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风险导向理念为基础的数字化审计研究

2018-07-12 13:38:22潘绍立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台州供电公司
消费导刊 2018年9期
关键词:分析程序审计工作导向

潘绍立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台州供电公司

近年来,计算机技术日益成熟,互联网快速发展,以此为基础形成的数字化技术逐渐步入人们的视线。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改进,审计人员的工作效率得以大幅提高,基于此,该技术被各行各业纷纷引进,审计工作也不例外。将数字化技术应用于以风险导向理念为基础的审计工作中,不仅可以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而且对审计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和改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风险导向审计

审计的实现通常需要一个相对复杂和持续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大量人力和物力的消耗,因此审计的实施对象通常要有选择。以风险为企业开展审计工作导向,是审计成本效益原则的具体体现之一。

(一)风险导向审计的内涵

风险导向审计通是以企业的预计风险为风向标,从而确定企业审计范围和内容的一种审计方法。该方法将企业的内部控制和外部环境进行有机结合,通过对其进行尽量充分了解和测试,评估企业的当前的风险程度与水平,进而决定审计工作开展的内容与范围。以此为基础,制定审计有关计划并予以执行。

(二)风险导向审计的特点

审计的进步和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和节点,风险导向审计有其独特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风险导向审计的核心目标是对企业的风险进行评估,并在此基础上对风险进行改善,其他职能据此衍生和延伸。其职能大体来说可以分为两类:一方面审计人员可以利用其收集到的信息对企业在内部管理方面的风险状况进行评估,并将评估结果向企业管理者进行反应和报告。另一方面可以利用其评估职能为管理者提供决策帮助。

2.风险导向审计更加关注于风险的事前评估和事后改善。该审计方法以风险为导向,在事前进行评估,将审计的出发点定位于企业风险,同时在在审计结束之后给出相应的风险管理意见,进行事后改善。

3.风险导向审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完善现有的风险管理体系。以风险为导向的审计致力于评估和改善风险,从而完善企业的相关内部控制,减少舞弊发生的可能性,保证企业经营效率的提高和经营目标的实现。这与企业风险管的目标具有内在一致性。

二、数字化审计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不仅意味数据获得更加全面,而且意味着各种数据处理技术的不断进步和革新,因此以此为基础的审计数字化是大势所趋。

(一)数字化审计的内涵

数字化审计以电子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基础开展审计工作。在这个过程中,审计组人员将相关的审计收集到的信息通过一定的数字化技术转化为数字,对这些数据进行整理并分析之后做出相应的审计判断。具体来说,数字化审计是立足于企业现有的基本数据库中所包含的所有原始数据,利用经检查测评的计算机系统,通过采集有关原始数据并对其进行转换和验证后,运用包含多种技术方法(例如,多维度分析和查询分析)构建而成的数学或经济学模型对有关数据进行分析,最后形成有关报告并找出异常的一个过程。

(二)数字化审计的特点

数字化审计的是结合现有计算机技术对审计方法进行的创新和变革,它具有的以下三个特点:

1.数字化审计的对象由有关账簿信息变为电子账簿信息和其他相关电子数据。这些电子数据整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数值型的,一类是非数值型的。数值型数据是指那些以数值形式存在的数据,例如有关数据报表,这些数据在使用时不需要在转化成数值,为审计工作的开展提供主要证据。非数值型数据是指那些以数值之外的其他方式存在的各种数据,可以是文本、音频等等。这些数据在使用时要通过计算机系统进行转换,构成审计工作顺利开展的必要证据。

2.改进了现有的审计技术。数字化审计引进了更加有效的数据分析和处理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现有审计模式。在这种审计模式之下,企业获得审计数据可以进行共享,不同的审计数据相继导出,构成审计数据库,为所有审计人员提供审计证据。同时还会形成中间表,从而构成审计的信息系统。在数据收集完成之后,运用有关模型进行分析和运算,从而得出相关判断。

