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广涵,黄慧姿,赵紫光,齐一琳,黄 园
(河北农业大学 理工学院,河北 黄骅 061100)
随着世界经济不断地发展,各国都不断进行着工业结构与技术的产业升级。工科型人才在未来的社会需求中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因此,2017年2月18日,我国在复旦大学举行了高校工程教育研讨会,通过这次会议,各高校之间达成“复旦共识[1]”,这宣告着中国“新工科”探索阶段正式开始。
工程教育在传统的教育体制中一直处于很重要的地位。当前,工程教育定位的目标模糊,很多工科教育偏向理科而忽略实践,从而导致工程教育的教学成果与企业实际需求差距太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实际技能不够完备。
当今,科技的革命与产业的升级转换愈发地迅速。国家推行了很多的通过创新来促进我国产业升级的重要战略,为中国的工程教育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了优秀的环境。新的产业和技术正在以迅猛的态势要求着当今的工程人才。基于这个问题,“新工科”这个名词应运而生。为什么称之为“新工科”?“新”是我们希望的取向,但是又不能完全脱离“工科”这个实际的主体。当“人工智能”、“云计算”、“机器人”等新型的学科不断发展,不断要求技术与工程紧密结合,对于传统工程教育产生着很大的冲击,不断催促传统的工程教育体制紧跟时代脚步,加快专业的升级改造。“新工科”的“新”是一种探索,既然如此,就会有一些不确定,不明朗,从而需要先行者不断开拓。
在“新工科”的概念被提出后,该领域得到了很高的重视与快速的发展,在2017年先后达成了[2]“天大行动”[3]、“复旦共识”、“北京指南”等多个相关方案。这为我国往后30年的“新工科”建设提出了参考,指明了方向。
赵继等[4]从现代经济形势与新型科技的发展的需要出发,讨论了“新工科”和当前工程教育所需要的创新,提出了“新工科”的一些特征并解释了当前工程教育创新亟待解决的一些难题[2]。李培根[5]在解释“新工科”“新”的主要内容时,讲到了现如今工程人才的培养应该注重“新”的能力诸如关联能力、空间感知能力、想象力等。从专业课程和相关知识体系方面讨论“新工科”教育与学习的“新”结构、“新”方法[2]。林健[6]从特殊的角度阐释了“新工科”的内涵,其中提及着重发展理工科、管理类学科等一些相关学科对其的影响,不仅要重视现在发展所需,更要放眼于世界,着眼于以后的工程产业,培养多种能力并重的新型工程人才[2]。“天大行动”“新工科”建设路线如图1所示。
图1 “天大行动”“新工科”建设路线
钟登华[7]在《新工科建设的内涵与行动》中深刻地解释了“新工科”的4个重要特点,内容分别为“战略型”、“创新性”、“系统化”、“开放式”。
(1)战略型即“新工科”建设要在全局的高度,以这样的思维与高度深化改革,培养新型产业需要的专业人才。只有全局把控好,才能在可控的范围内发展“新工科”时做到扬长避短,将新型的工科教育发展到淋漓尽致。
(2)创新性即不被固有的产业与教育模式而束缚,一切新生的事物都像一个新生的婴儿,然而创新才能保证这个婴儿具有不断成长的动力。创新是发展与变革的不竭源泉。“新工科”背景下我们应该具有新理念、新目标。而不仅仅是在原有的模式下进行修补、填充。不能墨守老工科的城规,对新生事物我们要有足够的新观点与好奇心,为“新工科”所要发展的新型工程教育提供动力。
(3)“新工科”体系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体系,需要站在系统的角度去审视整个“新工科”的发展体系,零散的改进工程教育并不能作为“新工科”改革的主要途径。整个工程教育体系应该从系统的层面出发,进而为我国“新工科”教育改革提供不竭动力。
(4)开放式即在当前的大背景下工程教育的改革方案要与国际接轨,我国的工程教育较之国外仍有一定差距,因此,要想建设“新工科”,不仅要内部改革,还要对国外的新技术、新思想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搭建与国际沟通的桥梁,为国家真正培养创新型、技术型的新型人才。因此,要实现国际化,加强与国外的合作与交流形成对内对外双开放的格局。
(1)化工学科是典型的传统工科,面对“新工科”建设的狂潮,笔者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化工专业进行“新工科”转型建设的必要性与急迫性。
(2)当今世界,化工产业正在面临史无前例的技能创新与知识产业结构的升级,即将有很多的创新技术、创新思维以及随之而来的诸多新生产业。随之而来的就是对传统化工专业不断的冲击,从而敦促其转变原有的发展方向。我国的化工产业的发展与世界尚有一定的差距,因此,我国必须加快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培养,推动产业结构发展。
(3)在新的背景下,资本扩张,知识爆炸,化工领域的知识与眼界进一步拓宽,相关的领域与技术(能源技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基因工程)进一步交叉与融合。只有掌握多方面的技术,具备多种思维,才能在“新工科”的浪潮中激流勇进。所以,我国化工类专业一定要重点培养创新型的学科交叉融合的人才。
(4)地球资源难题日益严峻,各国共同面临着能源短缺,资源紧张,环境污染,气候异常等很多难题,这些综合性治理问题在我们的眼前犹如工业发展的副作用,而要解决这些相关的问题就一定需要化工专业的综合性人才挺身而出,奉献出其技术与力量。
“新工科”的发展是我国乃至世界攻克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当前“新工科”的大局势下,化工专业人才对于产业的需求与国内外的差距来看,应该从化工专业的技术与产业的结构入手,分析传统化工对于现在要求的不足这处,制定相关的解决办法,从而推动化工专业进行升级改造,使新型人才更好地融入未来的社会,融入未来的新兴产业,促使我国向工业大国的目标迈进坚实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