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猪病大会,由国际猪兽医学会于1969年创立并传承至今,首届大会在英国剑桥举行。参会人数和论文提交数量,从首届的500名参会者和123篇投递论文,到2016年爱尔兰大会创纪录地达到3600名参会者和超过1000篇论文。大会共计已举办24届,其中欧洲国家举办过14届,美洲国家举办过6届,非洲和大洋洲分别举办过1届,亚洲由泰国和韩国分别在1994年和2012年各自举办过1届。在48年的大会历史上德国、英国、美国、墨西哥、丹麦5个国家举办过两届大会。国际猪病大会官方语言为英文,2018年第二十五届大会,组委会全程提供中英同声传译,为国内参会者服务。
第二十五届国际猪病大会开幕式现场
2018年6月11日,由国际猪兽医学会、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中国农业大学共同主办的第二十五届国际猪病大会在(中国)重庆隆重开幕,这是自国际猪病大会由国际猪兽医学会于1969年创立并传承至今的50年以来首次在中国召开。
国际猪病大会的策划初衷是为科技界和产业界搭建国际交流平台,堪称世界兽医之家。借此契机,几千名世界顶级猪兽医、研究人员及行业科技工作者汇聚交流,主动分享科研成果,深入讨论业界难题,认真剖析实际案例,并积极促进实用技术推广,共同促进世界猪兽医事业和生猪产业的健康发展。按照惯例,凡注册参会人员均可成为国际猪兽医学会的正式成员,目前会员总人数达1万余人,遍布世界各地。
中国国家首席兽医师张仲秋出席大会并讲话
中国国家首席兽医师张仲秋莅临大会开幕式现场并发表讲话:生猪产业是中国畜牧业的支柱产业,兽医体系建设稳步推进为我国生猪产业发展起到重要的保障作用,希望大家积极参与此次盛会、加强交流与合作,为世界生猪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大会主办方代表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黄路生教授和中国农业大学校长孙其信教授分别致欢迎辞,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夏祖相到会祝贺。参加开幕式的还有中国工程院院士陈焕春教授,以及农业农村部、重庆市的有关领导、国际猪兽医学会执委会成员和来自世界各地的国际参会代表1 500余人。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黄路生教授致欢迎辞
中国农业大学校长孙其信教授致欢迎辞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焕春教授出席大会
国际猪兽医学会执委会成员
第二十五届国际猪病大会主席杨汉春教授致开幕辞并介绍了大会组织情况:在经历了10年的艰苦申办历程之后,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申办团队终于在2014年国际猪病大会坎昆会议上代表中国猪业科技界和产业界成功申办到本届国际猪病大会在重庆召开。本次大会以“健康猪、放心肉”为主题,共设置了8个主题分论坛,将围绕病毒学和病毒病、细菌学和细菌病、新发与再发传染性猪病、养猪生产和动物福利、兽医公共卫生与食品安全、饲料营养与猪群健康管理、猪场管理与环境控制、猪繁殖和呼吸综合征等专题进行研讨交流;大会期间,还将召开2018国际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学术研讨会、4个卫星会和1个猪兽医沙龙。本届大会再次刷新历届参会人数记录,截止到6月11日中午注册参会代表总数5058人,包含来自于6个大洲和42个国家的1500多位国际参会代表;大会共收到956篇投稿论文,邀请了37位国内外著名发言人,安排了165个发言报告,并组织了738份优秀壁报进行展示。此外,本次大会得到6家国际战略合作伙伴和7家中国战略合作伙伴,以及其他27家国内外赞助企业的鼎力支持。
第二十五届国际猪病大会主席杨汉春教授致开幕辞
2018国际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学术研讨会