3.拓展了审计的内容。审计的内容由原来的数据拓展至数据和信息系统。信息集成进一步扩展和加强会导致各个信息系统之间的影响程度加大,因此,为了了解其影响程度,审计内容需要将信息系统纳入审计范围和内容。

三、以风险导向理念为基础的数字化审计

将风险导向审计和数字化审计相结合可以得到一种新的审计方式,即以风险导向理念为基础的数字化审计。在这种审计方式既结合了风险导向审计和数字化审计的特点又对这两种审计方式进行了改进,呈现出如下特点:

1.分析程序在应用方面得到凸显。审计人员首先需要了解被审计单位的相关内部控制和有关外部环境,然后利用分析程序和技术对企业的风险状况进行了解和评估,找出风险较高的领域。确定审计目标后采用现有技术对相关数据进行收集和转换,形成审计中间表,通过对数据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形成审计信息系统。再利用构建的有关模型,对收集的信息进行有效分析,从而得出相关判断,由此,分析程序的应用得到凸显。

2.判断的依据更具有科学性。这种审计方式衡量风险高低的形式确定审计的范围和对象,这使得有较大风险的企业内部控制都能够得到审计,保证该审计是相对有效的,没有明显的风险遗漏。在这种审计模式下,要对不同形式的数据进行数字化处理,使其可比,导致审计证据更加直观和可理解,从而增加审计的科学性。最后,在这种审计模式之下多次运用了分析程序,分析程序在一定程度上使审计的有关环节的评价和判断更加合理和科学。

3.审计过程体现了风险导向性。在这种审计模式之下,不仅对企业内部控制自动化系统生成的数据进行审计,同时还要对生成数据的自动化系统本身实施审计程序。自动化系统具有持续一致性,因此若审计结果表明系统有效,则默认为系统在未来一定时期内一直有效。此时,若相关控制得到执行,则可以得到与该控制有关的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证明该控制不存在风险,否则存在风险。这体现了审计的风险导向。

四、应用以风险导向理念为基础的数字化审计时应注意的问题

以风险导向理念为基础的数字化审计模式兼具风险导向和数字化审计的特点,是对现有审计方式的一种创新和突破,可以被广泛的应用于现代化企业中。但在应用过程中必须处理好一些三个方面的关系。

1.协调审计的规范性与灵活性。审计工作的开展要以一定的规章制度和程序为基础,其目的是对审计的顺利进行提供合理保证,但审计人员却不能因此思维僵化,走向极端,只按章程,不见变通,在合适的时机采取合适的审计程序和方法以获得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2.协调审计工作的创新性和实用性。审计人员必须明确,改进审计技术和方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执行审计工作,因此在对审计模式和技术进行创新一定要保证其实用性,否则就无法实现审计确定目标,陷入审计无用的状态。

3.数据既要集中也要共享。现代社会是个信息大爆炸的社会,审计人员需要在大量的数据中寻找所需要的信息,这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审计效率,因此信息共享十分重要。但信息集中也同样重要,如果信息零碎也同样不成系统。在应用这种审计模式是也要注意的信息的集中和共享问题。

五、结论

总的来说,各种审计方式都有其各自的优点,以风险为导向的数字化审计是吸收风险导向审计和数字化审计的特点后形成的一种新的审计方法,在大数据时代的今天可以被广泛的应用于现在企业,但在应用过程中也要注意协调问题,以保证该审计方法得以有效执行

猜你喜欢
分析程序审计工作导向
以生活实践为导向的初中写作教学初探
管控经营风险,以分析程序提升企业财务报表审计效能
中国商人(2022年9期)2022-09-02 08:30:42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消费电子(2022年6期)2022-08-25 09:48:22
如何做好高校基建工程跟踪审计工作
“偏向”不是好导向
当代陕西(2020年23期)2021-01-07 09:25:24
会计集中核算制下的内部审计工作
需求导向下的供给创新
犬只导向炮
完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思考
基于小波包变换的乐音时—频综合分析程序的开发
音乐探索(2015年1期)2015-04-27 01: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