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朗读者》看电视文化节目的探索

2018-07-27 10:06:26余园园
魅力中国 2018年7期
关键词:朗读者

摘要:从火爆春节的《中国从诗词大会》到近期热播的《见字如面》,再到目前好评如潮的《朗读者》,在各大娱乐综艺节目盛行的今天,电视文化节目独辟蹊径获得了观众的青睐,我国的电视文化节目可谓是迎来了一个小高峰。本文以《朗读者》为例,分别从节目形式、主体、内容、技术四个方面来分析电视文化节目的探索。

关键词:电视文化节目;《朗读者》;节目探索

一、形式上:文本与真实的探索

文本是书面语的表现形式,从文学的角度说,通常是具有完整、系统含义的一个句子或多个句子的组合,一个文本可以是一个句子、一个段落、一篇文章。人虽然是这个世界上最丰富多彩的、最有趣也最深刻的,但文学本身也同样,《朗读者》在节目形式上文本与真实的探索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真实故事引出文本。《朗读者》根据每一个朗读者的人生,把他们独特的生活经历、生活体悟和所要朗读的读本结合在一起,采用先讲故事后朗读的模式嘉宾念诗、读散文或家书,与大家分享那些遇到的并改变自己的文字、人物和事,只有当观众由所讲的故事对一个人有了全面的了解时,才能对他朗读的作品产生感同身受。电视的一般表达方式是娱乐,一切公众话语都日渐以娱乐方式呈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一切文化内容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且毫无怨言甚至毫无声息,其结果就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在综艺节目越来越娱乐化的当下,这样一种新的节目形式时刻提醒着人们关注文化、关注生命。

2.文本衬托人物的重要性。朗读者作为朗读内容的传播者,处于信息传播链条的第一个环节,不仅影响着节目的走向,而且决定着所读文本内容的质量以及对观众的作用与影响,使得文本与人物密切结合而贯穿整个节目的发展,通过对文本的朗读使观众对朗读者有新的认识。作为节目主持人的董卿接受采访时表示:“《朗读者》作为一个突破口把‘人和‘文紧密结合在一起,安静的、更深层次的探索着人们的内心”,使得在综艺节目顶着娱乐高歌猛进的势头之下,仍有一档节目在万花丛中寻找一丝文化的绿意。

二、主题上:明星与百姓的结合

1.明星与素人相结合。星素结合即在一档节目中,既有明星的参与又有被综艺节目称为“素人”的普通人。纵观近几年,不论是电视综艺还是网络综艺,大多采用全明星优先的原则,这无疑会增加节目的知名度并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但明星高频率曝光于大众的视野中加上被过度消费,在他们身上比较难捕捉到新奇、触人心弦的故事,且会让观众产生一种审美疲劳感。相反,在一些普通或特殊的人身上往往会有我们意想不到的,能够带给我们惊喜和感动的一些人生感悟。《朗读者》在嘉宾的选择上跳出以往节目“明星第一”的标准,融入更加多元的选择维度,采用星素结合的技巧,不仅使节目有知名度而且显得接地气。

2.不同的身份展现相同的品格。在第一期节目中,出场的嘉宾有濮存昕、柳传志、张梓琳等业界名人,亦有鲜花山谷夫妇周小林与殷洁、无国界医生蒋励、翻译家许渊冲等普通人。这些朗读者有着不同的身份和职业,但每一位都没有因身份或职业的光环而凸显,他们展现的是普通、温存的人生面,彰显的是质朴、纯良的动人品格,铺设的是含情的温热的底色生活,使得现场的观众倍感亲切,并顺其自然地感念自己的人生,忆起偶然间遇见并点亮自己生命的那个人、那段字。在综艺节目雷同的今天,这样一种新的呈现方式与其说是节目的权宜之计,不如说是立身之本。

三、内容上:温情与故事的求真

1.嘉宾角色具有温情性。《朗读者》在用温情的方式让我们缓解压力之余给我们心灵上的涤荡。父亲、母亲、爱人,这些生活中我们并不陌生的角色透露着一种温暖人心的情怀,不管他们所诵读的是自己写给孩子的期望、亦或是爱人所写的情诗,表现出来的是直抵灵魂、打动人心的力量。很多现场和电视机前的观众都被感动的热泪盈眶,这是那些通过炒作、装疯卖傻、污言秽语来博得眼球的综艺节目所无法比拟的。

