佐证。

目前,略阳的黄精种植无论是大田规范化种植还是林下仿野生种植都初具规模。该种植基地在2015年已经通过了国家中药材GAP认证,有成熟规范的种植流程(如图4)。

6 陕西黄精药材的质量特征

陕西民间对黄精有其独特的加工方法,在加工过程中除了搓揉外,还要经过多次发汗-晾晒-发汗的过程,加工出来的黄精药材油润肥厚、黄亮、半透明(如图5)。完全吻合传统“黄精以快大,肥润色黄、断面透明者为佳。”[35]的质量要求。

图4 黄精规范化种植流程图

图5 陕西黄精药材特点

7 陕西黄精的道地性研究

马存德[36]、何军[37]等人分别对陕西略阳野生黄精资源和陕西商南黄精药用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研究;张跃进[38-39]、李勇刚[40]、王剑龙[41]、焦劼[42]等人对陕西黄精种子形态、营养成分、发芽特性,休眠特性、萌发过程以及种子内外因子对发芽影响等进行了研究;孙世伟[43]等对汉中地区黄精主要虫害发生及防治进行了研究;贾向荣[44]等就不同土壤水分对黄精生长及多糖含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高峰[45]等对秦岭太白山羊角参栽培技术进行了研究;王景媛[46]等对陕西黄精的加工炮制开展了研究。

2017年,“略阳黄精”通过了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认定。

黄精属多年生植物,在自然环境中,1年只生长1个年节,生长缓慢。前些年因野生资源丰富,连年采挖,野生资源日渐枯竭。人工种植人为地使其根茎体系分离,刺激潜伏芽或不定芽的萌发,缩短商品黄精的生产周期,提高药材产量。黄精根茎的无性繁殖能力为资源更新提供了保障,同时减少了对野生资源的过度采挖。

近些年,对传统道地中药材的挖掘整理工作在业内越来越被重视,为此黄璐琦[47]等提出了道地药材的六条判定标准。本文依据这个标准,发掘整理并论证了陕西黄精的道地性。通过对陕西黄精的道地性进行发掘和整理,为合理发展黄精种植产业,保护陕西黄精野生资源起到理论支撑作用。

猜你喜欢
略阳黄精药材
河南道地药材
河南农业(2023年2期)2023-03-03 04:45:56
道地药材变成致富“金叶子”
今日农业(2022年2期)2022-11-16 12:29:47
春季种什么药材好?
今日农业(2021年6期)2021-06-09 08:05:20
药材价格表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Linoleic Acid in Polygonati Rhizoma
黄精、滇黄精、多花黄精物候期差异化研究
这里的村干部,是这样“上班”的——略阳实行村干部“四化”管理
当代陕西(2019年21期)2019-12-09 08:36:18
樊林书画作品
略阳杜仲
陕西画报(2016年1期)2016-12-01 05:35:28
影响略阳乌鸡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应对措施
兽医导刊(2016年12期)2016-05-17 03:5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