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岩
【摘要】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争论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传统观点认为,经济发展必然要破坏环境保护,否则环境保护会带来企业生产成本增加。部分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几乎都采取了先发展经济,后治理环境的方法。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不重视对环境的保护将对人的生存环境带来不利影响,同时不利于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环境资源供给越来越少,而对其需求却越来越多。经济发展所能够使用的资源越来越少,环境资源越来越稀缺。因此,先发展后治理的道路已经不再适用,环境资源得不到保护时,经济发展无法健康持续的。使得经济增长能够与环境保护协同发展是解决问题的重中之重。通过推进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协同发展,才能优化经济和环保的关系,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经济增长;环境保护;协同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矛盾越来越严重,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我们国家目前处于经济高速发展阶段。目前,我们国家正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由高能耗产业向技术创新行业转变,因此促使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协同发展的任务刻不容缓。发展经济和环保之间的关系实质上也就是短期利益和长远利益之间的关系。实施环境保护策略是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我们一定要努力促进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实现协同发展
一、经济增长与环境改善的关系
自然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基础,良好的生态环境能降低经济发展的成本。但是如果环境被破坏就会阻碍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对经济发展有如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1、保护环境能够减少经济发展的成本。环保费用的增加必然会放缓经济增长速度,从而影响国民生产总值;环保费用的增加会造成消费或者其他费用的减少,这不利于人们的生产积极性,也不利于国民收入的增长。这就是环保费用和经济发展的矛盾。但是从长时期来看,由于环境破坏一旦破坏就不能恢复,短期内环保费用过低必然会使得破坏环境的速度不断加快,不断加深对环境的破坏。
2、保护环境可以带来直接经济效益。将环境保护作为经济发展体系之内的一部分时,环境保护可以作为一种产业来经营,一样可以促进经济发展,为国家和企业经济发展带来直接利益。如今各种各样的环保政策的市场需求越来越大;各种废弃资源的利用可以通过节约能源的方式降低生产成本以及后面的环境治理成本。
二、推进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和谐发展的对策和措施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环境资源的稀缺性逐步表现出来,环境保护问题成为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问题。为了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协同发展,我们有必要采取相应的一系列对策。
(一)强化科学发展观的同时强调“绿色GDP”,强调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协同发展。我们要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充分利用资源节约型以及环境友好型策略贯彻保护环境的目标,实现两者协调发展的“双赢”局面;协同推进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协同提高产业竞争力与环境竞争力;让生态建设更好的为我们国家经济发展做贡献。
1、改变现在的GDP核算体系改为“绿色GDP”。GDP的核算中应该包括生产经营活动给环境保护带来的不利影响。所谓绿色GDP也就是扣除经济活动中付出的环境成本,综合全面地反映生产经营活动的成果与一系列付出的代价。具有良好生态环境的国家才可以获得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科学发展观的目标是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只有改变如今的GDP核算方式,更新使用绿色GDP,我们才可以获得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2、强化环境保护意识。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我们可以通过大力普及环保科学知识,提高全民环境意识,通过多种途径,普及科学知识,在全社会形成了解国情、保护环境、保护生态、节约资源、造福后代的共识,大力倡导生态工业、生态农业以及生态环境和生态文化建设,摒弃盲目的过度消费观念,鼓励培养正确的生活方式。
(二)将环保指标引入政绩考核体系。把环境保护作为决策的关键环节,从源头落实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改用绿色GDP核算体系,放弃传统的GDP核算体系,各级政府的政绩考核应该包括环境保护的考核,政绩观应该更加长远。
1、加强领导,强化环境保护责任制。要转变一系列体制和机制,经济体制的转变要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同时也要遵循生态环境的规律,干部政绩考核不仅要考核GDP的增长数量,对环境质量变化的指标考核和环保法规执行的现状也不容忽视。
2、推进环境与经济综合决策实践。经济发展要结合环境保护,在经济发展过程的同时实施环境规划,不断加大环保投入,不断强化对环境保护的监管,选择有利于优化环境保护的经济模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
(三)创新环境保护制度,树立新的环保理念。解决环境保护的问题不仅需要利用技术进步,同时更需要创新制度,通过改革现存部分一些不合时宜的环境制度,使得环境保护结合经济主体的利益最大化,努力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协同发展。
经济发展体系可以将环境保护纳入其中,并且可以将环境保护作为一种产业来经营,使经济主体能够从诸如治理污染的一系列环境保护工作中受益,利用市场机制的优势,不断激励经济主体,这样企业就会将保护环境本身作为一种有利可图的事业加以发展,从而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四)构建完善的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以及一系列规章体系,加大环保力度。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我们只有不断加强环境保护,才能实现绿色中国的梦想,实现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并存的局面。面对经济发展出现的新形势,国家要制定有利于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经济政策,包括各种资源节约能源节约的环境友好型政策。
做好一系列的環保工作,关键是要加快实现三个转变:一是要共同重视保护环境与经济增长;二是从主要采取行政手段保护环境转变为采用多种方式综合保护环境。
(五)不断增加环境保护方面的资金投入,通过各种高新科技保护环境。发挥科学技术在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作用,集中力量分析解决当前环境保护与发展领域的难点问题,推广使用适用的应用技术。使得环境保护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积极推动环保产业的发展进程,促进环保产业更加标准化,努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强政策扶持工作和市场监管,遵循市场经济规律,重点发展重要环保技术,在立足自主研发的基础上,通过引进吸收的方式,努力掌握环保核心技术和一系列关键技术。大力提高环保装备制造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推进重大环保技术装备的自主制造。培育一批核心技术能力强的优势环保企业。通过一系列的技术进步,推动建设技术创新体系,支持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环保技术。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要同时并举。“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中国目前已进入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新阶段。在这个新阶段,不但需要保持经济总量的持续增长,而且需要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生活环境,满足人们对环境质量日益提高的要求,而搞好生态建设,正确处理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协同发展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基本保证。
参考文献:
[1]介小兵[1],张贡生[1].新农村建设中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同研究——基于环境群体性事件治理的视角[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1,(1):38-42.
[2]陈润羊[1].新农村模式分类述评及其对西部新农村经济与环境协同发展的启示[J].开发研究,2011,(6):41-44.
[3]郇恒飞,焦华富,汪志.连云港市港口――城市协调关系的演进研究[J].经济地理,2011.11.
[4]万鲁河,张茜,陈晓红.哈大齐工业走廊区域开发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研究[J].经济地理,2011.10.
[5]徐尚洁, 田跃龙, and 吴伟容. “环境保护与区域经济发展相关性研究——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例.” 新智慧:财经版 9(2014):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