在大会传统的Tom Alexander纪念演讲环节,来自英国的Trevor Drew教授分享了全球猪病流行与控制现状的主题报告。大会开幕式由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副秘书长、第二十五届国际猪病大会秘书长马闯主持。
英国OIE猪瘟参考实验室负责人Trevor Drew教授
国际猪病大会的宗旨是促进全球生猪健康和生产的经验、技术和知识的广泛交流。中国是世界最大的生猪生产国和猪肉消费国,根据FAO数据,2016年中国猪肉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44.8%,猪肉进口量占世界总进口量的30.7%,猪肉消费量占世界总消费量的46.9%,人均年猪肉消费量近40kg,位居世界前五名之内。这是中国养猪业创造的辉煌成就,也标志着中国的生猪产业已经从短缺时代进入到了供需基本平衡的阶段。但是,中国的生猪生产效率还比较低,出栏率和胴体重等指标还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提高生产效率无疑是中国生猪产业未来发展面临的核心问题。第二十五届国际猪病大会对中国的科技界和产业界而言,是一个极好的交流、学习契机,将对生猪产业生产效率和产业素质提升产生重要促进作用。
本届大会以“健康猪、放心肉”为主题,内容丰富、覆盖面广,包含特邀报告、口头报告、卫星会报告、壁报展示等多种方式,从多个维度展示了与猪群健康相关的各个研究领域的最新研究内容。大会分别围绕病毒学和病毒病、细菌学和细菌病、新发与再发传染性猪病、养猪生产和动物福利、兽医公共卫生与食品安全、饲料营养与猪群健康管理、猪场管理与环境控制、猪繁殖和呼吸综合征等8个主题组织了37位特邀发言人及多位演讲嘉宾通过中国猪病控制实践研讨会、猪兽医沙龙以及15个专题会议等分享了211个发言报告,并进行专题研讨和交流。其中37位特邀发言人均为全球猪兽医领域的权威人士,代表了猪兽医行业的世界最高水准。除特邀发言人报告之外,大会也邀请其他嘉宾进行口头报告和壁报展示,给全世界的青年兽医们提供了更多参与国际会议及自我展示的机会。
在学术探讨之外,由全球领先动保企业组织的4个卫星会同样为参会代表带来了精彩报告。随着行业的发展,动保企业在服务猪场、服务行业方面的方式方法越来越丰富多样。在深刻了解客户需求的基础上,领先企业会结合自身的特色和优势提供贴近客户需求的解决方案和技术指导,以诸如卫星会的形式表现出来。根据本届国际猪病大会卫星会的分享,最新的智能工具已经开始应用于猪场,未来将在猪群健康监测和诊断、追踪动物性食品安全方面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与本届国际猪病大会同期召开的2018国际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学术研讨会吸引了较多参会者的关注,会议通过遗传多样性与演化、流行病学和遗传疾病、病毒-宿主相互作用与致病性3个主题21个专题报告展示了全球兽医界在蓝耳病方面最新的研究成果,也使本届国际猪病大会的内容更加丰富。
为了让参会代表收获更丰富的知识、获得更好的听课效果,本届大会的多个论坛同步召开,参会代表根据实际需求与兴趣听取相关报告,同时邀请了近50位专业主持人现场解读和点评报告内容。根据现场反馈,多数参会代表对大会安排的各个主题表现出浓厚兴趣,现场踊跃提问,并表示参加本届大会参与感很强、收获满满。这也得益于13位兽医专业资深人士精彩的同声传译,使参会代表对内容的理解更加到位。
国际猪病大会1969年创立,50年来首次在中国召开。2018年恰逢国际猪兽医学会成立50周年,国际猪兽医学会秘书长Dr. Francois van Niekerk在庆祝晚宴上表示:本届大会是历史上极其重要、极其富有纪念意义的一次国际盛会。本次大会的成功召开依托于中国生猪产业的高速发展和猪兽医科研事业的长足发展,目前中国兽医相关科学研究能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主要兽医学科的带头人跻身世界前列并得到国内外学界的广泛认可。
大会闭幕式上还举行了3个奖项的颁奖,共有11位国内外研究人员分别获得“2018勃林格猪蓝耳病研究进步奖”、“2018勃林格猪肠道病研究进步奖”和“青年兽医奖”。(中国畜牧兽医学会)
获“青年兽医奖”代表合影
智能技术的应用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