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文是需要想象力的,没有想象力是写不好作文的。所以培养想象力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作文;想象力培养;续写
想象力不是对现实生活的真实事物进行记叙或描写,而是在生活的基础上进行创作的思维活动。这种想象力对写文章的重要性,不仅在创作性的文章中使用,就是在纪实文章中也常使用。因为即使纪实文章,既然要成文章,就要对原始材料进行取舍,在细节上允许有合理的想象。所以想象力是写文章的一种重要能力。培养想象力,不是能教出来的,而是学生根据一些示范作品悟出来的。所以提供范例作些指导是必要的。这就要求所出的作文题要贴近学生生活,学生是热爱生活的,在自己经历过的生活的树林里,展开想象的翅膀,学生是很有兴趣的,而且会飞得起来,飞得轻快。有了以上前提,培养想象力的方式就多种多样,可以选取一些进行尝试。
续写,续写是根据一个故事的前部分,通过合理想象写出后部分,这就会激发学生去发挥想象,想象力在这个合理推测的过程中得到培养。续写的材料,有的是出示文章的三分之二的情节,要求写出三分之一的情节来。有的只有一个开头,要求写出大部分情节来。这两种方式,可以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先进行第一种训练,再进行第二种训练。
例一,有位老师出了一个续写题,前面的情节是这样的。“一个星期天,同村的几个同学相约去一条小河边捉鱼。他们拿了所需的工具到了小河边。这是一条涨水时才有流水,平时便稀稀落的有些水,他们就找了一个浅水池,把水舀干,然后捉鱼。捉鱼的过程妙趣横生,一会儿就装了一竹篓子鱼足有5斤。他们收拾好工具,唱着歌儿往回走。”请根据前面的情节,通过合理推测想象,再写出后面还会发生的事情。面对这个情节,鱼捉完了,该回家,还会发生什么事呢?学生一时思路闭塞,但他们发现了问题,这是好事。老师可以这样启发:鱼捉了,就不需要处置吗?学生会茅塞顿开,往这个方向去思考。其中一篇是这样续写的:
“……他们唱着歌儿往回走,到了公路时(因为他们几个的家并不在一处),他们商量着怎样处置这些鱼。领头的是小学四年级的王刚。他要大家发表意见。有的说,捉鱼大家都出了力,把它平均分了吧。各自拿回家中做一份美餐,还可以得到父母的奖赏呢?有的说,我是几个中的小不点,我出力最少,我少分一些。另一个却说,你说什么呢?我们捉鱼是图好玩享受快乐,增进友谊,又不是为谁打工,按劳取酬,不分出力多少,一样的分。还有一个同学一直没发言,他一直用手撑着腮帮在思考似的。这时他发言了,他说今天的收获丰富足足有五斤,我们村子里有个五保户,他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因一只腿在战场上打残了,终身未娶媳妇,无儿无女,虽然政府和村里都对他有照顾,但我们向老兵致敬,我们应献一份爱心呀。这时大家一致同意,都说这主意好,我们先到他家送上两斤鱼,剩下的再分。他们一同往那个五保户家走去,一路上,有说有笑,十分高兴。”
评析:这篇续写写得不错,首先,他们的家不住在一处,必定有个分手的路口,这时必定要商量对鱼的处置,这是合理推测的想象。在讨论处置的过程中,体现出了同学的高风格,赞扬了他们的高尚思想。由另一人意见的出现,把这种高尚思想推向了顶峰,赞扬了这群小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尊敬为国建功的老兵。所以这则续写,情节衔接自然,发展合情合理,又赞颂了高尚的思想情操,这个题目把这位学生作者的文字水平,思想水平,生活经验全都激活了,想象力也就得到了培养。
例二,有一位老师出另一类续写题,那就是只给一个故事的开头。题目是《二人游公园》“有两个同班同学,住在同一个村组里,一个叫王七,一个叫李三。王七是个助人为乐,爱护环境的学生,在班上小有名气,李三是个捣蛋鬼,不助人为乐罢了,还常常破坏环境卫生哩。这天,他们结伴去游公园玩,不知道会出些什么洋相呢?”请根据这个开头,续写一个故事。老师这个题对水平差的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但对语文优等生应该没问题,但只要老师指点得好,就是差生也应写得出来。因为这个开头已经提示了故事梗概。一、 题目是二人游公园,必须二人同行。二、 提示了性格特点(也是人格特点),一个是助人为乐,一个是恰恰相反。三、 开头不提示了“不知会出些什么洋相呢?”这些提示都十分明确地提示了故事的情节。就等着学生去发挥丰富的想象吧。作文写好,其中一篇是这样的:“……还不知道会出些什么洋相呢?那就走着瞧吧。他们家离公园不远,都没骑车子,步行而去。他们到了公园,可是找不着大门在哪,隔着墙孔洞,看见里面的景物,心里急得慌。这时王七說,可能大门在那边,我们往那边走吧,可是李三说,那要多走多少路啊,这墙又不高,我们翻进去吧。说着便伸手抓着墙沿,脚踏着墙孔要往里翻。这时王七心生一计说,墙里好像有条大黄狗。李三一惊,手脚一松,掉下了去,屁股着地,他从地上爬起来,摸摸摔痛的屁股,歪着嘴,难看死了。王七说:“你又不是猫变的,谁叫你翻墙呀,进公园不走大门,出不起门票钱,我掏。”说完拉着李三走了。到了公园大门,王七果然把二人的门票买了。李三心里说,怪不得他是出了名的“助人为乐”呢?我得向他学习。
评析:这篇续写也很不错,作者抓住了“不知道会出些什么洋相呢”这个主线,合情编出了以上情节,既合题目,又衔接了开头想象力由此得到锻炼。
作者简介:
益西青措,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四川省德格县城关第二完全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