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丽帆
摘要:要想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达到理想的境界,教须要具有精深的语文功底,厚重的文化涵養,丰富的人性关怀,丰富的教学技巧;要不断地学习充实自我,不断地丰富教学手段和方法,并要经常进行课后反思和教学反思。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应该灵活机智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火花,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发言,给学生自我学习、主动学习的信心和动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教学效率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我国的新课程改革也在风起云涌,作为教师,怎样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为学生的语文综合课备好每一节课的内容,这是我们每一位老师必须反思的问题,同时也是每一位渴望事业成功的教师梦寐以求的事。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教师在课堂上提出富有挑战性的、可引发思维的问题,引发情感,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关注学生的需要;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是上好小学语文课,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一、引发学习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想让孩子们对新课的学习有一种期盼的欲望,关注的心理,那么这就要求教师在课的开始就能够将学生的情感引入其中,把握兴趣,激发情感。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小学生对知识的索取和掌握,离不开教师的“教”,智慧型的教师更会注重对学生的“导”,而且会尝试各类可行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导”,这样,教师教给学生的不仅是课本上的知识,更多的是教会学生独立自主进行学习的方法,达到学生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小学语文教师如何运用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读中感悟是一个好法子。以教学《鸟的天堂》为例,我首先让学生先读读赞美大榕树的段落,然后问:你是如何体会到的?学生划下自认为美的句子,并注上旁批。全班交流时边读边品:卧字好在哪儿?近看、远看都写出了榕树的什么?不可计数指什么?并在黑板上画一画,让学生读一读,师生一齐分享点点滴滴的感受,体会作者用字的巧妙性。可以说品读课文精彩片断是一节课的精华所在,只有读透了才悟得出,只有悟得出才能再有感情地读出来,最终使教学资源师、生、文本在对话中得以开发利用。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唤起学生对“美”的向往,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轻轻松松地学习,使语文课堂才能充满活力。
二、关注需要,善于激趣,提高教学效率
学习的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实现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提高教学效率的前提。一位教学经验非常丰富的老师曾告诫我:语文课一定要了解学生读书、求知和情感的需要,切忌灌输,重在引发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太阳》这篇课文时,我找来有关的录像与学生一同欣赏,当浩瀚的宇宙呈现在孩子们眼前的时候,我是那样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他们渴求的眼神,他们太想了解太阳了!我扣之心弦地提出:你们想问太阳些什么呢?你还想说些什么?孩子们个个兴趣盎然,跃跃欲试。激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过程也就变苦为乐。适时点拨,情感共振,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雪趣》这篇课文通过对雪后操场上雪景和孩子们在雪地中尽情玩耍的描述,表现了作者热爱大自然思想感情。教学中,我设计了一段导语,把学生带入作者情意和文章的内蕴中:孩子们,当我们送走秋阿姨后,冬爷爷就会来临了。你们喜欢冬天嘛?喜欢在雪中做什么游戏呢?能讲述一下你们快乐的往事吗?这样作者、教师、学生三情共振,开启了学生感情的闸门,此时对雪的喜爱,对大自然的热爱得到升华,思想受到教育,文与道并行,相得益彰。
三、创设情景,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依据教材的内容和所教学生的层次创设问题情境。常用方法有:联系生活展现情境,生活是文章的唯一源泉,一切文章都是彼时彼地的生活在作家头脑里反映的产物。以文章为例子,要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就必须披文入情、沿波讨源。也就是说,要引导学生认识、了解作者在文章中反映的生活,而后才能知道作家立意、选材、谋篇、运用语言的高明,才能领略作者在文中表露的感情,进而受到真、善、美的熏陶。所谓联系生活展现情境,就是把教材中所写的生活与学生的生活,通过创设情境沟通起来,打开学生的生活库藏,强化他们的体验,增进对文章的理解。古人读书虚心涵泳,切己体察就是这个意思。如我在教学《让我们更健壮》这一课时,首先让学生回忆自己进行体育活动和做游戏的情景,孩子们的兴趣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纷纷举手讲述自己快乐的经历。我就相机把他们说到的体育项目的名称写在黑板上,进行识字教学。同时渗透生命在于运动的道理,教育学生要多锻炼身体,让自己的身体更加健壮,将来才能成为祖国的栋梁。另外,还可以运用实物演示情境。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这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一条规律。运用实物演示情境正是从这一认识规律出发的。一般知识性课文中涉及的物体,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实物一出示,儿童便豁然领悟。如我在教学《画鸡蛋》一课时,我问学生鸡蛋是什么形状的,大多数学生说是椭圆形的。那为什么老师却一直让达芬奇画鸡蛋呢?这也是本篇文章的一个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就采用了实物演示的方法,拿出一枚鸡蛋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学生看到的果然是不同的形状,最后点明老师让他画鸡蛋是来训练眼力和绘画技巧的,基本功是靠刻苦训练才能扎实过硬的。
教师以实际行动关心全体学生成长,,深入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和学习特点,建立深厚的师生感情,让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在教学中努力做到以充沛的感情、专业的知识、丰富的想象、生动的语言、高度的概括力,从各方面感染学生,使学生耳濡目染,激发起学好语文的情感。
参考文献:
[1]龙明华;韦明.怎样上好小学阅读课[N].贵州民族报,2014.07.14.
[2]郝瑞祥.怎样上好小学语文课[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6(12).
[3]孙洁.怎样上好小学语文课[J].中国教育与社会科学,20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