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彦军
摘要:武术属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小学体育的一项教学内容,但是从目前来看,武术在小学体育课堂上的普及并不理想,教学内容以武术建设、初期长拳为主,这样的教学内容常常让小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最终的教学目的也无法达到,笔者在该研究当中通过对当前小学武术教学现状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将趣味武术应用于武术教学课堂的建议。
关键词:武术教学;趣味武术;体育课堂
当前小学体育武术教学都是以练打结合的模式,但是這样的教学模式并不能在课堂教学中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于是出现了很多学生纷纷到武术馆进行武术学习的现象,这就使得小学体育武术教育陷入了尴尬的局面,所以笔者认为在小学体育课堂上引入趣味体育则是提高小学生对武术兴趣的一大措施,通过对武术套路模式的改变,实现课堂的活跃,从而使得学生能够更加注重的参与到课堂武术锻炼中,达到武术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以及有效传承。
一、小学武术教育的作用
武术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进行民族文化培育、传承及弘扬的有效载体,在体育运动当中具有无法替代的作用和价值,当前武术运动已经正式进入到了小学体育课堂当中,并逐渐的成为了体育教学一大重要的组成部分。
二、当前小学体育课堂上武术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小学武术课开设情况。
虽然我国教育一直在强调素质教育,但是面对着升学的压力很多学校仍旧是将升学率作为重要的指标,对体育课不够重视,那么对武术课就更不用说的,并且武术课程的开设情况还存在地区的差异,例如华中地区相对于西部地区来说开设的就较好,甚至还有一些学校不仅未扩展武术课程内容,还对武术教学内容进行了删减。
(二)学生对武术认知存在错位现象。
当前的小学生了解武术内容基本上都是通过影视作品,武术课程中教师很少对武术相关的内容进行充分的介绍,所以很多学生对武术的认识都较为片面,例如在大多数的学生脑海里都认为武术应该是飞檐走壁、或者是用于行侠仗义的,这实际上是学生对武术认知上的错位。
(三)武术教学计划制定情况。
对于武术教学来说教学计划是武术教学得以实施的保障,当前大多数的小学体育教学当中都进行了武术教学计划的制定,但是能完成相应计划的学校却较少,这样从侧面反映出了体育课堂教学中武术教学实施的并不理想。
(四)学生武术学习兴趣。
当前武术教学内容单一、枯燥,这就会导致学生无法对武术学习提起兴趣和积极性,另外武术套路学习较为无趣和乏味,课程教学内容毫无新意可言,所以学生对其学习压根提不起兴趣。
三、趣味武术教学措施
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基本上都是在6-13周岁之间,该时期的学生不管是在心理还是在身体的发育均处于过渡期,其认知能力、个性倾向及情感一直在不断的发展中,模仿的能力较强、兴趣爱好也较为广泛,那么根据小学生所具有的这些特点,并结合当前小学武术教学的现状,笔者认为引入趣味武术能够有效的提高武术教学的实效性,使得学生可以主动的参与到武术活动当中。
(一)趣味武术解读。
所谓趣味武术教学指的就是在武术教学当中将武术的步型、手型、简单套路、基本动作、礼仪等,运用对抗、游戏竞答、趣味扮演等手段,激发学生对武术学习的兴趣以及帮助学生夯实武术基本功。
(二)趣味武术教学过程。
准备阶段:让小学生绕着篮球场的边缘线进行趣味跑,马步推掌、踢腿等各项练习在趣味跑的过程中教师要随时提醒学生注意安全。该过程中教师要求每两个学生面对面的站立进行游戏,然后教师还需要对游戏的方法进行讲解,游戏开始的时候教师喊出剪刀石头布,要求喊到布的时候面对面的学生同时出示动作,然后根据具体的规则决定胜负。
趣味武术教学过程:由于该节课的武术动作对于小学生来说较为复杂,那么在准备阶段通过游戏的方式学生已经能够进入到课堂当中来了,在武术动作教学中采用分解教学、集体教学等方式进行,然后让各个小组的学生互相模仿,并指出错误,进行打分,教师在该过程中进行巡回指导,对学生出现的动作不规范的现象进行及时的纠正,进而帮助学生提高、巩固及掌握好武术的动作要领,最后让学生们一起选出动作要领掌握的较好的学生,让其进行个体的展示,这样不仅能够使得学生在动作学习中更加积极,同时还培养了其自我展示的勇气、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武术学习兴趣。
总结:
小学武术教学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内容,由于种种原因开展的效果并不理想,那么从教学的角度来讲,笔者认为开设趣味武术则是有效提高其教学效果的重要举措,在提升学生武术学习兴趣的同时,还应该丰富武术教学的内容、优化教学方法,从而使得武术教学改变枯燥和乏味的现象。
参考文献:
[1]蒋亚明.以武术文化为引领提升武术时代价值[J].中国体育报.2014(11).
[2]熊东进.新课程标准下湖南省中学武术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2013(2).
[3]刘玉新.徐州市开展武术进校园活动的调查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