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文,吕荣海,赖香兰
(1.福建省上杭县溪口镇农技站,福建溪口364221;2.福建省上杭县农技站,福建上杭364200)
上杭县位于福建省西南部,是著名的中央苏区和革命老区县,著名的“古田会议”会址所在地,是山区农业县,国家级和省级商品粮基地县。全县总土地面积2 848 km2,山地22.87万hm2,耕地2.82万hm2。设17镇5乡,现有人口5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1万人,占78.8%。201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4 074元,增长10.8%。上杭县2014年第4次被农业部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2012年被农业部列为第2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上杭县是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县、高标准农田建设县、连续5 a评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国家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全国“三农”综合保险发源地和全国农村综合信息试点县,福建省闽台农业合作社示范县。
全县农业系统机构83个,全部为全额拨款单位。按类型分机关1个、事业82个;按层次分县级22个、乡镇61个;按领域分种植业32个、农机20个、畜牧兽医4个、渔业2个、综合25个;按专业分技术推广49个、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1个、动植物疫病防控24个、农产品质量监管4个、教育科研信息2个、其他2个。
全县农业系统机构总编制数405个,按类型分机关14个、事业391个;按层次分县级170个、乡镇235个;按领域分种植业204个、农机51个、畜牧兽医34个、渔业15个、综合101个;按专业分技术推广252个、经营管理10个、动植物疫病防控96个、农产品质量监管18个、教育科研信息5个、其他18个。实际从业人数365人,按类型分机关19人、事业346人;按层次分县级157人、乡镇208人;按领域分种植业184人、农机46人、畜牧兽医30人、渔业15人、综合90人;按专业分技术推广235人、经营管理10人、动植物疫病防控81人、农产品质量监管16人、教育科研信息4人、其他14人(表1)。
1.2.1 实有人员年龄结构 实有 365人中,35岁及以下74人,占20.27%。36~40岁30人,占8.22%;41~45岁61人,占16.71%;46~50岁65人,占17.81%;51~54岁81人,占22.19%;55岁及以上54人,占14.79%。其中:县级35岁及以下29人,36~40岁16人,41~45岁26人,46~50岁28人,51~54岁30人,55岁及以上28人。乡镇35岁及以下45人,36~40岁14人,41~45岁35人,46~50岁37人,51~54岁51人,55岁及以上26人。统计说明35岁及以下的人员占少数,50岁以上的人员占多数。
1.2.2 实有人员学历情况 实有365人中,研究生2人,占0.55%;大学本科131人,占35.89%;大专学历133人,占36.44%;中专学历83人,占22.74%;高中及以下学历16人,占4.38%。 其中:县级研究生2人,大学本科67人,大专学历67人,中专学历19人,高中及以下学历2人。乡镇大学本科64人,大专学历66人,中专学历64人,高中及以下学历14人。统计说明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人员占少数,大专以下学历占多数。
实有专业技术人员264人中,截止2017年12月已取得正高级职称的3人,副高级职称的34人,待聘人数1人;中级职称127人,待聘人数27人;初级职称100人,无待聘人员。
表1 上杭县农业系统实际从业人员基本情况
上杭县农业系统83个机构总编制405人,其中县级170人、乡镇235人;实有人数365人,其中县级157人、乡镇208人;县级缺编13人,乡镇缺编27人。
乡镇85%以上的农技人员常年从事乡镇政府的工作,有95%的农技人员一年当中有2/3以上的时间从事与农技推广无关的乡镇中心工作。
全县农业系统实有365人中,50岁及以上135人,占36.98%;41~49岁126人,占34.52%;40岁及以下104人,占28.5%。推广队伍人员老龄化越来越严重,尤其是乡镇农技员,由此带来的不良后果让人忧虑。
由于技术人员年龄老化,而且大专以下学历占多数,总体学历水平不高,接受新知识能力差,业务知识更新慢,业务技能不全面,服务现代农业的能力不强。
实有专业技术人员264人中, 至2017年底高级职称37人,未聘人数1人;中级职称127人,未聘人数27人,直接影响农技人员的工资收入和工作积极性。
公车改革后,本单位自留车只能用于行政执法,申请县政府派车常出现派不到车的问题,下乡开展技术指导、项目进度督促、跟踪、项目验收等工作常因派不到车而影响工作效率。
加大农业专业人才招聘力度,每年招聘5~8人,解决技术人员缺编、推广队伍缺人问题,缓解人员老化、确保技术队伍力量。
乡镇行政管理部门必须保证每个乡镇有2~3人专职从事业务工作,其他技术人员在完成本职工作之后,再安排其他中心工作,充分发挥好技术人才的作用。
创新农技推广培训教育机制,构筑“省级—县级—乡级”多元化技术培训平台。通过不同层次培训,着力提升全体农技人员知识结构、业务素质及专业水平。
坚持把聘用制度与岗位管理作为人事管理的基本制度,实现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力争基层取得中高级职称的技术人才能够全员聘用,提高技术人才的工资待遇。
加大基层工作科研经费的投入,激励与调动全县农技指导员积极致力于基层农技推广与科技创新的主动性、创造性,提升全县农业科技创新水平。
参照公务员公车改革的办法,加快事业单位公车改革,事业单位职工享受公车改革的成果,提高工作效率。