2.朗读者本身的故事性。每个朗读者身后不一样的故事都能吸引着观众的注意力,并给他们带来不一样的体验,不管朗读者所诵读的是著名作家所著的作品,还是自己翻译的诗词,都展现的是有血有肉的真实人物情感,让我们在看过节目之后回忆那些爱并帮助过我们的人和事,让我们懂得感恩。

四、技术上:音乐与影像的统一

1.音乐、戏曲、民谣交叉演绎。音乐作为一种声音艺术,不仅可以表达情感、抒发情怀、引起共鸣,还可以通过其旋律的起伏和节奏的强弱调节人的情志。随着著名钢琴家李云迪的伴奏,第一期《朗读者》在安静的氛围中开播,使观众在聆听优雅的琴声时正式进入主题,提升了节目的格调。戏曲具有陶冶情操之功效,节目中戏曲《牡丹亭》以新颖时尚的方式呈现在观众面前,表演者虽只有几句英文台词,却为后面许渊冲老先生的出场做了很好的铺垫,既发扬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又使节目内容丰富多彩。民谣能带给人一种归属感,当台湾民谣之父胡德夫弹唱起经典歌曲《匆匆》时,第一期节目在轻缓的歌声中落下帷幕。钢琴、戏曲、民谣的结合使增强了节目的感染力,更加体现了细节情怀。

2.精心的舞台设计。《朗读者》采用一种新的表达技巧,在节目的舞台上设计了一个单独让嘉宾讲故事的房间,能让来的人安安静静的进入到一个谈话的氛围中,减少嘉宾的紧张感而顺应主持人的话题侃侃而谈,说出内心真实的想法及背后令人动容的故事。

结语

《朗读者》的走红并非偶然,它让我们看到人们对过度娱乐化的综艺节目已慢慢产生审美疲劳感,对精神文化的需求在增大,电视文化节目也正逐渐向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的方向发展,从内容到形式进行不断的探索,但一档好的文化节目需要更加精心的设计和独到的创新才能突破同质化,经得起观众的推敲和时间的洗礼。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影视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尹鸿在节目播出后于微博发文点评称:“满屏都是明星玩游戏,央视朗读者却别具一格,慢下来,用朗读做电视,真是稀缺而有价值的文化。” 央视作为国家电视台也理应扛起文化大旗,承担文化传播的职责。

参考文献:

[1]【美】尼尔·波兹曼著,章艳译:《娱乐至死》[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5月版

[2]【美】罗伯特·麦基著,周铁东译:《故事》[M],中国电影出版社,2001年8月版

[3]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4月版

[4]王碧琴:《论电视中的文化类节目》[J],《听纵纵横》,2004年3月

[5]冯胜勇:《升电视文化类节目质量的考》[J],《电视研究》,2016 年第 7 期.

[6]江德斌:《朗讀者》的成功是人文精神的回归 [N],青岛日报,2017 年2月22日第007版

作者简介:余园园,南昌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生 研究方向:新媒体。

猜你喜欢
朗读者
《朗读者》的舞美、音响
演艺科技(2017年3期)2017-05-03 16:07:12
“朗读者”许渊冲
时代报告(2017年4期)2017-05-03 13:00:10
走心之作《朗读者》
记者摇篮(2017年4期)2017-04-26 09:42:43
央视《朗读者》在京举行媒体见面会
综艺报(2017年3期)2017-03-29 09:02:02
多一些《朗读者》式的文化陪伴
紫光阁(2017年3期)2017-03-14 20:27:16
评小说《朗读者》中《奥德赛》的隐喻
文教资料(2016年28期)2017-02-23 23:24:38
一封关于《朗读者》的信
《朗读者》:冰冷的历史沉思与深刻的人性寓言
电影评介(2016年19期)2016-11-23 08:01:58
第二场:品鉴《朗读者》
海燕(2016年4期)2016-07-05 17:09:58
公共图书馆服务成果成功案例
图书馆界(2015年1期)2015-07-20 00:1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