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希嘉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北京 100046)
党的十九大报告做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论断,关键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要件,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个新的社会主要矛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科学依据,也是新时代的重要特征。关于中国职工队伍需要的研究方面,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特定职工群体的需求上,职工队伍的组成变化,以及特定时代背景下的职工队伍需求变化。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对当前工会干部看待职工队伍对美好生活需要的问题有了较为直观和系统的认识,并为化解当前社会主要矛盾收集了一系列基于工会和劳动关系视角的解决方案。
受访工会干部眼中的职工队伍对美好生活需要的几个主要方面。这些对美好生活的需要集中体现在住房、工资增长、培训、医疗、养老和子女教育几个较为突出的方面,后期通过回收问卷也可以看到大致相同的情况。
参与访谈的工会干部对如何化解中国职工队伍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矛盾的问题纷纷提出了相应建议,同时也对当前学术界提出的一些建议进行了评价。因此,在对工会干部访谈的基础上,通过问卷形式针对工会干部反映的职工队伍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方面而提出的相应对策建议进行了信息反馈。
在解决住房问题方面,工会干部对当前媒体关注度较高的公租房、廉租房、两限房、共有产权房、长期租赁房等形式谈了各自的观点。参与访谈的7人(6人把住房问题排在职工对美好生活需要的第一位,1人把该问题排在第3位)均对政府调控房地产政策所涉及的租售并举和加大保障房力度的做法表示赞同。但能否全面解决职工队伍住房问题的判断上,4人表示不乐观或不太乐观;3人表示乐观、较乐观或很乐观。通过对278份有效问卷的分析可以发现,绝大多数工会干部都较为支持各类长效机制(共235人,占总数的84.53%),但能否有效解决职工队伍住房需要方面,只有35人(占全部支持人数235人的14.90%)表示乐观、较乐观或很乐观,而表示不乐观、不太客观和很不乐观的有183人(占比为77.87%)。通过以上的统计可以从工会干部的视角了解到对职工队伍最为关心的住房问题的一种较为纠结的心态,即对当前房地产市场的一些长效机制表示认同,但对这些机制能否全面有效的解决职工队伍最为关注的住房问题还是存在很多疑虑。
在提高职工队伍工资水平问题方面,参与访谈的工会干部没有给出较为一致的建议。有人认为通过减少企业税负水平和提高职工队伍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的方式,有人认为通过加强企业管理和提高企业劳动效率提升企业利润率来带动工资增长的方式,有人认为通过提升国家整体产业结构,从而带动企业盈利能力提升继而提升工资水平的方式,有人认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有助于提高职工队伍工资水平,当然也有人对能否大幅提高职工工资队伍水平持悲观的态度,他们认为在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当下,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推进,新的经济增长点还没出现的情况下,没有什么可以提高职工队伍工资水平的快捷途径。只有等待包括全球经济整体复苏在内的经济全面好转,产业结构全面升级,新的经济增长确立之后,提高职工工资水平才能成为较为现实的问题。通过对工会干部的问卷调查,可以反映出较为类似的结论。选择企业减税和提高个税起征点可以解决工资水平提升问题的有11人(占总数的3.96%),选择加强管理和提升劳动生产率可以解决工资水平提升问题的有23人(占总数的8.27%),选择产业结构调整可以解决工资水平提升问题的有45人(占总数的16.18%),选择深化企业改革可以解决公司水平提升问题的有27人(占总数的9.71%)。对以上各项都没有选择的有199人(71.58%),而这199人有191人没有提出任何可能的途径,只有8人提出了选项以外的建议,如员工持股、降低房价和生活成本、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一带一路”战略、雄安新区建设等。总体看来,工会干部对职工队伍提高工资收入水平的充满期望,但没有特别一致的可行性方案。
在职业教育、职业培训和职业生涯规划方面,参与访谈的工会干部形成了明显的分歧。有些人(7人中的4人)认为需要增强企业职工就业稳定性,并强化班组建设,完善学徒制,以及企业组织定期和不定期的内训方式来提高职工队伍的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进而带动职工的职业生涯规划工作。其他人(7人中的3人)则持不同意见,他们认为在当前劳动力市场充分流动的情况下,除了生产环节十分必需的教育和培训外,没有必要在企业内部开展更多的培训和职业教育。究其原因,一是增加了企业成本,如果职工离职,企业花在培训方面的成本就是一种浪费。二是企业内部职业教育、职业培训很多都是流于形式,并不能真正提升职工的技能。因此,推动社会力量,充分调动国有和非国有的教育培训机构的力量,让职工和大中专毕业生能够在学校和各类培训机构就掌握就业技能,并能够在工作之余在学校和培训机构中进行职业教育和技能提升才是行之有效的办法。将这类建议通过问卷进行调查发现,有78人(占总数的28.06%)认为通过企业内部培训来提升职工的职业技能和长期职业能力的方法是可行的,而有131人(占总数的47.12%)认为需要通过社会力量才能实现职工技能和长期职业能力的提升,其余69人(在总数的24.82%)认为以上两种办法需要进行结合,没有人选择两种办法都不行。在分析和比对数据时发现企业所有制形式对工会干部的在该问题上的态度有很大的影响,在选择企业内部培训的78人中来自国有企业的工会干部只有19人(占比为24.36%),而来自非国有企业的工会干部(主要是地方工会的工会干部)为59人(占比为75.64%)。在选择职业学校和社会培训等外部培训的131人中,有108人(占比为82.44%)是来自国有企业的工会干部,只有23人(占比为17.55%)是来自非国有企业工会的工会干部。这反映了一个有意思的情况,就是非国有企业的工会干部(主要是地方工会)更相信企业内部的职业教育和培训能够提升职工的职业技能和职业能力,而国有企业的工会干部更相信通过需要加强社会力量来加强职工技能和职业能力。
关于子女教育方面,参与访谈的工会干部对当前各地的一些举措表示支持,对于能否改善职工队伍在子女教育方面的问题,总体表示出较为乐观的态度。对于进一步改进的方式方法也有较为一致的态度。在一对一访谈环节,谈到职工队伍子女教育问题的6人,都对教育部门一些不断推进的举措表示理解和满意。如各地不断推进的学区制度改革,加大幼儿园的审批和建设力度,探索中小学放学后的安排方式等十分欢迎。而且感觉这些举措比较容易落实。通过问卷调查显示,211人(占总人数的75.90%,认为职工子女教育是职工队伍对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方面)中,认为教育公平可以得到妥善解决的共119人(占比为56.40%),认为学前教育可以得到妥善解决的共198人(占比为93.84%),认为中小学提前放学问题可以得到妥善解决的共207人(占比为98.10%)。通过访谈和问卷反馈意见来看,工会干部对职工子女教育方面的评价是,职工子女教育问题是当前十分关注的问题,但同时也是感觉较为容易解决的问题。
关于医疗和养老方面,参与访谈的工会干部对如何解决医疗和养老方面的问题提出了较为一致的建议,就是各级政府财政应在医疗和养老方面应当加大支持力度。但考虑到未来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和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剧,财政在医疗和养老方面的支持能否能够得到有效保证时,仍然表示出忧虑。问卷显示,共有219人认为解决医疗和养老方面的问题主要靠政府,占总数的78.78%;只有59人认为解决医疗和养老方面的问题应该主要靠个人和商业保险。但问卷同时显示,有193人自己家庭购买了商业保险,占总数的69.42%,没有购买任何商业保险的有85人,占总数的30.58%。这说明,工会干部认为医疗和养老主要需要政府负责,但对于政府能否最后真的能够托底并不完全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