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价值

2018-07-17 03:18:46赵美玲
健康大视野 2018年6期
关键词:炙甘草汤临床疗效

赵美玲

【摘要】目的:探讨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 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 (n=40) 与对照组 (n=40) , 给予对照组患者心律平、倍他乐克治疗, 给予观察组患者炙甘草汤加减治疗, 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症状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0% (38/40) , 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25% (33/40)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治疗后心悸、气短及乏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在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上, 炙甘草汤加减疗法可显著改善症状及患者预后, 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 冠心病心律失常;炙甘草汤;心律平;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249【文献标志码】

B【文章编号】1005-0019(2018)06-113-02

冠心病并发心律失常的危险性较高, 患者心悸、乏力, 对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均会产生不良的影响, 危害性不浅, 并且可能导致患者死亡。在冠心病心律失常的治疗上, 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1]。但是近年来, 由于医药市场的快速发展, 用于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药物越来越多, 不过安全、疗效问题也多发。由于冠心病心律失常具有难治性, 选择药物需考虑治疗的安全性, 也需要考虑减轻患者经济和心理压力[2]。在本研究中, 收集选取了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80例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 分为两组行对照研究, 探讨炙甘草汤加减法的临床疗效及价值, 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 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每组40例。观察组中男28例, 女12例, 年龄42~78岁, 平均 (584±104) 岁, 体重52~84 kg, 平均 (604±1240) kg。对照组中男29例, 女11例, 年龄42~80岁, 平均 (591±104) 岁, 体重524~804 kg, 平均 (623±111) kg。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体重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存在可比性。

12诊断及排除标准本研究患者均符合卫计委部门制定的冠心病心律失常命名的诊断标准, 均经临床证实。临床诊断为心悸, 在症状上, 患者以头晕乏力、心慌气短、脉细弱及舌质淡红为主[3]。排除病情严重无法参与、不愿参与本研究者。

13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心律平、倍他乐克治疗, 其中, 心律平100 mg/次, 3次/d;倍他乐克25 mg/次, 2次/d, 持续治疗2周, 1周为1个疗程[4]。给予观察组患者炙甘草汤治疗, 组方成分为:生地黄30 g、桑寄生30 g、麦冬20 g、香附15 g、苦参15 g、当归15 g、丹参15 g、甘草15 g、人参10 g、川芎10 g[5]。对于心悸不宁夜寐不安且出汗者, 加龙骨30 g、牡蛎30 g、远志15 g、枣仁15 g;对于气阴两伤者, 加五味子15 g、百合15 g;对于心脾不足者, 加黄芪20 g、白术15 g;对于心阳不足者, 加熟附子10 g[6]。炙甘草汤水煎服, 2次/d, 150 ml/次, 早晚服用, 3周为1个疗程。

14观察指标观察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 以及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乏力、心悸及气短等症状评分。

15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 (x±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X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0% (38/40) ,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5% (33/40)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评分比较治疗前, 两组患者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 观察组主症评分为 (316±011) 分、次症评分为 (1231±165) 分, 分别优于对照组的 (652±122) 分、 (1938±269) 分,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讨论

本研究观察组患者所用的炙甘草汤, 主要组方为炙甘草、人参、桂枝、阿胶、大枣及麦冬等, 其主要的功效在于滋阴养血、益气温阳。在冠心病心律失常的治疗上, 其可增强患者心肌收缩能力, 促进血液供应。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 (38/40) ,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5% (33/40)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 治疗前两组患者症状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治疗后, 观察组主症评分为 (316±011) 分、次症评分为 (1231±165) 分, 分别优于对照组的 (652±122) 分、 (1938±269) 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说明炙甘草汤在冠心病心律失常的治疗上更有明显的效果。

综上所述, 冠心病心律失常是一种好发于中老年群体的疾病, 具有迁延难愈及反复发作的特点, 需要在临床上给予及时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本研究认为, 根据患者的病情及病程长短, 给予炙甘草汤加减法治疗, 可提高患者的临床治愈率, 并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红霞.炙甘草汤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 2011, 24 (4) :743-744

[2]黃富献, 邓建春.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心律失常48例临床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 2011, 19 (8) :10-12

[3]杨姣玲.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60例疗效分析[J].当代医学, 2013, 11 (10) :152-153

[4]张辰浩.炙甘草汤治疗冠心病PCI术后缓慢性心律失常63例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3, 20 (21) :2227-2229

猜你喜欢
炙甘草汤临床疗效
炙甘草汤对胃癌化疗患者骨髓抑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炙甘草汤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探讨
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50例分析
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80例疗效分析
试论炙甘草汤用于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治疗中的疗效
探讨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的临床疗效
131碘治疗甲亢患者的后期随访效果分析
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临床分析
微创手术治疗胃溃疡42例临床分析
研究腹腔镜在早期卵巢癌分期手术中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